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里,曾这样概括一种流派的文艺创作:“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但有时因为严禁,或者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催生大批改革者,深化改革必将涌現更多的改革家。在改革浪潮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难免会有一些改革者挫折、失败。如何报道改革者,这是人物报道需要探索的新问题。步鑫生是新闻媒介作过多次介绍的人物。今年初他被免职,报纸、广播、电視再次纷纷报道。这些报道引起读者种种议论,有褒有贬有建议,值得新闻工作者分析、反思。本刊第三期曾发表《冲击了滞后的思维》一文。这里再发表4篇来稿摘要。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魏绍昌先生的新著《我看鸳鸯蝴蝶派》(以下简称《我看》)一书,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论述了鸳鸯蝴蝶派的有关问题,澄清了种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为广大读者正确认识中国文学史上这一众说纷纭的文学现象,提供了许多有说服力的史料,也为学术界的研究工作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17日钱江晚报报道:“部分食品价格依然高歌猛进,所调查的16种食品中有9种价格涨幅比上月扩大,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同比上涨33.3%,成为食品类中涨幅最大的类别.”物价飞涨能不能用“高歌猛进”来形容?我们先来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5.
6.
二十年代初,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个有着十多年历史的全国性的旧文学刊物《小说月报》,被奇迹般地改造为全新的高质量的新文学刊物。这是中国新文学运动初期最重大的实质性事件之一。人们在谈论《小说月报》时,无不首先说到沈雁冰(茅盾),那是对的。因为,首先是从1920年开始,沈  相似文献   

7.
刘兰 《中国编辑》2003,(3):86-88
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到1932年“一·二八”因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历时二十一年。《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刊物。这份刊物不仅培养出中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而且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的摇篮,“五四”以后的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巨匠们许多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当年的最高月发行量曾达到168万册.以后期刊印数一直下滑,到1989年时,月发行量为9万册.我调入<小说月报>编辑部时,月发行量维持在10万册左右.在百花文艺出版社里,10万册发行量的<小说月报>,也依然是一个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时上交的利润大约占百花文艺出版社全年利润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9.
《吴医汇讲》是否期刊的争论延续了半个多世纪。重温这个200多年前出版的中医著作,参照各家认识,我们认为11卷《吴医汇讲》不具有连续性,不能将其归于连续性出版物;也缺乏时效性,无法及时传播学术信息。尽管《吴医汇讲》采用了期刊常用的编辑出版手段,但它仍然不是期刊,而属于汇编作品。《吴医汇讲》系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名医唐笠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20年代初,青年茅盾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成功地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对推动我国文学期刊由近代向现代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无疑,这也是茅盾编辑出版人生中光辉的一页.茅盾主编并成功地改革<小说月报>,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强烈的读者意识是其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他作为作者和编者的主体意识中,读者意识始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茅盾,1896年出生在浙江北部一个叫乌镇的水乡小镇上,本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后来在发表新文学作品时经常署用的笔名。之后,茅盾便逐渐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在阅读一代文豪茅盾生平时,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经历,特别是任《小说月报》主编的两年时间里对该杂志进行全面革新的业绩,对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习借鉴先辈编辑家编辑工作的成功经验,创新编辑思路,不断改进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正是本人撰写这篇文章的动因。1910年8月,商务印书馆的第5部杂志——《小说月报》在上海诞生了,1932年1月因“一·二八”…  相似文献   

12.
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已过去80多年了,功过得失究竟如何?用沈雁冰自己的话说,五四时期崛起的老作家及2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作家,都与《小说月报》有过密切的关系。作为革新期《小说月报》的主编,沈雁冰开风气之先,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小说月报》的格局,而且也基本上设定了《小说月报》后来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文学期刊"的一系列特性。叶圣陶甚至说:"自从《小说月报》革新以后,我国才有正式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之所以取得不同凡响的声望,这与沈雁冰十分先进的编辑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许多体育记者为使报道更加生动,常常使用成语,这本来是好事,但使用不当,以致弄巧成拙的情况却时有所见."风声鹤唳"的误用就是一例.先看例句: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学期刊在新兴媒体的冲击、市场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下开始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多数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急剧萎缩。面对危机,文学期刊纷纷采取策略应对挑战。隶属于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以选载优秀中短篇小说为宗旨,较早地明确读者定位,贴近读者办刊,考察其独特风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恽铁樵一生有许多头衔,是名中医,是小说家,是编辑家……首列名医,这名分在他的诸多名分中却得之最晚。作为一代名医,恽氏与章太炎氏时相过从,评论医案,恽下世时章还曾作挽联曰:“千金方不是奇书,更启沧溟求启秘;五石散竟成末疾,尚怜甲乙未编经。”说来也怪,名医恽铁樵两耳重听,要借助喇叭之类的东西来听  相似文献   

16.
新记《大公报》是旧中国颇有影响的一份大型民营报纸。从六十年代之初开始,一些曾在该报工作过的老报人,在回忆文章中称之为“报业托拉斯”。直到最近还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旧中国“首屈一指的报业托拉斯”,这就意味着还有第二号、第三号的“报业托拉斯”。也有人提出,新记《大公报》是文化机关,资本微不足道,不能算是报业托拉  相似文献   

17.
1920年11月下旬,时年26岁、做编译工作已有4载的浙江桐乡青年沈雁冰被商务印书馆擢拔为《小说月报》主编。商务印书馆的老板希望靠着这一动作彻底改变杂志销量每况愈下的境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烂”十年之久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批准复社。当时,我是以原社长林呐为首的“复社三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一面从各处将已星散的人员召回,一面还要积极准备开展编辑工作。这后一项工作,由于原先就是我负责的.所以要由我提出总体编辑构思。  相似文献   

20.
李辉 《出版史料》2005,(2):89-92
作为新文化运动一个组成部分的白话文运动,开始于1917年。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做文章,随后又有《每周评论》、《新潮》等杂志的配合,到了1919年白话文运动的势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胡适说, “有人估计,这一年(1919年)之中,至少出了四百种白话报”。①郑振铎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中界定这一年出版界的精神“就在定期出版物……总有一个定向——就是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社会改造’的思想,也大家可算得是一致。这真是极可乐观的事!”但对商务印书馆来讲,白话文运动却未必是件极乐观的事。据胡愈之回忆:“当时商务很保守,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