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从理念到实施、由理论研究至政策执行,层层渗透着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正视新课程改革已经产生的美好现实,直面新课程改革中渐出水面的问题,理解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无可选择性,实为杜绝形式主义不良倾向和对待新课程改革的恰当态度。  相似文献   

2.
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连串的阶段性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路明灯,把新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阶段。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须确定一系列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例如,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综合课程的设置问题、教科书的进一步改革问题、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问题等等。为此,须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基本法规,研究战略部署,保证研究质量,分期分批推广,从而把新课程改革推向科学发展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存在理论准备不足、实践先导不充分、新课程与旧课程缺乏衔接、师资条件不匹配、社会接纳程度不够等问题.新课程改革对科学发展观的偏离,可能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性危机.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已经逐渐步入改革深水区,回顾以往的课程改革经历,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的性质能够帮助我们更冷静客观地认识改革问题。新课程改革与以往课程改革有哪些共性,其创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新课程改革重要力量的教师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奔芳 《教师》2013,(20):12-13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致力于培养和培训师资力量的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高等师范教育首先必须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内涵相适应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课程改革教师所面临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 :教师追求统一、崇尚传统的惰性心理 ;由于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的作用而产生的盲目、刻板的逆反心理 ;对课程改革期望值过高的求全心理及缺乏改革的参与意识的观望心理等等。这些消极的心理 ,如不克服 ,课程改革的构想就难以实现。首先 ,应加强新课程改革的舆论宣传。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前 ,就应向广大教师讲清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迫切性 ,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性质、目标、政策和步骤 ,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获得一定的正确认识 ,增强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心理承受力 ,防止在改革…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点上开花到面上突破的实质推广阶段,作为国家级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深圳市南山区对四年来新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形成了调研总报告和八个分报告。该区部分中小学领导对新课程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直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困惑,比较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新课程创新的精神实质、观念与行为存在距离的原因、综合课程存在的问题、新课程实践中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以及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出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人们普遍认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案设计是富有新意的 ,但究竟能否落实 ,还取决于广大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工作态度、能力是否适应改革需要是直接影响新课程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尽管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关注 ,但也普遍反映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 ,感到某些无助与不适应。本文拟提出教师个体如何积极主动适应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希望教师能够在课程改革中把握主动权 ,更轻松、更积极地投身于新课程实验 ,力争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首先 ,激发自我专…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与建设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的特点、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挑战,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范教育体制等方面探讨师范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但现在课程改革也遇到了与之发展不协调的因素——评价制度,它已慢慢地对课程改革的进程起到了阻碍作用。现行的评价制度依然是过去的一套,它根本没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而迅速地改革自身。如果说改革,那也只是在理论探讨阶段,根本没有以可具体操作性实施于新课程改革的阶段性评价。笔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改革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大抵上经历了新课程内涵阐释和解读、新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以及新课程改革实践反思和理论深化等四个阶段,并进一步指出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自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人们的空前关注,新课程也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新课程。因为,新课程再好,如果我们还是用陈旧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那么这次课程改革将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的。新课程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先进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创新对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学习方式的创新是课程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改革无疑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学教育改革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扑面而来的数学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前瞻性与现实性结合上对新课程改革方向予以明确,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作用和操作予以理解,在规范与创新上对新课程改革的体系结构予以充分把握.  相似文献   

14.
李劼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3):134-137
为了解广西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已参加和即将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这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途径、必要性、难处等情况的认识,以及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方式、适应性、教材对比等.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应从教师观念、课程支持、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为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在解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综合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成果进行的有益探索。改革的宗旨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学习兴趣。但数学教师普遍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认识不清楚,对新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调整研究不能够深入,对新课程教学模式变革的不适应。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以保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赵鹏 《陕西教育》2008,(10):32-32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我省也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各学校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做出了更大的努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点滴尝试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农村面临着诸多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育观念更新较慢;课程内容与农村教育资源不相符,课程资源开发困难重重;传统评价机制坚冰难破,难以支持新课程改革。面对这样的现实,农村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难度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和合作机制的建立。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念与认识问题、目标与条件问题、考试与升学问题以及形式与内容等问题。课程改革就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合格人才。为了防止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教育部门需要采取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代帮键 《农村教育》2005,(12):52-53
国家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实验区开始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学,几年以来,通过实验区教师的辛勤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伴随着这股东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这一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之中。2003年,我校已步入了这一行列,笔者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感受颇深: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编排难度,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三维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但在办学条件相对简陋、教育教学资源严重滞后的农村学校,效果却不容乐观,穿新鞋走老路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与期望相差甚远。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真可谓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尴尬的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考这一严峻的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以及社会各界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中考怎么办?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目标由过去只重视知识和技能改变为不仅关注知识和能力,还要重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中考如果不进行根本变革,仍旧沿袭几十年不变的考试招生制度,新课程改革必将半途而废。中考要改革,这是势在必行,重要的问题是怎么改?改什么?改到什么程度?近几年的“中考热”不亚于高考,人们对中考的关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