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对备课和上课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事,可现实并不令人满意.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切实敞到哪“八备”,备课怎样实现“熟、准、精、活、新”的基本要求,备课有哪“十问”,对上课的基本要求和不同的上课模式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由来已久,它是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集体备课一直为教师所重视,特别是青年教师希望通过集体备课获得教学中有用的信息,然而由于目前集体备课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教师的愿望落空。在此,我们对如何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展开讨论,希望集体备课能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教师“大脑联网,资源共享”。由于农村中学基本上实现了专任教师授课制,同科教师多达10人,少则6人,可在集体备课时就教材、教法乃至学生的创新能力诸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崭新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网络教案,是基于网络环境下,顺应时代的需要,呼之欲出的一种新型的备课方式,它一改过去传统的纯本式的教案,辅助于各种素材的超链接,如: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本、课件、插件、课堂实录等内容,把它们贴到网上,让广大教师广泛地使用、讨论、修改、补充,使他们的备课更轻松、教案更丰富、设计更新颖、教学更明白,从而真正实现网络的“共享和交流”,让教师到网上不再“茫然”、“困惑”、“无聊”,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的共享交流功能,真正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1.如何备课的问题。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得知识,吸取力量。有不少课改实验区,提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评价、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逐渐为大家所认同。对于集体备课的内容,大家倾向于集体研读“三书”(课标、教材、教参)、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等。  相似文献   

6.
顾德松 《广西教育》2013,(46):54-55
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质量的高低。“有备而来”,才能“成竹在胸”,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教师怎样备课才能使课堂更高效、更精彩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1 网络教学有利于教师协同备课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库,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参选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水平当今,网络的普及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的备课资料,诸如"名师教案、多媒体课件、时政资料、典型习题等。教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行为.体现既发展共性又突显个性的有机统一,经调查、研究、实验,我校在一定范围内对教师备课做了全新的改革。成立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突出个性、反思提高”的备课模式.使课堂教学个性纷呈百花齐放,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每个教师的知识、情感、能力、经验和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而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之间信息和经验的相互交流,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教法和技艺的相互探讨,从而让教师分享智慧、取长补短、增进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备课资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全,教师只要一点鼠标,就可以找到大量备课资料,这为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助长了一些教师的抄袭行为——他们贪简单,图方便,从此不再认真备课,不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随着共享电子备课制度的不断推行.很多教师对“共享备课”逐渐产生了依赖。有的教师纯粹复制以往的备课资料,备课没有创造性;有的教师舍本逐末,不把主要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而是用于阅读“共享备课”资料,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计算机备课系统,然后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录入信息,计算机备课浓厚了教科研氛围,提高了备课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备课作为教师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它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集体备课为教师互相交流、彼此启发、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水平、学校教学条件不平衡等因素,我们认为从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英语集体备课效率,实现教师智慧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电教》2004,(8):42-42
只要有网络与服务器相连,教师们即可在线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案,这就是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以应用为向导,由清华泰豪专为教师开发的“科教2000电子备课系统”。作为专业的教育软件提供商,泰豪不仅配备了易用、操作界面友好、稳定性好、维护简单的软件,更提供了大量能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软件。那么怎样有效地管理它们?泰豪提供的多媒体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无缝连接,教师可以直接将资源库中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加入自己的多媒体教案,同时将自己的多媒体资源加入网络,使他人也能共享自己的教学成果。泰豪“多媒体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先进的备课和教育思想是网络技术在教师系统备课方法运用中的灵魂。教师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应当充分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教师系统备课方法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科学来丰富,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应当积极适应教师的系统备课,改革运作模式上的僵化和一成不变,彻底摒 充那种固步自封,本位主义严重的落后思想,正确地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教师备课存在的信息,资料不足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转变,更新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备课,授课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1.“集体备课“,不能没有“我“   关于备课,眼下有一个时髦的追求,曰:集体备课.在备课这一环节上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同学科教师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教学常规管理形式主义的严重存在,由于部分教师对备课打心里不感冒,由于基于懒惰的应付公事的心理,尤其是由于一些地方行政化规范的失误,集体备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诸如,某些地市鉴于新课程改革的难于操作,继而形成“好多教师不会备课,驾驭不了新教材“的认识,干脆组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组建专家备课“共同体“,教案出版发行,供同仁照本宣科;有些单位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干脆将教材按照单元、章节分给某些教学骨干,将教案写好或统一打印下发,或上传校园网,让教师“共享“.如此“集体备课“已经大变口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觉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屈平 《宁夏教育》2007,(6):68-68
眼下,一些基层的教师在备课时直接到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或教学设计,并且认为这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是在资源共享,还视之为是一种“创新”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知道,创新教育是培养教师再次发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汁(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后反思与再备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网上资源共享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地利用了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和资源共享、交互性强等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课”教学的“个别化”与“协作化”,极大地提高了“两课”课程学习的互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对于在“两课”课程课堂中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