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州越秀古区为例,分析老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极其在发展中的困境,探讨"非遗"文化对现代都市经济的回馈和在"文化自觉与文化适应"下现代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多元文化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新疆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在现今文化大发展、繁荣时期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铸就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北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衰退、失传的困境,根本问题在于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或遭到破坏。因此,认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文化生态的理念分析其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同时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与“保持特色”的关系等,以推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蓝靛瑶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主要支系之一,历史悠久,尚保存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覆盖蔓延,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日益举步维艰。本文以河口2012"非遗日"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交流会为例,浅议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稳定的民族学生群体、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高级人才三大优势,可通过参与普查提供线索和论证依据、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活动、"产、学、研"相结合等途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申报轻保护”、“越保护越保守”的现状,采用高师“介入”方式,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策略.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科研力量,打造多渠道、多形式的沧州音乐艺术类非遗项目传播平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品格;规划非遗项目进课堂;增加青少年学生观摩、学习、实践非遗艺术的机会,做到普及保护与学习传承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不让优秀的本土道情文化消失,找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法,作者对义乌道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馆藏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道情发展的方式及变化的原因,对道情现有的保护方法进行整理评价。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活态传承"的设想及方案,并进行探索性的实践,力求将道情的保护方式从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转变为"还俗于民",使传统道情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引发全社会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人民世代继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凝聚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本文通过对陕西华县对皮影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来探析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的困境,并为华县进一步保护皮影制作工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类似于生物学的"基因",从而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气质。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角色、社会变迁、社会功能及社会交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途径,认为要引导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和行为上重视并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而在文化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带来了诸多难题。文章在分析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了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可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贵州独竹漂具有表演性和竞技性两大显著特征.现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形式阐述贵州独竹漂当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立足点,根据贵州独竹漂具有的表演性和竞技性两大特征,提出对其进行持续性保护要遵循原真性、生态性原则,建议通过民俗旅游、竞赛、教育等多种路径促进其广泛传播、传承和发展,走以大众化为主,竞技化为辅的发展路线,增强其生命力,丰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为民族文化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3.
徐州梆子作为徐州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群众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责无旁贷,新媒体的运用更是迫在眉睫,运用网络优势,人力资源、传播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全媒体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并通过调查研究,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固态的留存,为下一步的传承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与传统美术、音乐、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客家方言被冷落,客家民俗被淡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挑战。政府及教育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阶段的幼儿园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幼儿园的教改活动,搭建家园合作平台,以及整合社会资源等措施,形成多种路径共同保护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方言不仅是多种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媒介与传承载体,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人们多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紧迫性,在保护与传承河南方言方面所做的工作非常有限,不仅对河南方言的调研不够系统全面,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也相差甚远,更没有形成保护、传承河南方言的常规机制,找到具体的保护措施。因此,要保护、传承河南方言,不仅要强化方言保护意识,逐步健全保护政策,而且要对河南方言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措施进行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文章以仡佬族的“哭嫁歌”为例,分析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条件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处理好其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文化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现状,分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的价值优势,进而从高校图书馆业务功能层面上,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白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显示这些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民族原始宗教观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传承与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高白族的自豪感、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多元性等都有积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利用、传承、保护以及拓展传承保护的路径,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普世性命题的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亦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活动。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遗产关系密切。面对国家及各级政府日益加大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又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呈现一种怎样的姿态呢?而在具有特殊性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又给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是怎样一种经验呢?试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