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生命本身及意义的探索是史铁生小说的一个永恒话题,生命是脆弱的,同时它又是顽强的。有时,只要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可以令一个生命逆风飞,正如阿基米德所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相似文献   

2.
从法国存在主义角度看,《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他的师傅就是加缪笔下的西绪弗斯:明知重见光明无望,却仍要坚持去做。他们的人生因此便有了具有荒诞意味的悲剧性的价值和意义。从庄禅哲学的角度解读《命若琴弦,》同样可知人生本无意义。然而,庄禅哲学却以为"空无即妙有,"至理在自然:人生本空,所以无须患得患失自寻烦恼;饥食困睡,自然生存,这便是"生命至上,自然至美"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3.
《乾》卦九三爻辞的句读和意义历来存在争议。从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认为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运用词汇学的相关理论证明"惕若"的意思是警惕、戒惧的样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沂若"就是"斤斤",与传世本"惕若"意义相同,也符合帛书所传达的"应时"哲学语境。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把我们从人生的困境推向幸福的彼岸,就像他本人那样,以温和坚忍的姿态拨动着生命的琴弦,满怀希望的去穿越苦难。希望之路就成了史铁生彻悟后的救赎之路。他借助一个寓言故事用象征的手法展示给我们,在平静的叙述下蕴含深沉的人生感悟,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命若琴弦》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盲琴师只要弹断多少根琴弦就可以重见光明。由此,史铁生讲述的是弹断了八百根琴弦的师爷、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的师傅以及将要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的徒弟这三代人的故事。传说本身是宿命的,但是它能够作为希亡星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正是人对宿命的抗争。从八百到一千到一千二,这不只是宿命也有“生命的递增”。  相似文献   

6.
<老子>虽形式上简为语录,内涵却博大精深.在构思和表述上,落笔于道德,用意于广远."正言若反"是<老子>文章的显著特点,更是老子以一贯之的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本文通过分析了《爱中的女人》中的几位典型的女性,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深受父权制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的等级制和卢梭的男女自然本位观点的影响,他笔下的女主角都其父权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长篇小说《苔丝》是一部传世名著。我国有该著的7个中译本,而张谷若先生的译本最为完美。本文通过对张译本的若干译例分析,从把握整体、化繁为简、铸词炼句三方面,概括了张译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祁敏 《文学教育(上)》2010,(10):104-105
“有一回,有个记者问我:你对你的病是什么态度?我想了半天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阋,好像说什么也不对,说什么也没用;最后我说:是敬重。这决不是说我多么喜欢它,但是你说什么呢?讨厌它吗?恨它吗?求求它快滚蛋?一点用也没有,除了白讨没趣,就是自寻烦恼。但你要是敬重它,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你的锤炼,就像是个九段高手点名要跟你下一盘棋,这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你却能从中获益,你很可能就从中增添了智慧,比如说逼着你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10.
张谷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作品以其忠实原作、译语地道而广受赞誉。他在翻译《苔丝》等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作品时采用了四字格、方言对译和直译加注释等策略,其译本受到读者的普遍喜爱和学者们的好评。本文拟以《苔丝》为例,从张谷若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等角度进行分析,来探究张谷若的翻译特色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气质的形成和本质,使人们认识到女性气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社会或社会制度或社会习俗让女性后天形成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当今社会仍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女性要真正解放,首先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给予女人的女性气质里不好的因素,使自己成为在平等、独立基础上比较完美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张宇的小说《疼痛与抚摸》通过一家三代四女的人生悲剧际遇的描写,对男权主义这种集体无意识再次吹响了抗议的号角。作家以追求性的自由作为女性解放的突破口,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新旧中国在传统文化统治下女性命运的凄惨图景。  相似文献   

13.
魏晋之际,司马氏控制朝廷大权,众多曹魏旧臣子弟纷纷向司马氏靠拢.由于父亲杜恕与司马懿的旧怨,杜预的政治前途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个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以及京兆杜氏大族地位的接续,杜预审时度势与司马氏联姻,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上的改弦更张.  相似文献   

14.
中学政治课程实施必须点点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把握知识点和德育点;完善教学过程,精心设置起点和终点;提高教学实效,瞄准重点,突破难点;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发现热点,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5.
在练琴过程中,练琴者要克服畏惧心理,消除疲倦情绪,提高练琴兴趣.战胜自己,培养抗干扰的自制力,合理调节和适当控制自己的练琴情绪,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练琴欲望,更好地调动练琴者的内在潜力,提高练琴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师钢琴课教学模式的合理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钢琴教学在专业音乐教育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灵魂。音乐专业学生掌握好弹奏钢琴的基本技能技巧尤为重要。钢琴教学运用集体课和大小课相结合将使高师的钢琴教学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这里通过对钢琴弹奏中的力感艺术进行了分析,认为把握好演奏中的“力感”,对钢琴的艺术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认为,在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力感与艺术表演的关系,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二次革命"失败后,围绕国民党与国会关系问题,国民党系议员发生了严重分歧,选择继续留在国会的国民党议员寻求通过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解决与执政当局的冲突。为此,他们通过国会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动作,以缓和与政治对手、政府以及袁世凯本人的紧张关系。不过,国民党议员的转变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也使得国民党在国会中的制衡作用不断消解。随着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国民党议员被迫暂时终止其政治生命,民初议会政治至此也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9.
在钢琴表演二度创造过程中,如何认识审美意识的重要意义,如何适度的把握审美意识、指导表演“二度立美”?本文运用音乐美学的方式,阐述了审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可变性、文化异性等特征,以及在审美意识的指导下,表演主体个性与原作品共性的适中结合,群众审美意识对个体审判意识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中总结适度把握审美意识对于钢琴表演“二度立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各时期音乐大师对钢琴练习曲的贡献为主线,以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20世纪时期练习曲的演变和发展为依据,理清练习曲的发展脉络,进而论述不同时期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