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0,(11):13-13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千世界”是对人类社会的统称,常被用以指广阔无边的世界。那么,它是由何而来的呢?“大千世界”一词最早源自佛教用语,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三千大千世界”原是古印度传说中一个指广大范围的世界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变幻时空,自然有了人生才如此绚丽。作为自然的宠物,我们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然而以“万物之灵”自诩的人类啊,我们又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英雄一世,在戎马倥偬之余也不免感慨万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的人生在豪放之中也带着哀怨;“唯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在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章分析了老子“复归于朴”的思想,提出了当代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应是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现点,认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的应是促使人类回归到有着丰富充足养料的自然之母的怀抱,使人类达到“天人合一”,享有永恒的幸福、宁静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必由之路。先哲老子主张顺应、尊重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法自然”思想,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来说,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营养。例如,“知常日明”意即人类认识了天地万物相互运动变化的规律,才叫明智,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观的根本内涵;“知和日常”意即保持阴阳交合达到各谐与平衡状态,才可以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树立的人地关系观念;“知止不殆,知足不辱”意即对利益、财富的攫取应在度的范围之内,起过度就会适得其反,这可以说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人类应具有依靠一定理性的约束的行为观。  相似文献   

5.
陈晓明 《地理教育》2010,(1):124-125
马克思称自然环境为“人的无机体”,说明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人类在与自然环境作用中也不断地完善人类的自然进化,不但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还积累了众多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试题解说] 这道试题洋溢着诗情画意,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题目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由唐诗、宋诗引入,并点明了“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的道理。题意明朗,引导考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生命、哲学、事物的变化、人类的发展……这个大“世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音乐是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流露”,那么舞蹈则是一门人体艺术,它能够用人体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学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的“天”指“天道”即自然规律。“人”指“人道”即人类社会的规律。“天人合一”也就是说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儒家学者看来,人与自然理应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与自然对立。人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是“天道”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留给人类许许多多神秘的现象,包括一些形形色色、十分有趣的“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关键原因在于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即“人类中心论”。搞好环境保护的关键是要首先反思“人类中心论”,形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第一,自然就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任意索取的“宝库”;第二,人类永远不能,也不要尝试去征服自然;第三,承认自然界的独立存在,用自然来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2.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生态意识,《中庸》的“参赞化育”说就是其中之一。“参赞化育说”与“人类中心论”的最大区别是,它不是以征服、战胜自然为人类进步的标志,而以尊重自然,促成自然界的进化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一学说为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13.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和途径,也是小学自然课教学的主要内特点。小学生年龄小,对大千世界的自然感到新奇,极想知道大自然的奥秘,而观实验恰好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欲。但是传统的自然教学,往往偏重于教“知识点”,几乎所有的实验方案都是由提供的,学生掌握了知识概念就算完成习任务,做实验也仅仅是在模仿,缺乏性。学生既不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求知识,也不擅长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决问题,每当面临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手无策,“创新”更是无从谈起。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使他们自觉地去认知自然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史中的“天人合一”观,内容是丰富的,但各家的观点又不尽相同:天人一体;天人感应;天人和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科学分析,除去糟粕,吸取精华,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树立大自然观。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看重自然。  相似文献   

16.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无奇不有,人们知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情感表达,有没有想到植物也是有情有义,它们也像人类一样有“喜怒哀乐”呢!  相似文献   

17.
人类似乎是大自然中最强大的动物,是他们改变了自然,改变了环境。可谁又能否认,自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类。没有黑夜,人类怎么会想到发明电灯?没有细菌,人类怎么会发明抗生素?没有大自然中的一个个难题,何来人类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大千世界如此,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塞耳彭自然史》是一部开创性的生态文学作品,它蕴涵着丰富的、开创性的生态思想:首倡生态整体观,质疑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人们贪婪的欲望,非议人类文明的一些“成果”;重视自然与人和谐地相处,提倡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9.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我们的教育,是将自然意义的生命培育、转化成社会意义的生命的伟大活动,因此,我们的学校,自  相似文献   

2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丰富而广博的课外书会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引导他们勤于阅读,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我读书、我快乐”的成长体验。近几年来,我校在打造书香校园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