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认知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图形—背景理论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主要信息突显与次要信息背景化的认知理据。汉英翻译教学中,在图形—背景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运用句子结构切分和重要信息突显的策略,能够在减轻学生认知负荷的同时,为学生进行高效翻译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2.
崔兰 《海外英语》2012,(9):160-161,164
古代诗词是各种语篇中艺术性较高的一种,无论是古诗词本身还是其翻译情况,目前为止相关研究已有很多,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对《红豆词》语篇特点进行分析与解读,来剖析图形—背景理论对于古诗词理解及其翻译的作用,希望能对以后的中国古诗词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空间关系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运动状态等的能动认知的必然结果..当人们在识解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习惯于以一事物为参照点从而确定另一事物的空间方位。本文运用Levinson的空间参照理论及Talmy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Levinson采用三分法来分析空间参照框架.是一个非凡的创举。他认为空间参照框架可分为: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绝对参照框架。此外,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时.总是把参照物视为背景,把目的物视为图形,并根据参照物来确定目的物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认知及其汉英翻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介绍了隐喻作为认知方式的理论,并从隐喻汉英翻译的三个原则入手,对隐喻的汉英翻译进行探索.从而有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高隐喻汉英翻译的质量,把汉语隐喻的喻体特征和文化寓意在英语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翻译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认知理论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图形背景理论是一个基于突显的认知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史一鸿 《海外英语》2013,(3X):106-107
翻译教学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始终,翻译教学的指导原则可以从不同的语言研究领域找到理论依据;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它以人类的感知规律为依据,描述了认知倾向在人类语言中的体现,这对于解释语言现象、指导翻译教学有着实际的、可操作的意义。此文在介绍图形—背景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将这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大学翻译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英语专业三本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且大都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致使对其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难重重。为应对英语专业三本学生汉英翻译课程教学困境,笔者认为,教师主要应通过引导并敦促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从而为其汉英翻译课程教学提供可靠地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这说明二者的兼容性。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围城》中相关的具体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分析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此发挥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的倒装句都属于变式句,句式中的凸显关系可以用图形-背景理论来分析和解释,图形是要突出描述的焦点事物;背景是烘托参照的环境成分。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从英汉倒装句特点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来探讨英汉倒装句凸显关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跨文化语境为背景,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汉英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共性、差异、缺失的分析与研究,探究了汉英动物词的翻译方法,认为直译、替换、意译适用于动物词汇的翻译,并分析了动物词汇“假朋友”的翻译,体现了这一理论对动物词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入手,对图形-背景理论进行简单阐述,并将其运用于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中。从荒原的描写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分别从“图形”与“背景”两个侧面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呼应关系。通过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分析了读者的认知形成,从而深化读者对文本与作者意识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理想的翻译是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可以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鉴于源语和目标语在句法、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译文和原文有时会存在差异,这使得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不能完全忠实地反映在译文中,译者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认知结果进行了调整。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看,译者有时需要在译文中对原文中所蕴含的图形-背景关系进行转换。本文通过简单句、复合句的翻译实例简要阐释了图形-背景关系在译文中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就目前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汉英翻译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汉英翻译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原则、链接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应该覆盖词汇、简单句、复合句、语篇四个层次的理论、技巧、知识,并以理论指导下的技巧为教学中心;链接性原则是指,由于汉英翻译教学涉及的相关知识庞杂,必须根据知识的“组块”原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组建专题教学语料库,链接于教材或课程的网站上。这样编制的教材体系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对核心内容的学习,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得汉英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广告语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感知网络广告语在商品营销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7.
《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有关的评论文章和专著浩如烟海。但"海关"这一章却很少引起评者重视,有些版本在翻译中甚至直接省略了这一章。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对《红字》中"海关"一章进行分析。主要是用图形和背景理论来解读"海关"在《红字》中的作用以及文中图形与背景的形成和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8.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是认知语言学中一种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内,不少语言研究者们都常试着用这种理论对英语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尝试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倒装句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学生对句子中的焦点信息位置的注意,从而更好地认识倒装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基于突显的理论,它为读者深入理解源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的部分菜名为例,解读了菜肴名称中的图形背景关系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形背景关系的转换问题,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菜名翻译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20.
认知中的突显观对翻译过程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来主要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背景的特性,反映了语言在空间和时间上所遵循的规律。由于认知思维模式,观察和描述事件时间角度的不同,影响到图形背景的选择和图形背景的位置顺序。本文着重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视角,探讨翻译的过程,力图通过这个视角对翻译的过程有更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