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的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出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高校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心理调适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以及知识储备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进行引导,同时,政府、高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刘洪银 《江苏高教》2012,(2):108-110
每年约有1/3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研究发现,职业定位模糊、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试错心理等延长了大学生就业搜寻期,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使就业教育缺乏延续性,毕业前未就业群体不再纳入就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学后"就业责任缺失。高校应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半年跟踪就业服务。政府除提供免费的有组织培训外,还应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制定创业补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就愈显突出.重视高校弱势群体就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就业压力,高等院校应在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社团建设能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能够增强毕业生从业后的主观能动性和适应能力,是拓宽就业渠道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校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疏导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二是关注弱势群体,给予其更多的情感关怀;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对弱势群体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四是要鼓励弱势群体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全方位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性别弱势群体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一个日渐扩大、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也在高校中出现。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成长的需要,也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窘迫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受疾病困扰的大学生、痴迷网络及陷于电脑游戏不可自拔的大学生等四种基本类型。针对高校的弱势群体,要健全学生工作制度,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学生工作专职队伍建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就业大军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高校就业教育指导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制约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使得他们陷入重重就业困境。切实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复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扶助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生“ 弱势群体”是指因经济贫困、心理不健康、身体素质弱、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不良等而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学生。大学生“ 弱势群体” 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但给高校的管理和学生成才形成压力,而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我们应扶持关怀大学生“ 弱势群体” 。  相似文献   

9.
高梅梅 《职教通讯》2012,(14):44-46
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双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双困女大学生在就业力的表现不利于及时就业,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为改善双困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提高就业力水平,应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力的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种假设群体,但又客观存在于女大学生之中,本文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作出了自己的界定,并以湖南邵阳学院为例,指出了高校女大学生弱势群体在成才、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劣势,试图通过透视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状况,从而引起社会对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促进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开始凸显.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励他们成人成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创新,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鸣笛起航";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明灯导航";深化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弱势群体"强势护航",激励大学生健康发展,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者.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同大学生强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思想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健康弱势群体等。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应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时筛选、界定、登记、跟踪;整合、协调学校、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施助;拓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争取更多的经济救助渠道;利用社区家庭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就业援助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困扰着国家、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其中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尤其严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关系网络和“代际传递效应”,部分高校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及弱势群体家庭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新时期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就业现状入手,阐释困境存在的原因,探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较大。高校设置学科专业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应满足学生的需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高等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协调机制,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5.
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但同时也面临较大的风险.在高校持续扩招和大学生就业情况严峻的情况下,弱势群体家庭在对大学教育投入中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本文从就学风险,就业风险,贷款风险这三个方面分析弱势群体家庭会遇到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措施帮助弱势群体家庭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同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也迅速增长。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0%左右,有64万人处于待就业状态,而2004年这一群体则达到了75万人。在无法实现初次就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就业弱势群体,即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容易或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而女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由于无法享受平等就业机会和待遇,就业率低下,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一、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随着高校几年的连续扩招,女大学生的人数所占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女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与其他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和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不同状况,在广西南宁的几所高校展开了调查,提出女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扶植教育的内容、途径、形式和方法等。希望借此课题研究提出相应的扶植对策,以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尤为严峻.本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重点对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给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李伟 《考试周刊》2013,(50):161-162
大学生就业与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有密切关联。要摆脱大学生就业困境,高校应高度重视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面对教育产业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符、部分大学生及家长在专业选择和择业过程中存在错误观念、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错误的用人观念等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高校应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根据国情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创业观、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践机会、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高校学生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