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表现出了相当进步思想,而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力求通过对吴敬梓的女性观念的分析来探寻其思想中落后保守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痛感儒家传统人格的失落, 剖析儒林人格现状, 建构理想人格。在吴看来, 八股文章盛行的时代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人格: 一种是自我萎缩型人格, 一种是自我实现型人格。吴的反思表明: 前者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极大的腐蚀性, 而后者是儒家传统人格失落后的高扬和重建。  相似文献   

3.
正《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地描绘了吃人的  相似文献   

4.
疾病长久地困扰着吴敬梓,对他的生活、交游、人格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以司马相如自比,极力推崇行医,与儒医交好,甚至从热衷科举到弃绝仕进等,这都与他"消渴病难除"有着紧密的关系。"痰病"在《儒林外史》中也有着丰富描写,它巧妙地出现在书中角色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之际,并且集中在描绘旧秩序崩塌的第二部分。吴敬梓对"痰病"的描写不同于以往古代小说中宗教化的处理,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整体的象征,讽刺了病入膏肓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商贾对其低贱地位的挑战、文士对商贾的道德评判及文士对正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这三个层面,分析了《儒林外史》中商贾与文士的关系,评析吴敬梓在不满现实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对正统文化中道德价值观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秦川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1):76-78,85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的结构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从小说主要内容来看,《儒林外史》是一个圆形的小说结构,从"独善其身"却不得自由的王冕,到"济天下"的真儒贤士,最后又回到"独善其身"且身心自由的"四奇人"身上,这样的情节安排展现了吴敬梓对文人理想出路探寻的过程,积极救世在当时的社会是行不通的,只有像"四奇人"那样隐于市集,以自己的手艺谋生才是最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中以吴敬梓本人为原型的人物,学界一直公认是杜少卿,对于紧接其后上 场的虞华轩,大多数学者并未给予太多重视。而事实上,这个人物与吴敬梓之间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是他为自己设计的另一化身,也是他深层心态的真实投影。  相似文献   

9.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闽台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山多田少、人多地狭,为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闽台濒海地区人民被迫向海上寻求发展,以海为生。在风险和机会同在的海上生活中,闽台人民逐渐养成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进取不息的社会风尚,同时也养成了勇悍、好斗、轻生的性格以及民间普遍存在的投机取巧的赌博陋习。这些陋习给当地带来了赌博成风、械斗不断等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名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位传奇性作家。无名氏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无名氏的作品才在中国内地陆续出版,无名氏才被认识和重视.从港台、海外和中国内地的研究情况看,80年代是无名氏研究的生发期,研究在谨慎开放中实现了可贵的突破,填补了研究、介绍的空白;90年代则是深化期,研究视野也更为开阔。评价定位更为全面、务实和科学。可以确信,在21世纪,无名氏研究将会更加深入,更多收获。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塑造了一批老年人的形象,作者赋予了这些老年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说文本中,老年人承担起了教育青年人的重任,他们对青年人的教育不仅集中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也展现出中国特殊的伦理教化型的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吴先生一生倾心于报刊编辑工作,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凝重的办刊情结: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强烈的化使命感;时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建档立卡学生的帮扶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因此,做好建档立卡学生的帮扶工作对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现实意义。对建档立卡学生的精准帮扶、精确管理和提升学校管理与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和精益化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涉及婚恋的描写多达十多处,这些描写并非闲笔。吴敬梓对这些婚恋情节分门别类,运用多种描写手段,或详写或略写,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功名富贵对婚恋的影响,强化了“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从自古及今、百年瞬间、季节更替三个角度论述《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儒林外史》中多次运用"自古及今",体现了古今同一的循环时间观;"百年"与"瞬间"的两极性时空操作,给中国古典小说文体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季节的更替则体现着人生经验的起落沉浮和芸芸众生的荣枯盛衰。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发现,《儒林外史》的叙事时间一方面吸收了传统古典小说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超越,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19.
《唐代状元奇谈·唐代状元谱》一书,在前人与今人研究的基础上锐意深入,补正了古今同题著作的错漏,学术价值高人一筹。其资料丰富、考证严密、视野广阔、可读性强、观点新颖、创见迭出,使读者耳目一新,堪称目前关于唐代状元研究最权威的著作。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第二届“聊斋学”研讨会上,中外研究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等作品研究,有了传统课题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并且对世纪研究趋势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