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本名自华,号秋实。生于江苏东海,长在扬州。文学家、学者。1917年入北京大学。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1913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教授。抗战期间执教于西南联大。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之一。一生著作二十余种,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文艺论集《诗言志辨》和《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等。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背影》写于什么时间?传统的说法是1925年10月,我对此却有所怀疑。《背影》在开篇中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二年余了。”假定《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往前推“二年余”即推到1923年10月以前。1923年10月到1925年10月,作者与父亲没见一次面吗?从《朱自清先生传略》中知道,朱自清于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一直到1925午8月都在家乡教书,怎么有可能“二年余”和父亲不相见呢?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是朱自清教授于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清华园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著名散文。它诞生到现在已70年了,其魅力却历久不衰,见仁见智的分析鉴赏文章也层见迭出。对《荷》文,笔者中学读过,大学读过,工作后多次讲授过,闲来无事还品玩过...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天堂与五月》和《花一般的罪恶》1926年邵洵美自欧洲回国,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访《狮吼》杂志同人,与滕固、章克标成了至交,并成了《狮吼》的主要撰稿者.1927年1月,他的第一本诗集《天堂与五月》作为“狮吼社”丛书,由光华书店出版发行.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时,在《选诗杂记》中说:“还有邵洵美先生的《天堂与五月》,到底没找着.赵家璧先生来信说,上海也没有.清华有,丢了.我托李健吾先生问过沈从文,同时自己写信去;他写过《我  相似文献   

5.
备课资料背景教科书认为,《背影》写于1925年。据季镇淮著《朱自清先生年谱》:“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先生30岁……10月11日,《唱新诗等等》一文写成。同月,写散文《背影》。”《背影》反映的是民国六年前后的社会现实。据朱自清之子朱乔森所编《朱自清生平著作编年简表》,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朱家也“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来宁波时在一九二四年二月,这年的春节是二月四日,他在温州和家人一起过了年就只身到宁波来了。《朱自清年表》说是一九二四年八月就聘宁波省立四中国文教员,显然是误记。朱自清由一九二三年初春任教于温州省立十中,他在该校只教了一个学期书。最后在温州写了《绿》,落款年月为二月八月,即这年的正月初四,而写于宁波的《白水漈》则是三月十六日。此可推知朱自清大约是二月下旬来宁波的。于一九二五年八月离开,由俞平伯推荐,前往清华大学任教。他在宁波生活了一年半光景。朱自清是应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即今宁波一中前身)校长经亨颐之聘来宁波任教的,相继到来的有夏丐尊、方光焘、刘延  相似文献   

7.
1998年正回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以绒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为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写作活动。通过写作。达到了两个目标:一、促进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二、了解来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他一生追求光明的思想历程,接受朱自清先生人相勉力的熏陶。在引写过程中,我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了引写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初三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读过他的《春》和《背影》,从《谈骨气》一文中知道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所以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先…  相似文献   

8.
提起朱自清的散文,读者自然会想起《背影》。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阅读上的美感,《绿》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写的是游温州仙岩的所见所闻,朱自清对梅雨潭的评价是:“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人们读罢本文也会由衷地惊诧于朱自清的《绿》来。朱自清的《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呢?不妨探讨一下本文的艺术特色。《绿》在写作上分两个层次:一是写梅雨潭的瀑布;二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开门见山地写他第二次到仙岩,使他惊诧的是她的“绿”。这是全篇的“眼”,也是全篇的点题。《绿》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9.
孙绍振教授在《语文建设》2010年第六期上撰文《<背影>背后的美学问题》后,北京外国语大学丁启阵教授针锋相对,写了篇《我赞成把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里删去》。接着,二位从《向孙绍振教授讨教四个问题》到《我看他  相似文献   

10.
《春》的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在大学读书的后期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一直写新诗。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  相似文献   

11.
《雨中登泰山》是老作家李健吾一七九六一年写的一篇游记。写泰山是老题目,在文学史上,从《诗经》到清末诗文都有关于泰山的篇目;从孔夫子到大诗人李白、杜甫,甚至有名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都留下了对于泰山的吟咏,桐城派散文家姚鼎的《登泰山记》更是烩炙人口。在现代作家中,吴组缃、杨朔有关新旧两个时代泰山的著名描述。写的人多,名篇流传广泛,这就给写泰山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一说冯至的散文,人们就会联想到《东欧杂记》,或者还会联想到《山水》。《东欧杂记》是解放以后写的,《山水》14篇(含《后记》)有10篇写于抗战期间,其中只有4篇写于抗战以前。收集得如此之少,似乎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写的散文并不看重,然而,我们却不能这样看待。这些散文,无论数量与水平,都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早在二十年代,朱自清的散文就誉满文坛,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背影》正是朱自清留给后人的绝唱。 《背影》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  相似文献   

14.
人生是动态的,人的思想情感也会不断变化。读了朱自清在不同时期写的《绿》和《荷塘月色》,我们就明显地感觉到写作《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不再是写《绿》时的朱自清了。《绿》中“我”是那样的自然率真,面对那一片绿,欣喜若狂,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无限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溢于言表。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我”,则多了几分压抑,面对荷塘与月色,产生的只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并且在这淡淡喜悦之中还掺和着某种忧愁。显  相似文献   

15.
《绿》是朱自清先生一篇游记体的抒情散文,原为《温州的踪迹》之二,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绿,是个抽象题目,很难写的。但是,在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写得具体亲切、优美、动人。读《绿》之后,我们如同跟着作者一道,游了梅雨潭,不禁惊诧于那醉人而奇异的绿了!  相似文献   

16.
《马藏》收集的文献史料显示,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上海新报》最早报道了起义,《中国教会新报》持续报道了整个事件.1872-1879 年,有关巴黎公社的少量消息仍不时见于几种报刊.到20 世纪初,1902 年4 月出版的《十九世纪欧洲政治史论》第一次把巴黎公社译为"孔米缪政府".在1902-1904 年间的6...  相似文献   

17.
在创作《背影》的取舍之间,朱自清的写与不写正好给广大师生提供了解读的契机.文章通过分析朱自清的写与不写,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还原了身处两个时代的父子由矛盾重重到是非纠葛的最终冰释.透过这一分析,能更好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8.
<正>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他“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但人们一提起朱自清这个名字,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这说明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在散文方面.有人说:散文家往往是出色的语言大师,这话不无道理.因为散文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除了文章的美境、美感所构成的深蕴内涵和旨趣外,还有传情达意的语言艺术,写起来笔底升华,字里行间透发出浓郁的醇醪情意.朱自清就写出了这样一些脍炙人口、文质兼美的名篇.朱自清散文的美意表现在各个方面,这里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背影》写于1925年,收在朱自清的第一个散文集《背影》(1928年出版)中。文集以《背影》书名,可见作者对这篇散文的特殊情感。《背影》只记述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送他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  相似文献   

20.
《巴黎协定》生效前德英关系史可分为1945年以前德英关系的发展-9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的重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体现了德英关系由1945年以前的互不干涉、联合、竞争、对抗、绥靖-9被绥靖到1945—1949年间英国对德的经济扶植、政治拉拢与军事排斥,再到《巴黎协定》生效前英国支持西德入盟西方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