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的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其历史上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较有成就的时期。战国大名们为了领国的安稳和繁荣,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重农、发展手工业、促进商业流通、整顿土地、实施法治,并在组织上推行“家臣制”等,推进了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臣制度是周代贵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春秋时期的家臣文化,强调臣属必须效忠于宗主之家族,以宗主为"君",要只知其"家"而不知其"国"。这一家臣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金文资料表明,"委质为臣"的仪节在西周晚期已经形成。宗主任命家臣时,强调家臣要遵循其政令,善于其职事,这是家臣效忠宗主的根本表现。家臣与宗主之间存在着血缘或假血缘的亲属关系,西周时期亲属关系的政治化趋势,构建了家臣与宗主之间的君臣关系,强化了家臣对宗主的人身依附。  相似文献   

3.
日本武士小说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在一定的国民精神文化土壤上——武士道精神和武侠精神——生长起来的小说类型。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一改常态,描写江户时代末期底层武士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塑造非典型武士;他创作中的"转向"赋予了其作品独特的"疗伤作用",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对武士道文化的批判反思和对现代人内心渴望"真情"的观照。新生代武侠小说家徐皓峰作品中展现出了"反类型"特征。在他试图解构"侠"文化符号的野心之下,是对"侠"文化发展困境的反思。藤泽周平反常态的成功创作经验和徐皓峰的"反类型"尝试都对中国武侠小说这一类型文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启示:实现文化超越,将"侠"精神解构为矛盾的人自身所作出的自由选择之行为。  相似文献   

4.
武士的成长     
父亲,我现在已经13岁了,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呢?从你出生之时起,你就已经是个武士了呀!吉藤。如果你想在战争中取胜,就必须有好的战术。这套盔甲是大名送给你的,从现在开始,你就听他统帅,为他战斗!精彩的故事,要用心去阅读,用心去品味,用心去积累。武士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春秋家臣屡叛与“陪臣执国命”成因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社会政治演变过程中,本为周代贵族最低阶层的家臣在春秋后期屡叛其主,甚至执掌一国之政,构成了先秦政治史上的奇观。其叛乱按照家臣身份可以分为三类:地位一般而受私家宠爱的家臣、职司邑政的邑宰和统掌贵族家政的家宰之叛。其特点是集中于世秉周礼的鲁国,家臣屡叛除了家臣与家主个人之间恩怨外,还有各种社会历史客观原因。私家应对家臣屡叛而对传统宗法型家臣制度的革新,为战国官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晋、鲁两国家臣有诸多共性,如家臣大量出现的背景、家臣的设置、家臣的依附性等。但由于两国具体情况不同,晋国家臣多具有双重身份,鲁国家臣则出现了屡次叛主的现象。通过两者的比较,可对春秋时期家臣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武士遗风 在我眼中,日本文化最突出的、既区别于中国也区别于欧美的特征是武士精神的遗留和继承。而武士精神和强烈民族主义心理的结合,就更使现代日本文化既厚重阴翳而又浅薄明快。 武士精神的标志是责任感极强,重视荣誉,可杀而不可辱;同时能力就是美德,失败了自承己过,哪怕杀身引咎也要维护荣誉。如此,当然也就最怕在  相似文献   

8.
试析上古文学中家臣形象的历史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社会和文学角度切入分析,先秦文学中家臣形象演变的轨迹如次:就社会发展角度而言,春秋中前期的家臣通常是从一而终的,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的家臣则自由选择家主;就文学角度而言,随着叙事文学的艺术技巧日益成熟,文学作品中原有的家臣角色不断地被补充、重塑,家臣形象或是性格侧面增多,或是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家臣形象因此由单纯而递进到复杂,由肤浅的外形描画而演进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日本武士所创造的武家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构成了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有"武士宗教"之称的日本禅宗从产生之日起就同武士政权发生密切的关系,并在镰仓时期逐渐形成了"武士好禅"的时代特点。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武士的行为,启发了武士的生死观,指导了武士的武道修习,深深影响了当代日本人的国民性格、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武士是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阶层,武士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广为传播的文字:“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  相似文献   

11.
Japa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still a conservative, feudal, backward country. The Emperor was nominally the highest ruler, but actual power was in the hands of the hereditary shoguns. The seat of government of the shogunate, known as the Bakufu, was located in Edo (what is today Tokyo) and was the highest organiz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in the country. The shoguns were the largest feudal lords, as they occupied around one-fourth of all the land in the nation, including important areas such as Edo, Osaka, and Nagasaki. The feudal lords under the shogunwere called daimyo (lords) and the daimyo's domains were called han. The daimyo were subordinate to the shogun and had certain military and other sorts of obligations toward the shogun, but within their own domains they had authority over military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collection of taxes and thus possessed a large degree of autonomy.  相似文献   

12.
对《孙子兵法·行军篇》题解的五种观点进行了探讨和批评,指出"行军"便是"执行军务",具体而言就是"执行指挥职务"。因此,《行军篇》是孙子写给战役或战术指挥员的战地指挥条令,且是国际军事史上最早的战地指挥条令,是实用型军事著作的鼻祖。之后依照条款式应用文写作中"章断条连"的写法,对《行军篇》原文进行现代汉语翻译,从而更为直观地证实了其作为战地指挥条令的判断。按照这种判断对曹操将"取人"注为"厮养足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取人"有"正确运用兵力"与"教化、管理好士卒"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3.
一贯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最大规模的全国性会道门组织.从七七事变爆发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侵华日军(包括日伪政府)和国民政府是一贯道主要传播区域内的当权政治势力.一贯道与上述当权政治势力在勾结、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日寇为了侵华而利用一贯道美化侵略政策、筹措军需物资、搜集情报;国民党反动势力则利用一贯道散布反共舆论、刺探中共军事情报、进攻解放区等.一贯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利用当权势力为靠山,在这些当权势力统治集团内部及其统治区域内求得生存发展空间,壮大自己势力.  相似文献   

14.
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从日耳曼所有制的瓦解到封建所有制的确立,从奴隶制的长期残存到被封建制排挤;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差别到两者的合流,从自由人、奴隶、隶农之间的差别到他们的合流;从王权有限到王权成为政治制度核心,再到统治者权力在诸子中分配;从自卫队到民军复杂化,从公职人员统率军队直到私人武装的建立;从纳税与不纳税差别到统一纳税,从税收归国库到赋税被领主瓜分;从圣徒屡遭侮辱到教会神圣不可侵犯,从马尔克财产观念到土地的贵族性,以上都体现着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综合具有漫长性和曲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封建王朝中,宗室在政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金朝,为了使宗室为维护王朝统治服务,为其提供了非常宽泛的入仕升迁途径。其中一些途径几乎为宗室所特有,如以军功、世袭和门荫入仕;还有其他一些途径如科举和出职等。在所有这些途径中,宗室成员或多或少都享有一些特权,可以更加容易地入仕或得到升迁。随着金王朝由盛转衰,宗室享有的入仕特权有所减少,这与金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窝阔台汗己丑年始置的汉军三万户中之萧札刺,不是萧也先之子萧查刺,而是于甲戌年投降蒙古的金中都 军首领札刺儿,增立四万户的时间不在壬辰年而在甲午年。汉军三万户与七万户的设立都与蒙古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有关,甲午年增立的七万户,汉人有四:刘黑马、史天泽、严实、张柔;契丹人有三:萧札刺之子重喜、塔不已儿、石抹李迭儿。蒙古统治者设置汉军三万户或七万户的目的,是按照蒙古军制,重新编制汉军,以便于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17.
11—14世纪,英国封建体制渐趋完善,在这一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城市特权具有明显的封建属性。这种特权根植于教俗贵族的政治意图或财政危机,是以金钱为代价的贵族特权的一种割舍;城市特权是封建贵族特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贵族特权的等级性和排外性。城市通过这种特权来履行其封臣义务,完成在封建体制下作为地方统治单位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克劳塞维茨与孙武军事伦理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劳塞维茨与孙武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并且他们研究战争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这导致二者的军事伦理思想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军事民本思想、战争的道德伦理评价标准、治军的道德策略、战争的人道主义精神4个方面。对二者的军事伦理思想进行全面的比较,有助于对二者军事伦理思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13世纪初,蒙古南下攻打金朝,迫使金朝迁都而失去对黄河以北的控制.蒙古以封高官,划分辖地的办法吸引汉族地主归降.归降的地主由于官职和领地可以世袭,所以称为"世侯".其中以占据真定的史氏家族为代表.汉人世侯在领地内推行的统治方式,既有比蒙古早期分封制先进的一面保持了汉族的封建生产关系;又有比宋金封建生产关系落后的一面,即带有驱口和依附农民的农牧主生产方式.汉族世侯在维持生产关系上具有两重性,他们在蒙古统治者向封建化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在汉代出土资料中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汉代幕府职官的内容,如西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候丞、卒长、军武库丞等,新莽将军幕府职官有左率、理军、军库长等,东汉将军幕府职官有军曲、中部护军、部曲督等。这些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军事职官的发现,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清汉代军事官制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