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69年到闽西山西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到福建文联工作。她是福建省作家协会一级文学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
“朦胧后”诗派诗人们有很自觉的诗歌语言意识,他们的诗歌创作实验展示了雅克布森所说的诗性语言的功能,他们的探索是对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探索,但其创作实验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三个谬误:1、能指泛化,2、语言粗鄙,3、残缺,扭曲,滥用空白等极端行为。这导致了人们对这个诗派存在价值的怀疑,尽管这批诗人们时时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心理负荷不断加重,相应的心理疾病也在增加,心理医生也因此成为一种新兴的热门职业。在国内的许多大城市,心理咨询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诗歌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增添了独特的思考和情感,北岛本人对于文学的理解、对于时代的反思也是当时的一个高峰。人们惯常从"政治"的观点对他进行解读,其实他对人、对世界、对历史、对文学的思考更是令人钦佩的。他对"暴力"以及历史虚无和自由概念发自内心颇具个性的忏悔则是当时国内短暂形成的文学公共领域重要的话题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格律诗的探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格律诗近百年历史流变的丰富内涵可以概括为:一面旗帜(格律)、两个诗派(新月诗派、雅园诗派)、三次浪潮(新月诗派开创格风气在先,何其芳倡导现代格律诗在中,雅园诗派重振新格律雄风在后)、四种新格律的基本形态(整齐体、简明体、参差体、长短句体)和五个阶段(①1914—1933;②1934—1949;③1950—1977;④1978—1993;⑤1994—2005)。  相似文献   

6.
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对于诗学艺术形式及创作技巧的探索尽管存在一定的误区,但却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为诗学的发展与文化艺术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元代末期的近三十年,过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沉寂时期。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经过了诸宫调、北杂剧、南戏的成熟期之后,正在进行着由南戏到传奇的转变。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长篇章回小说,完成了从话本到长篇章回小说的变迁。在传统文学,特别是在诗歌领域内,杨维桢为首的吴中诗派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又以吟咏性情、强烈强调个性的诗歌精神,改变着由元以来的中和雅正之音,开辟了诗歌发展史上崭新的局面。关于元末吴中诗派的有关情况,笔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论述,本文旨在探讨这个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  相似文献   

8.
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使得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获得了"九叶诗派"的称呼.但通过还原历史,可以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坛并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诗歌团体.它是一个想像与建构的产物,它是诗人、研究者、文学史家的合力的结果.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对这些诗人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9.
10.
“后现代性”虽然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的思想倾向。但是“后现代性”特性并非仅仅西方具有,在地球另一面的遥远的东方中国的文化世界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悄然兴起了旨在对抗、颠覆“朦胧诗派”的“后朦胧诗派”。这一诗派无论从它的诗学理论。还是诗歌创作上来看,都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文章试图解读“后朦胧诗派”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性”特征,来突显出东西文化交叉点上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航空培训中心理训练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心灵服务的方式及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辅导员》2012,(12):37-38
语言是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富有工具性和稳定性;精神是语境中的内涵,具有个体性和情景性。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是同构一共生一再同构一再共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言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在语文课程中听说读写教学的本质任务是提高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实质显然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概而言之,听说读写能力的本质均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富有工具性和稳定性;精神是语境中的内涵,具有个体性和情景性.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是同构一共生一再同构—再共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学生言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以一种独特的姿态登上了文学的舞台,成为影响一代诗风的文学现象."朦胧诗派"以思想上的叛逆和艺术上的反动向中国传统诗歌提出了双向挑战,以新的审美态势冲击了长期在"民间"文化掩饰下的文学惰性,开启了中国新的文学时代.更为重要地是:朦胧诗的出现标志着"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部分--"个体意识"的重新觉醒,个人的价值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珈颖 《母婴世界》2011,(1):146-147
现代生活,压力无处不在,而对于职场妈咪来说,家庭生活内容的平淡、育儿与事业的矛盾、人到中年遭遇事业瓶颈、同事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常常会困扰着她们,使她们产生倦怠心理。如何为心灵加油,战胜心理倦怠呢?  相似文献   

16.
读《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国际史学界流派纷呈,其中心理史学对史学研究和历史著述逼近历史的本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史学界对心理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尤其是对相关理论的探究更为罕见。罗凤礼著《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具有建设意义。这部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其主体,分五章介绍和评说了心理史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与贡献,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演变,叙述了心理史学的崛起与发展.同时还介绍了非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心理史学与一般史学进行…  相似文献   

17.
18.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起舞》,向读者呈现出了女性与城市同构的历史景观。这些女性居于城市,她们以率真自主、善良坚强、大气爽朗的女性特质,宽广博大的母性情怀,书写着城市精神;她们对日常生活的自觉体认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为了捍卫城市的灵魂,主人公丢丢用她那壮烈的起舞表达了自己对家园最深沉的眷恋。《起舞》无疑是迟子建的创新之作,作者首次将笔触深入到城市化进程中,直指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体悟。  相似文献   

19.
秦和赵是战国时期两个并立的诸侯国,在战国阶段两国是政治对手、军事仇家,但秦和赵有共同的始祖,它们都是蜚廉的后裔所创建,从血缘关系上看属于兄弟之邦.这种血缘上的相通,使得秦赵在进行政治、军事对抗的同时,在文化上又有彼此相通之处,文化上的关联反映出他们血脉的相同.产生、流播于秦赵的相关历史传说,均能体现出两国的血脉同源和文化的同质同构.  相似文献   

20.
心理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西方心灵哲学中不同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在传统理解中人们通常保留着对心理内容的民间心理学情结,而一些哲学家们往往理所当然地将心灵中的对象与内容混同;在布伦塔诺复活意向性范畴之后,现代内容观被明确把握;当代心理内容范畴在分析哲学传统与现象学传统上各有特点,成为心理内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