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喻建章 《出版史料》2007,(4):112-115
我第一次见到边春光同志,是在1964年1月参加全国农村读物出版工作会议上。当时他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会上他作了如何抓好重点书的典型经验发言。他的发言很有分量,也讲的很有气势,他说要运用毛主席战略思想对重点出版物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编辑出版工作要围绕重点书全力推出,对其他出版物要能起带动作用。他的发言印成了书面材料,我带回来作了传达并留有较深印象,内心里赞赏他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内行领导。  相似文献   

2.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红我的啤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3.
思念韩仲民     
思念韩仲民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王仿子我凝视着一张稍稍泛黄的照片,凝视着照片上那张带一点稚气,带一点腼腆的笑脸。他就是1949年的韩仲民,一个刚刚参加革命出版队伍的19岁青年。我比他大14岁,叫他小韩,我的同事都叫他小韩,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走在我的前面作...  相似文献   

4.
我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不久,档案馆的副研究馆员李克仁先生就告诉我,他正在写一部传记小说《大汉台吉》。他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那森达赖这个生长在准格尔这块土地上的传奇人物的故事。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兴趣,请他加快速度尽快出书。2002年冬季,《大汉台吉》正式出版后,克仁先生送我一部。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毕掩卷而思,那森达赖这个两米多高的蒙古族汉子的形象,在我眼前久久的挥之不去。这个人物是那样鲜活,那样生动,是在鄂尔多斯、准格尔这块土地上独有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我去鹤壁采访杜金斗,和他谈了一整天。  临别时,他赠给我两本书,两部作品集。一本是出版于 1990年的《红楼狂想曲》, 17篇, 15万字;一本是出版于 1999年的《龙吟太行》, 51篇, 36万字。  回来后,要动笔写稿前,我先认真读起了《红楼狂想曲》和《龙吟太行》,以求更准确了解他为人为文的特点。  杜金斗是从 1970年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先后在河南日报驻开封记者站、安阳记者站、鹤壁记者站工作,现任鹤壁记者站站长。从 1973年到安阳记者站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豫北大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有太行山上的“愚公”,有黄河岸边…  相似文献   

6.
台北出版业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  相似文献   

7.
刘果同志是一位平易近人、可敬可亲的长者。我乐意同他谈话、交心,喜欢听他讲话、作报告,爱读他的文章、专著。近日收到他的新著《出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我立刻展卷细读,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后如沐春风,感觉与读他的前两部著作(《刘果出版文集》和《刘果出版论集》)有所不同。《笔记》收录的是刘果同志1997年以后的文章,这段时间我们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04,(5):40-40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过世的不少,周建老、胡愈老和我还健在。有人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见《出版史料》1983年第2辑第52页)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园地     
工作之余,我喜欢动动笔,写写短文。每月,都有一二篇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因为我文化低、基础差,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来,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往其他报刊投,只是在本地开花结果而已。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一天,我来到刘志坚老师的家,向他请教写作知识。他是全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邵阳市作协副主席,已出版了多部作品。我很喜欢他的散文。他告诉我:“文无定法,认真就行。”我走时,他送给我两本书,一本《红尘风景》,一本《窗含西岭》,都是他的新作,他在书上签了名,写了“请友指正”。天哪,我的水平与你相差十万八…  相似文献   

10.
翟江 《图书与情报》2004,(3):88-90,96
鲁迅先生是我国优秀的出版学家,他在文献出版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鲁迅的出版活动作了介绍和分析,总结了他的出版理论、出版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收获     
最近胡永其同志送来《风雨海棠红》书稿的清样,邀我为这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剧作选写一篇序言。我与他交往已有好几年了,知道他一直在戏剧创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如今他的剧作出版,我一来表示祝贺,二来也顺便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12.
夏振坤 《新闻前哨》2005,(12):77-77
德华同志的文集《阴错阳差集》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约我在前面写几句话,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德华同志年长十岁。但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我们相识很早,更是多年相知。主要是我们都是学习和研究经济的,他的主攻方向是国民经济计划,我的主攻方向是农业经济学,而且他的导师中有些还是我多年的学友,如刘国光、董辅礽教授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又长期在德华同志分管的理论研究领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84年春上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以后又相继担任党组书记兼院长、院长,德华同志都信任我、尊重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13.
记叶籁士     
叶籁士是一位语言文字专家,他把一生献给了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和文字改革工作。同时他又是一位出版家,在开创新中国的出版事业上,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语文学界和出版界的前辈,在出版工作岗位上,我有幸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他的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4.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15.
我和静山闵丙德教授相识到相知,屈指算来已经十多年了。他是韩国彗田大学教授、出版文化研究所所长,继安春根、尹炯斗两先生之后被推选为韩国出版学会会长。我是在日本讲谈社社长野间佐和子的宴会上认识他的。在以后多年的会议内外接触交往中,我深切体会到他是位严谨的学者,热忱的良友,在平日木讷中深含着感人的情意。国际间的学术自由交流,语言上的障碍,看来还不是最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16.
1〉339的联想     
陈尚忠 《今传媒》2006,(8X):58-58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相似文献   

17.
案头上,放置着蔡常维寄来的新作《写作漫谈》。这是我读到他的第四本书,前三本是他的杂作品集,这是一本谈杂写作的书,是根据他在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讲话稿整理,由中国联出版社出版。老蔡是一位多产的军旅作家。1964年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携笔从戎,当过排长、新闻干事、军区报纸和杂志社编辑、主编和社长。  相似文献   

18.
边春光同志是我国出版战线上一位老战士、老领导。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多数同志都叫他“老边同志”。这个极其平常的称呼,透着人们对他的敬重和亲和。我这里记叙的仅仅是他1983年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抓与出书质量有关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9.
穆永瑞 《新闻与写作》2006,(9):I0004-I0004
一本新出版的《庞希泉画集》放在我的画案上,这是一个多月前希泉特地送给我的,这个画册我还没来得及仔细品读,就传来了希泉去世的噩耗,真是苍天不公,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好同事,报界失去了一位好同仁、画坛失去了一位才华出众的画家。我捧着他的画册,随着画页的翻动,他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到他挥动画笔,在画插图、画题图、画雷锋、画王国福、画雄鹰、画牡丹、画猫咪……  相似文献   

20.
愿光辉的出版思想发扬光大──纪念马克思主义出版家张仲实林理明张仲实原名张安人,陕西陇县人。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出版家,1993年是他诞辰90周年纪念,同时又是他从事新文化出版活动60周年纪念。我们缅怀他在中国革命出版事业上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