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另寻他途,且不同观点各有其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让人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回归"和"生活世界"的理解不一,而且有的研究者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理想教学的建构.其实,对于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争论它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特殊生活,是"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2.
阅读城市好像成了一种时尚.其实仔细读来,倒是吐槽的忒多.最近网上"屌丝"横行,有不少人以"屌丝"自居,可见"长安居"之"大不易".不过,很多人正如凤姐所言,"胳膊断了在袖子里",哪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 说真的,如果你碰巧在北京生活过,而且生活的时间不幸还比较长,那苦处可就不胜枚举了. 不管怎么说,北京总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城市,他几乎是中国(抑或是世界)城市的代表——一即使仅仅是意淫——他之所以成为代表,除了历史的因素之外,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志刚 《教育艺术》2009,(8):16-16,14
以往的教学理论往往把教学活动当成一种认识人、改造人、塑造人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从"物的世界"的视角来研究"人的世界"得出的结论,是人对待"物的世界"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的迁移和体现,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体上是一个"人的世界"或伦理性的"我一你"世界,而不是一个"物的世界"或工具性的"我一它"世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人类一般实践过程中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主客体关系是不同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沟通和对话基础之上的"主体一主体"交往实践过程.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更应该增强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交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4.
"拟人"大家都知道,就是一种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拟物"虽然没有"拟人"那么"走红",但大家也知道它是一种把人当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的方法。我们之所以要用拟人手法,是为了把物写得更生动:同理,我们之所以用拟物手法,很多时候也是为了把人写得更鲜  相似文献   

5.
"瑞典制造"一向以高品质闻名世界。例如瑞典制造的一种轴承,号称可以保用50年。"瑞典品质"之所以声名远扬,记者的瑞典朋友得出三条结论:一是产品技术含量高;二是瑞典人责任心强;三是当地在高中阶段开始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劳动者。前两条很好理解,那么瑞典高中的职业教育又  相似文献   

6.
作为类存在物,人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劳动的主体.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形成和发展,是因为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和人类自由,创造了人类财富,缔造了世界文明.劳动锻炼了人的意志,培养了人的高尚道德.  相似文献   

7.
<正>色彩是生命、是活力,也是永存。一个婴儿的坠地,从一声啼哭开始,他的生命随之被赋上色彩。一个人的死亡意味着这个人生命的消逝和色彩的暗淡,我们能做的只剩下"黑白"的悼念。眼睛之所以能够感受色彩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生活之所以充满色彩,是因为这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生命之所以诠释色彩,是因为我们运用手中的色彩。在商业摄影中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光影表现,而光的照射随之产生的是色彩。没有光的传递,就不会有照片的出现,世间万物有光才会有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之所以坚持活劳动的价值理论是因为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劳动关系;该理论以"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为基础,主张用"劳动雇用资本"的方式配置社会资源,揭示了价值的实质是"时间节约和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曲折前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的人.儿童是他本身固有的天性和他自己的生活背景决定的,他在生活之中,在世界之中,在生活世界之中,他是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定的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的人.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所谓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就是学生对学习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做和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日‘主观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物的特点.”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由于人具有根据自觉的目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世界,掌握知识的心理成份是很复杂的.从各种心理成份对掌握知识发生作用来分析,可以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思想中唯理论利经验论两种对待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走向了比胡塞尔的先验意识更为本源的地方--此在"在-世界中-存在".此在之所以能以"在之中"的方式而存在,是因为此在是一种情绪性存在,情绪决定、敞开了此在的在"此"存在.但正是通过对<存在与时间>中情绪现象的分析,我们发现此时的海德格尔没有真正走出主体主义的藩篱,没有真正摆脱胡塞尔的影响,这种主体性甚至以比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更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正是这种极端表现实现了海德格尔对传统主体主义的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12.
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脱疑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原来,在确定入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太空舱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了进入座舱.……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是"世界加工厂""低端制造"而不是"世界工厂""高端质造",根本原因就在于"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一时间,打造"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共同期许。那么,"工匠精神"为什么缺失?应该说,在我国,对"工匠精神"始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建筑奇观的工匠群体,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以及让人耳熟能详的解牛庖丁等,他们虽然技艺高超,社会地位却是很低的。因为大家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匠们并没有得到与他们所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应  相似文献   

14.
纪昀在继承儒家传统"礼"的基础上,主张人的世界是一个由"礼"构建的世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礼",表现在人身上就成了一种遵循礼法的德行,人与人之间圣凡之别都是由"礼"之道德评价来赋予。  相似文献   

15.
水木丁 《高中生》2014,(10):20-21
正《战争与和平》太巨大了,所以写下的读书笔记无法只是三言两语。"普弗尔是那些自信到不可救药、一成不变、宁愿殉道的人们中间的一个,这种人只能是德国人,因为只有德国人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也就是根据臆想的完美无缺的真理的知识,才有这样的自信。法国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他认为他本人不论在智力还是在肉体,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迷人魅力。英国人很自信,其理由是他是世界上  相似文献   

16.
谭静 《文教资料》2008,(30):129-131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认为"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真正的"生活基地".从生命哲学的视野来看,"体验"在语文课程中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之一."体验"在语文课程中既有工具性价值,也有目的性价值.两种价值是和谐一致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培养具有主体性、良好个性和丰富精神世界的"人"为旨归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在《广州日报》上看到苏北的一篇文章,他谈到自己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能进入另一种生活。之后从"另一种生活"里走出来,人便有一种甜美的、满足的感觉。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为什么阅读会给人带来这么一种感  相似文献   

18.
<圣麦克斯>一章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点.它不仅篇幅巨大,就思想容量和深度来说,其中所阐述的很多观点复杂而深邃.在这一章的<序言>和第一部分<旧约:人>中的<创世纪,即人生>,马克思与施蒂纳思想之间在诸如是把"无"当作人生事业的基础还是必须从"现实的条件"出发、是抽象地书写"人"的传记还是以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来规约人的成长过程和轨迹、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意味着层次、境界上对现实的不断超脱还是在要"思维的绝技"等方面不断发生碰撞,展现了两种观照和把握世界方式的差异.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不是一种存在、一种理解、一种诠释,那么需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分析他们之间的驳难逻辑与观点得失.这是一种很困难的解读,一种不适宜于作出简单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军人是种职业,是种光荣,是种梦想,更是种承诺。军人也是人,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军人。军人又是特殊的人,其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他们一旦选择成为军人,就意味着对国家有了一种不可更改的承诺,他随后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某  相似文献   

20.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观点,人们喜欢用他的观点来回答"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一类的问题.于是有人会说,世界之所以如此美好,是因为很多低劣的物种被淘汰了,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都是优秀的物种. 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