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2009年电化教育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工作的重要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省电教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我省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要素相辅相成。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差、教育资源缺少整合、缺乏配套的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标准不完善、应用水平绩效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不良建设对高校教育信息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可行的措施来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健康、稳步、快速、和谐发展,并展望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2005,(7X):8-9
7月6日.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内嘉宾云集.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工作主管校长信息化办公室信息中心、网络中心计算中心主任百余人在此参加由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高接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扬州市是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十一五"以来,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两项战略,分为三步建设,强化四个重点来全面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确立了自身的优势,实现了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强调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步人了大众化阶段,也正面临着战略转型,即从注重规模发展的“规模导向型”向更加注重质量提高的“质量导向型”转变,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追求和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作为高等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强力推进教育创新,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用IT外包推进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IT外包的含义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外IT外包的现状,引出高校IT外包的内容及方式,最后对IT外包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7.
郴州地处湖南省南部,辖八县二区一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区域内城乡之间、县(区)际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如何缩小区域问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教育信息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队伍培训、规范管理、科学使用,系统研究了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稳步、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加快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价值取向,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平台搭建和外部环境营造,努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确立新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结合辽宁实际,笔者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发展为主题,科学确立发展节奏与速率,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统一;以结构优化为主线,确保高等教育结构与本地建设相适应;以质量为核心,提高高等教育为本地服务的综合实力;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走出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新路子,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2.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3.
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当前工科院校创新教育存在诸如人才“基本功”不够扎实,“知识面仍显狭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存有缺陷等等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努力拓宽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型学习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个性化课程体系、探索按大类培养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在学期间的研究和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和环境、探索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问题,是涉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的一个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为什么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当怎样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确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了人类发展观的演变,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和人类发展思想的结晶与升华。科学发展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丰富的意蕴,它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处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同时,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应该根据科学发展观来处理好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高等教育价值向度的僭越与复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某种价值为取向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高等教育现代化既有积极正面的好处,但又往往伴随某些负面的化后果的产生。根据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应建立“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可使我国高等院校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避免重复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弯路。  相似文献   

18.
2011年2月下旬,《教育信息技术》杂志湖南编辑部记者罗杰采访了湖南省张家界市崇实小学刘晓华校长。刘晓华作为“徐特立教育奖”的获奖小学教师,于1997年创建了崇实小学。学校秉承“崇德辩惑、实至名归”的校训,弘扬“严谨、务实、科学、高效”的校风,走“以德立校、艰苦建校、科研兴校、队伍强校”的办学道路,取得了喜人成绩。刘校长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本次采访也是围绕着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就是要推动各省高等教育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提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10多年的高校大扩招.我国各省域已经基本具备了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条件基础,但每个省的基础并不均衡.在战略选择上,今后省一级高等教育应以需求导向取代资源导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以优势生长促进均衡发展:以强化省级政府职责推动管理职能转变;以做强省级高等教育促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并在此期间受到了许多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影响,但学术界对其发展过程是依附还是借鉴分别持不同观点。通过分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嬗变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势必对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