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调毪”是河池市金城江区壮族师公头戴面具从事的民间祭祀仪式,是金城江壮族民间信仰的典型代表。作为金城江壮族人民精神追求和文化心态的表征,“国调毪”仪式以壮族自然崇拜和英雄崇拜为核心,围绕着“请神—酬神—送神”三个部分展开,通过仪式活动表达人们对生活稳定的美好祈愿与期待。该仪式具有增强区域群体内部稳定性和巩固公共关系的社会功能,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学视野看宗教仪式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仪式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经典领域,在涂尔干的理论关照下,仪式是社会群体定期用来巩固自己的手段。在仪式当中,因为集体、情绪、气氛等种种因素共同构造出道德和社会集体感。仪式是正式的行为,通常以习俗为基础,具有一个已定的模式或脚本。文章通过对宗教仪式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解读,分析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布岱人是壮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弄下)桥”是布岱人必须经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通过仪礼,它既是布岱人的“成年礼”,又是表明已婚妇女正式“落夫家”的仪式。它具有满足人们心理需要和社会控制、加强家族凝聚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孙和生 《考试周刊》2012,(91):117-118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电脑和互联网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根本性的改变。今天,人们使用电脑和上网,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学会并习惯于享用电脑和互联网之时.对电脑和互联网所产生的依赖感正一步步地变得强烈起来。可以预见,一旦这样的依赖感增强到一定的程度,对人们自身而言,电脑和互联网可能就会“蜕变”成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社会功能当中,可能就包含了某些消极的、负面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托夫勒形象地将中国分成“三个世界”:一是“第一次浪潮”覆盖的人口。是九亿中国农民,这些生活在第一次浪潮中的人们需要根本性的变革。他们当中很多人恐怕受到入世的冲击最大。二是“第二次浪潮”所覆盖的人口。人口总数约三亿,他们是生活在城镇,属于大生产的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6.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城市公共空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有效分析工具。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定的物理时空”“参与者及其权力关系”“符号和象征物”“仪式流程”“情感的来龙去脉”等诸多情境要素交织在一起的互动仪式。这些活动可以被划分为“正式仪式”“自然仪式”“混合仪式”三种情境结构类型。爱国主义教育互动仪式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多源流汇合下的唤醒”“仪式互动中的重构和固化”“作为知识和集体记忆的刻写”三个在时序上前后衔接、不断循环的过程。对情感能量的追求是人们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互动仪式的一个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7.
孙丽秀 《文教资料》2011,(10):38-39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而创造出的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是调剂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委婉语的主要交际功能有三种“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本文先从委婉语的定义出发,指出委婉语是适应社会交际生活需要而产生的.然后结合“面子”理论和GeoffreyN.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运用大量的实例重点分析了委婉语的礼貌功能。通过分析,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委婉语,它用婉转含蓄的表达美化了语言,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致力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内涵,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斥着科技的影子,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生产与生活当中,从根本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较大程度上改变了用户需求,对于简单问题的求解以及提供基本的数据运算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现代网络科技当中增添人工智能等相关方面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网络技术所存在的较大弊端,可以为用户提供了人性化以及智能化的基础服务,从根本上推动和更新了科技的向前发展,并践行了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本文主要是探讨和分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科技当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口才与电脑、金钱”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武器.在这三大武器当中,口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人们便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生活。为了加强中小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各国都制定了专门的口语课程标准。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这一说法,代替“听说”,更加突出“交际”。  相似文献   

10.
仪式是一种集体的行为,它使个人结合而为社会。仪式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人们可以通过仪式进行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沟通。有时,仪式作为一种叙事形态也可作用于叙述文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桃园结义”、“三顾草庐”、“白帝托孤”仪式极力渲染、特别标示、故意重复,使之格外醒目并深入人心。而这三种仪式在小说结构布局中突显的功用也一览无余:“桃园结义”开篇,统领全文,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和刘、关、张的政治理想及其兄弟情谊,是三人全新关系和理想事业的一个“出生仪式”;“三顾草庐”承上启下,标志着刘备政治上的成熟和刘蜀集团的成长壮大,是刘蜀集团的一个“长成仪式”;“白帝托孤”结篇,尾声早唱,展示了刘备理想事业未竟及诸葛亮独力难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剧性,是刘备及刘蜀集团的一个“死亡仪式”。  相似文献   

11.
祭神仪式是藏族民俗仪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经历了藏族信仰自然宗教、苯教、佛教等历史过程之后,仍然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渗透到藏族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我们探索藏族生存智慧和文化逻辑的媒介。本文通过描述新坪村民的生活境况及祭山神仪式,探究新坪村民通过操控仪式推动传统文化向话语资本演变的方式,以此探索仪式的功能价值与新坪村民文化重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仪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民间信仰场域中发挥着特定的文化功能。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场域与功能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渭源县本庙索陀龙王身世的传说和演进,阐释了索陀龙王神游仪式中游神、迎神和安神的三个不同场景,从多维度分析民间信仰仪式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对索陀龙王神游仪式场域与功能的分析,着重揭示民间信仰仪式文化功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着变迁,民间信仰仪式文化中的宗教色彩正在慢慢地褪去,而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功能正在渐渐地彰显。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仪式”.在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的实现过程中,电视新闻是重要的传播平台,其在整合社会意识、构建国家共同体、提供身份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仪式功能,这将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文化相互交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宗教应纳入跨文化研究的原因有四:宗教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宗教是健康以及其他跨文化变量的重要指标;宗教可以预测几个重要的跨文化维度;宗教信念和行为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跨文化研究中,应考虑宗教的五维度框架,即意识形态维度、仪式维度、体验维度、知识维度、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5.
在某一个具体的社区社会中,仪式的过程通常会经历一次从结构到反结构,然后反结构再到结构的辨证过程.在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反结构”的社会形态就是“交融”.下文当中笔者根据特纳:“结构—反结构—结构”的模型对土族节日“纳顿”的仪式过程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政治仪式作为一种象征行为,其社会规范性和重复性契合爱国主义的需要,因此,可以通过政治仪式对爱国主义进行建构。从象征意义看,政治仪式是对爱国主义符号的构建;从表征形式看,政治仪式是对爱国主义载体的构建;从功能发挥看,政治仪式是对爱国主义功能的构建。政治仪式无所不在,需要人们重视政治仪式在爱国主义建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文化生活部分的内容目标指出:“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这些内容目标都涉及文化的功能问题。文化的功能也就是文化在社会  相似文献   

18.
《扛神》是流行于荆山一带的民间传统“巫教仪式”,它一直长期地支配着荆楚腹地的信仰活动与社会生活。无论是在仪式行为、艺术形态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楚风巫师祭祀的民俗特色。通过对其仪式行为及音声环境的简要描述和分析,发现其隐含的荆楚社会、文化、历史、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特别是《扛神》仪式“音声环境”中所投射的“信仰”,其深层次文化内涵、象征符号及发展现状,应该引起学术界的深刻关注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始终扎根于富于生命力的日常生活,这使得那些平凡人的生活被推到小说舞台的聚光灯下,并且日常的琐碎与生动消融了僵硬理性带来的规训力量。生命之痛在迟子建的小说中绵密而刺目地存在着,但她利用出色的“控制”,用希望和光明稀释了这些令人窒息的伤痛,这种朴素自然的苦难叙事在20世纪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在迟子建小说中存在着诸多如放河灯、洗澡、葬礼、渔汛等仪式的描写,这是东北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仪式承载着象征的功能,具有修辞意义,不仅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情感,而且还包含了迟子建对于死亡及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能,同时也反映出豫南皖西民间独特的信仰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