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西方教育管理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证主义,或称经验主义,强调科学的理性,特别推崇对事实的证明,而不是推测.实证主义的经验研究方法一直是西方教育研究的传统,教育管理的研究也一直遵循着实证主义的传统.由于实证主义者把现实看作是有序的、客观的,他们希望通过收集数据来做出假设.实证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理性的,能够理性地解决问题,这种理性的人类行为必然呈现为人类行为的规律性,人们可以在不改变组织现状的情况下,来收集数据,研究组织.实证主义者认为,不论是学校组织、商业组织、政治组织,还是健康护理组织,其本质基本是相似的,其管理角色也是相似的,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会通过奖励和制裁来维持组织秩序,以达到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的监察理论(MT)在外语理论界和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理论包括五种假设:(1)习得-学得假设;(2)自然顺序假设;(3)监控假设;(4)输入假设;(5)情感过滤假设。这五种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图1监察理论(Krashen1987见Cook2000)一、MT下的情感过滤假设在MT中,Krashen赋予情感在语言习得中一席之地,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MT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学习者差异的存在不仅是由于他们接受的可理解性输入的不同,还在于不同的情感因素在语言习…  相似文献   

3.
发现学习     
所谓发现学习是在学习之前不必向学习者提出学习内容,学习者面对学习课题,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直接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的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四个优点:1.学生一旦掌握了知识,就能够马上用于解决问题;2.能增强内在性动机,从而增强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倾向;3.能从中学到发现问题的技巧,促进对其他课题中发生问题的解决及探索;4.能保持学习内容,学生将知识组织起来,并能得心应手地检索知识。日本广罔与水越把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指出了问题在人类发展与进步历程中的重要性。在长期的教育研究中笔者发现,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内容普遍比较单一,多数是围绕教材的设问;提问的形式过于呆板,一般是直接指向问题的终点,缺乏应有的过渡和孕伏;问题的设计过于功利,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科学的课堂提问设计是基于哲学理论上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按照高职教育培养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逻辑,至少包含了这样3个假设。假设1:高技能人才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假设2:高职教育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假设3: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需求是合理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高职教育发展要与经济制度改革齐头并进,要寻求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内生性需求,要跳出经济功能的阈限。  相似文献   

6.
<正>"提问法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钱梦龙语)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教师对提问作用的认识,对问题的设计以及提问中的行为等,都关系到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人们常说:"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种种弊端。一、透视语文课堂上的"不智"之问1.提问目的缺乏指向性提问目的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头号杀手:有的提问从头到尾围绕故事情节转圈,对文本的语言精髓视而不见;有的提问为了突出语文学习的感悟性,往往过于笼统,如:"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谁能读出‘雄伟壮丽’的感觉吗?"教师可能对每一篇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认为,日本的课堂提问分为“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重要的提问”具备以下特点:(1)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2)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3)能诱发学习欲望;(4)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5)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徒劳的提问”存在以下弊病:(1)目标不明确;(2)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由瑞士学者让&;#183;皮亚杰最早提出来,是当代心理学理论中行为主义(Behaviorism)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心理学家们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等方面。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研究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提出明确的实验假设或实验假设不规范.2.实验模式选择不合理,大多数实验没有模式或使用前实验模式.3.控制意识薄弱,对无关变量控制水平过低.4.数据分析方法不正确,导致分析结论不可靠.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验研究水平,提高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建议:1.实验教师要有假设意识,必须在实施实验前提出规范、明确的研究假设.2.合理地选择实验模式,保证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3.强化实验的控制意识,对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进行比较全面的控制.4.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不仅要运用描述统计的分析方法,还必须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推断统计分析方法.5.在教师教育中强化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后现代视角下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提问方式是什么、谁的以及何以可能的重新审视,可以看出后现代视角下三种提问方式暗含的潜在假设存在着可以进一步商榷的可能,从而对教育社会学研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的时机不当;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与思考的价值;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提问的使用虽然十分广泛,但对此进行细致研究却较少,在提问设计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提问设计过于简单,缺乏启发性;提问不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深浅不适度;提问的创造思维较少,没有围绕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提问的有关技巧,可以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教学提问更富有成效。 一、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所要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应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才能有效地克服随意性提问的弊端。日本教育界在80年代初曾用两年时间专门开展“什么是好的提问”的讨论。讨论的结果认为,好的提问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表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2)对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3)能激发学习的欲望;(4)能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5)富有启发性,并能使学生自省。这  相似文献   

14.
猜想是创造的先导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引发学生猜想 ,让学生对问题的实质作出大胆的假设和试探 ,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沟通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 ,是这样设计的 :微机依次演示并依次提问 :(1)图一中这块地近似于什么图形 ?(平行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3)根据给出的数据 ,你能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吗 ?(2 0 0× 40 =80 0 0 (平方米 )   (4)如图四所示 ,如果要划出一块建成小花园 ,这块地…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线索;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问:1.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2.它是什么部队和以哪两个人物为主发动的?为什么要抓蒋介石? 3.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派谁去西安了?提出了什么主张?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主张不杀蒋介石,而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5.西安事变是怎样解决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以上题目应当请学生不看书本和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并请学生自己补充,最后教师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而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已作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家的重视。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者认为,提问可分成“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两类。“重要的提问”表现在:1.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2.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发展相适应;3.能诱发学生学习愿望;4.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5.富于启发性。“徒劳的提问”表现在:1.目标不明确,零碎不系统;2.无视学生年令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3.用语不妥、意思不明;4.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和停顿。我国的研究者也对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作了不少精碎的论述。我们提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应精在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倡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智能。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借助语料库研究方法,从词块分布和结构类型两项指标对比分析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同一主题写作中的词块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者普遍对高频词块过于依赖,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2)英语专业学习者词块使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略好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3)与本族语者相比,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词块类型的使用数量顺序上都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小句词块的过度使用可能是受写作任务体裁的影响;(4)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使用的词块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别。二者的动词词块使用数量最多,连词词块使用频繁。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副词和形容词词块使用频次略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的行动研究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认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普遍的教育规律,以教育实验的方式进行,强调实验过程对条件的控制,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行动研究一方面仍遵循实证主义的"假设—验证"模式,另一方面也具备了解释主义的精神,即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理解情境化的教育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的行动研究更是坚持解释主义的立场,并出现"草根化"的趋势。行动研究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教师将他人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再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 ,学生要提问则表明他们正在开动脑筋 ,正在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如果教师能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或一篇文章学完之后安排一点时间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以帮助他们弄明白 ,那么对学生能动地获取知识 ,一定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多鼓励学生质疑 ,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我是这样做的 :一、客观认识学生提问我认为学生有疑问是客观存在的 ,也符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规律。有些教师认为 :让学生提问 ,如果有些问题教师难以回…  相似文献   

20.
提出研究假设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1)研究假设不能与教育科学中已经验证的正确的理论相违背;不能与已经验证的过去的事实相矛盾。(2)研究假设应当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推测。(3)研究假设应当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加以说明,而不能以问句形式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