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积极性,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的体力,智力能动地表现出来时的心理状态。调动教师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重点,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从心理学角度,客观研究我国教师积极性的特殊属性及其相关因素,全面剖析当前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些问题,并探寻科学的对策,这既是学校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
所谓积极性,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的体力、智力能动地表现出来时的心理状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重点,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我国教师积极性的特殊属性及其相关因素,全面剖析当前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些问题,并探寻科学的对策,这既是学校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升华了的崇高的劳动动机,是教师意识到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功能和自身劳动的特点后,产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不怕辛苦、不计得失、崇尚教育职业,并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积极性是影响教师工作的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所谓积极性,是指推动人们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意志努力的强度等。一个人如果在某种活动中处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就会表现出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创造性、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的行为。与积极性相反的心理状态是消极性,消极性会导致行为上的冷漠、怠慢、涣散。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处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就会认真负责、热情主动地去工作,相反的,消极的心理状态就会使他们对待教育教学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冷漠被动。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导致两种不同的教育行为,两种不同的教育行为势必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  相似文献   

4.
激励,是指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能动心理状态和向上、进取的行为。运用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领导管理艺术的重要体现。激励能充分调动教师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工作积极性问题是当代学校管理的主题.近年来,广大学校管理人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笔者以为:在学校内部科学构建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管理机制,将有助于连续持久地激励教师工作行为的积极化.下面浅抒已见,以期抛砖引玉.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认识人们往往将人的积极性视为一种心理状态,即指人的心理处于能动状态,表现为认识的话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意志的努力强度及由此而引发的行为表现.8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校管理已经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项工作列为管理的核心,并开展一系列激励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丰富了对工作积极性的认识.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作积极性,其研究对象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这一基点出发,所谓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需要、动机和目标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并通过教育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倾向和实现目标过程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距离是指人们在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近或疏远,互容或对抗的程度,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校长与教师之间关系亲近或疏远,相容或排斥的  相似文献   

7.
激励,是指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种内在能动心理状态和向上、进取的行为.运用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领导管理艺术的重要体现.激励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进取心和责任感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正确解决教师的需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学校领导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需要是一种心理的欲求状态,它反映了人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关系。积极性是人的一种自觉活跃能动的心理动机状态,它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行动中。根据  相似文献   

9.
朱昕 《教师》2019,(16):15-16
幼儿园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人员的管理,而人员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性又称主观能动性,从来源上讲它是指个体意愿与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相统一的动机。主观能动性是士气的表现。这种心理状态是在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这与园长的管理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培养出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高要求、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调动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充分调动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和优秀人才的根本.什么是积极性?心理学认为:积极性是人在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动力表现,它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发挥最大的活力,成为人的  相似文献   

11.
胡俊 《文教资料》2005,(23):50-51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教学中,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而形成的一种情绪气氛。有的课堂气氛积极活跃,而有的拘谨刻板;有的协调融洽,而有的冷淡紧张等等。课堂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以及师生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跃,那么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教学情绪饱满、思潮如涌、声情并茂,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情绪就高,对…  相似文献   

12.
"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等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过程,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3.
所谓良好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占优势的积极情绪状态。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和运用最佳教学效果和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的。注重课堂心理氛围的调适,创造良  相似文献   

14.
修养即修身养德,是一个人的品性、品位和品德的表现,也是做人之本。它包括身体修养和心理修养两方面。身体修养是心理修养的保障,心理修养是身体修养的内涵。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身体修养通常指的是人体各种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力。教师身体修养主要是指教师的“身教”的影响力。也就是从教师自身的眼、脸、头、手、姿势、动作等构成的外在风度以及他的生活的环境、教育水平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所构成的魅力,是属于非言语方面的修养。一、教师身体修养的表现身体动作本身并没有确切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是每个教育管理者所向往的,心理学研究认为积极性是指人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有多种需要,需要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而这个需要有着不同的差别,应采取什么方式来满足人的需要,从需要到满足的关系中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呢?面对办公经费都存在困难的农村学校要做好这项工作,从资金奖励的办法来激励教师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课堂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  相似文献   

17.
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教师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劳动工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塑造,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还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  相似文献   

18.
积极性就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动力。人的心理动力越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就越高。在行为上则表现出主动性、创造性、与他人关系上的合作性和完成任务的有效性。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开拓者。在学校组织系统中,教师处于育人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培养青年成才的重任。教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直接操作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潜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顺利的愉快的获取知识,很大程度上与课堂心理气氛有关。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心理气氛既有教师的主观营造,也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和表现,其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则是课堂心理气氛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在交往过程中,由相互认知和相互体验而形成,并伴随情感上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心理侧面。处理好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学校组织的团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