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让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并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嘶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在如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学校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指出:“坚定不移地积极、扎实做好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要探索以校为本、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教学研究与培训有机整合,保障教师有效提高专业水平的教研机制。”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剐司长提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师要增强研究的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要充分发挥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竭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学课题研究,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是新课程改革工作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我们学校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教研兴校”的工作策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中“教研兴校”的工作策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务条例中教师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改,《方案》要求,“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一项着眼于“科研兴校”,能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以解决学校教学实践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为选题范围,研究成果直接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服务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当前,应怎样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呢?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教研是以教师研究为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相似文献   

7.
重建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进行教学研究的重新定位、教学研究主体的位移、教学研究方式的整合、成果交流平台的构建以及运行机制系统的重建,转换整个教学研究范式,有利于新课程实施,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科学而持久发展的现实要求。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从教学研究制度的层面上来讲,属于典型的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因此,要求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学校的教科室、教务处、学科教研组要整合起来,建立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现出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研究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实践,营造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教育事业也呈现出了令人鼓舞的大好局面。然而教学研究工作在许多学校,特别是在一些乡镇中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却也是事实。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与之相关的教学研究管理又是教学研究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学校管理学认为:教学研究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组织和领导全体教师积极地,协调一致地,卓有成效地去开展教学研究并实现预定的教学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工作之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研的效果,因此管理要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实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与实践的融合,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之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新制度,就是基于这一目标而设计出来的新课题。依托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建设。探索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新模式.是区域性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为使学校、教师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从中得到发展与提升,我校立足“以校为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大力加强课程改革研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学研究是"校本运动"的新亮点,它具有主动互动性、简易通俗性、灵活机动性和实践时效性等特点,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今许多职业学校的教研制度阻碍了校本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因此建立校本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校是2001年秋期参加课改的农村学校,通过几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全面推进课改指明了方向。前两年.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采用小循环教学研究实施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所谓小循环教学研究就是以年级学科的备课组为单位,确定研究主题,选定同一教材.共同研究(集体备课)依次执教,教后评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改进,最后全程回顾,总结提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学校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的原点到底在何处?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起点到底在哪里?为了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长,使教师“具有在特定的情境中(即教室里、课堂上)善于把那些明确的知识加工为符合不同学生认知风格、情感需要和个性特点的知识的能力和智慧”,我们在校本教研的原点上下功夫,在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上做文章,具体尝试运用如下策略。  相似文献   

18.
周久志 《吉林教育》2006,(11):34-3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推动教研工作重心移到学校。坚持以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可以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开展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然而,农村学校教研经费短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较低,多数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与理解模糊……种种现实存在的困难使得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这成为制约农村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思索着,实践者,探索着,试图找到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课程实验大规模推进的现实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工作方向,这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举措."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校本教研是课改持续深化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但是,校本教研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显然不够。作为一种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研究制度,它的建设和推进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