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府在义务教育中实际上覆行着两种职能,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方面政府是义务教育最主要的投资者,作为投资者,政府应依法享有和承担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国家义务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者,作为管理者,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行使自己法定的职权,履行自已法定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之间义务教育投资责任必须明确具体,高层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应承担起更多的义和教育投资责任。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教育经费分配尚不完善,使得一些地区特别是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短缺,不能保证教育工资的全额、足月发放,造成一些地区教师严重缺失,影响了我国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儿童的学习.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本课题组代着这一问题走访、调查了河北省的部分贫困地区,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教育发展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平衡,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而不在于东西部地区之间,当务之急是解决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之间发展的过大差距,解决的关键是由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资,理顺投资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政府址正提当起义务教育投资主体的责任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一种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分散型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义务教育发展的极为不平衡和广大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对此,许多研究者已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本文欲对近几年不同学者的研究观点加以综述,以理清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认识,从而为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一种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分散型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义务教育发展的极为不平衡和广大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对此,许多研究者已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本文欲对近几年不同学者的研究观点加以综述,以理清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认识,从而为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对原体制的一种创新,但这种体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坚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为是当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体制有失公平,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及农民负担了大量的税费支出。解决这种不公平的关键是中央财政应当担负起全国义务教育的责任,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如何管好、用好对农村义务教育至关重要的经费,发挥其最大效用就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也直接决定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点和起点,是整个教育发展体系的基石。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单有学校甚至教育系统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系统的政策支持,需要制度的创新。因为,高质量义务教育的实现,最终都要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来推动。在促进义务教育顺利发展的过程中,体制保障是生命线,国家关于"以县为主"的教育公共财政管理政策,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与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春 《江苏教育》2003,(4A):24-25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由以乡镇为主发展到以县为主,但总体上仍存在投资重心偏低、投入不足、效益不高、地区差异明显的缺陷,导致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受阻。因此,应通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重心,调整教育投资结构比例,建立规范的逐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义务教育资金的科学管理,鼓励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多元化,建立对农村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制度等途径,建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保障体制,以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新农村建设这一背景,通过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状况的分析发现,虽然国家的财政投入明显增长,但仍存在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文章指出不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应提升财政投入主体重心等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由“以乡镇为主”的模式发展而来的。“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相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师工资不能兑现,教师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办学条件无法保障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教育的财政支出总量不足,支出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探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投入机制.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安徽省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省,剖析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分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匮乏;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中央、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义务教育体制的严重扭曲。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中央、省、县三级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责任,不仅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实现了“三大转变”: 投入主体由“农民”转向“政府”;投入管理体制由“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收费办法由“多费制”转向“一费制”,并进一步向“免费制”过渡。但为确保政策实效,还必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民间资本的投入水平,改革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义务教育是关系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建立完善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是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中央及省级政府承担义务教育实施的责任;合理确定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政府义务教育投资分担的比例;加大中央及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免一切形式的学杂费。  相似文献   

17.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体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仍然举步维艰。从我国的财政体制及政府机构设置现状来看,“国家办学,分类承担”才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在改制成本的分担上,把过多的责任推脱给县级财政;在集团利益分配上,使弱势教育集团和整个教育集团的利益水平都下降。从制度安排的过程及运行实践来看,这种局限性源于我国软政权倾向下的随意行政控制。为此,应对我国的教育预算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理论上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尤其义务教育,外部受益性极强,是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其经费应由政府投入。但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投入主体错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分担体制。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在西藏特殊的自然、经济、人文环境下实施并取得成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通过梳理有关中央到地方在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制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分析各项制度规则在新形势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课程、教学、教材,信息的开放性,双语教师的培养,撤点并校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稳步推进等领域的改革建议,从而更好地创建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从“量”到“质”的提升所需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