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对民族旅游地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前人对民族旅游地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民族旅游地居民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旅游地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民族旅游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积极引导居民发展、创新传统民俗文化,即是要“延续民族文化历史纵向上的遗迹,寻找与当前文化多元化横向上的共生空间。”是帮助解决现有问题促进民族旅游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惠山古镇旅游空间生产及其形态转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山古镇传统空间形态表现为物质空间的自然性、文化空间的自洽性和社会空间的地域性;旅游后古镇基于地方性的空间凝视、以政府为主导模式的社区改造与资本介入,以及资本与异质文化对新空间的跟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因;惠山古镇旅游空间产生的绅士化现象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传统空间形态和特色的消亡,物理空间的产品化和商品化使其难以响应地方文化,文化空间的异质化致使地方转为真实与现象的第三空间,社会空间的契约化割裂了传统社区人际关系调节的感性模式;未来空间形态优化,需要新的空间调控理念作为引导,融入而非替代是空间自我的前提,均衡而非失衡是空间正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在简述绵阳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分类,对绵阳市旅游资源与周边旅游资源的空间关系以及绵阳市境内各旅游地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绵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让绵阳市境内众多省级风景区之间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让绵阳市与周边旅游地形成偏利共生关系,以促进绵阳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边境古镇众多,由于大多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因此都呈现出丰富的民族性和边疆多元化的特点。但边境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历来重视并管辖的区域,古镇也受到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和顺古镇就是十分典型的区域,虽被称为“极边第一镇”。但整个空间形态和文化特征又呈现出中原文化的典型建构。  相似文献   

5.
6.
旅游地居民是构成旅游地人文景观的主要因素,古往今来的各种历史遗迹或现代景观都是在旅游地居民特有的文化中形成的。从这一角度解释,可以认为旅游地居民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居民对于旅游业的态度更是影响到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展旅游业,有必要研究旅游地的居民。  相似文献   

7.
空间观念是人类感知、把握世界的重要维度.在民间文学资料的基础上,以文化人类学的社会空闻建构理论对侗族的空间观念加以分析,指出侗族的空间观为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与行为提供了认知基础,侗族通过空间方位的确定、生活空间和仪式场所的安排、村寨的建构表达出其对空间概念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浅议社区参与与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平乐古镇为例从建立和谐社区的目的出发,指出古镇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应该强调社区参与,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社区参与的对策。通过正确引导社区参与,使古镇社区和谐发展,古镇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褚兴彪 《考试周刊》2014,(44):35-36
本文针对杨美古镇建筑古镇的空间进行分析,并对其旅游中产生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资源浪费严重、景区(点)设施老化、吸引力不够、恶性竞争剧增等现状,提出在强化杨美古镇建筑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节点休闲旅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中以沿左江边缘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强化整体内容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为重点,以完善旅游市场配套设施为辅。在原有旅游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文化底蕴,集体传承"的休闲旅游特色模式,加强景点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总结了洛带客家古镇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当地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对政府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古镇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与开发商的利益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宏  何焱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1):96-100
近年来,古镇旅游倍受青睐。古镇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与旅游开发商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分配问题也备受关注。依照受益程度可将当地居民分为“旅游参与者”和“旅游未参与者”。以西方经济学博弈论视角,重点分析当地居民中的“旅游参与者与开发商的利益博弈,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比了云南泸沽湖畔民俗资源与江苏扬州历史文化传统在保护上的差异和不同的结果,一个是因强调经济效益而趋于庸俗化,一个是合理规划,特色更加明显。指出旅游地景观人文特色资源保护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湘西里耶为例,探讨处于开发探索期的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和态度,发现:里耶居民对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感知较为强烈,消极影响感知较弱;十分支持当地的旅游开发;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与其对旅游开发的支持程度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文化影响与态度的相关性最强,经济影响次之,环境影响最弱;居民对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与其对旅游开发的支持程度基本上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问卷调查了重庆南川市居民对金佛山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后发现:多数居民对金佛山旅游的积极影响感知强烈,赞同度高,而对其消极影响的感知较弱,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也关注金佛山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女性、中等收入、文化程度高的中青年居民以及与旅游业有直接关系的人员更加支持发展旅游业,农民、离退休人员、新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比从事其他职业居民消极。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藏族旅游地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其结果表明: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较为认同;居民不同特征产生对旅游影响认知及态度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漠视者、理性支持者、乐观支持者和盲目支持者4类。  相似文献   

16.
古镇的文化旅游特性,使得它成为体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庆人生息繁衍的空间,重庆古镇的格局最能体现原始的巴渝风情,其建设内涵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心生乏味和压力,人们渴望过一种回归自然、贴近传统的朴实轻松的简单生活,寻求与现实生活相悖的补偿。通过利用旅游者的怀旧心理,在发展重庆古镇时突出“古”、“旧”,既符合古镇特点又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不失为一条促进重庆古镇旅游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旅游地参与旅游发展的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是影响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地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含居民),三者间的关系最直接地影响着民族旅游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商品化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是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以贵州小黄村侗族大歌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探讨侗歌的商品化对侗歌传承的影响,发现小黄侗族大歌的商品化过程包含了文化资源的品牌化和商品化两个阶段.商品化过程中含有异地文化商品化和本地文化商品化两种形式,二者都推进了侗族大歌的传承:本地文化商品化主要体现为表演队、侗歌表演的出现,他们从多方面推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以侗歌产品在异地的展演以及打(文艺)工等方式为主的侗歌文化的异地商品化则提升了小黄侗族大歌的知名度,增加了外界对小黄侗歌的关注,增强了村民自豪感,促进了侗歌的社区传承意愿.  相似文献   

19.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不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旅游地发展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且目的地居民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在对黑井镇居民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与感知等心理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采用SPSS11.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指出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作下的黑井镇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古城旅游地因保留了诸多历史元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徽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探寻古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规律。研究发现,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大于对消极影响的感知,对旅游业发展普遍支持态度。提高居民个人的旅游获益程度,是提升居民旅游支持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