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红霞 《大学教育》2015,(8):116-117
计算机思维已成为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一个教学改革研究热点问题。可以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提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的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想法。基于项目重新设计、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与探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编程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当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提出了几条改革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数据结构》实验课程设计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在授课的同时,应该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引导学生加强程序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众多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VB程序设计课程.在分析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并介绍了相应改革措施及其实践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改进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分析了当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课程整合和强化实践等一系列方法与措施,用以改进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提供思路,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基础课,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杨正武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0):176-178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阅读能力,是解决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习过程所存在问题的关键。探讨了程序阅读的方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实际教学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掌握程序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分析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计算机软件能力认证和浙江大学主办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进行了对比。以云南大学为例,从程序设计类课程安排与改革、程序设计能力认证开展、程序设计类竞赛组织3个方面阐述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方法实践。实践表明,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相关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与程序设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正确规范的编程方法。本文主要从注重提高学生自信心,注重培养学好良好编程习惯和注重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能力.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践表明,有效地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推出和实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中日趋重要。对于软件工程这样的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借助职业分析方法探索电子CAD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新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实训教学,通过学习在生产性实习中的角色扮演,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树立学生的岗位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有发展能力、实现自我的要求,本强调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特殊作用,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是指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延伸实践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把实践育人的意识落到实处,是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应有的题中之义。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课外延伸实践教学,是对原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实践教学,可以把第一课堂的教学和第二课堂以及面向社会的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有机链接起来,可以促使本科教学活动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方向转变。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设置课程学分、探索教学新模式、建立培养新机制、创设实践新平台等方式科学运作。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批改作业耗时耗力、教学内容太过重视语法、学生失去兴趣、编程调试能力几乎为零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教学各环节进行了改革.实例教学方式重在培养计算思维,在线评测系统作为练习和考试的平台激发学生兴趣、减轻教师负担,项目的完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制可以实现课后问题的解决等.在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生通过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化知识为能力的关键阶段。根据口腔医学的特点在学生的实习阶段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式教学;然后进行专题讲座,设疑、质疑、答疑的临床教学模式改革,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填写《医学生计划训练书》并进行开题报告、进行病历讨论。学生根据临床实践撰写的专业综述和论文有深度、有新意。体现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如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等。从培养学生素质和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研究和实践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践教学是工科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该文介绍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以及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为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探索中药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确定了“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实践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转变教育理念,课程设计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实现课内外结合、基础理论与动手制作结合、相关课程结合;实验教育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师生互动和团队学习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开放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