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新形势、新背景下浙江省内师范类大学生的生态素养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对其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提高其整体的生态素养,为培养新一代公民的生态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贯彻实施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美丽中国”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也对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对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浙江要在202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教育,更应当提前实现现代化。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建设一流的基础教育,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奠基工程。近几年内,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提高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的提出,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增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其独特且重要的意义。“双碳”目标下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面向“双碳”目标,民族高校需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和系统性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体现价值观塑造的特色,并突出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以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发展观教育、生态法治观教育、生态文化观教育、生态安全观教育、生态全球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从教育供给、教育产出、教育保障和教育研究四条路径寻求改革和创新,打造民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及浙江省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对绿色人才和科技的迫切需求,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建设生态大学,积极开展绿色主题教育,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这种全方位的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个案,分析了绿色校园建设相关问题,对其他高校建设节能环保绿色校园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职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青年力量、先锋力量,培育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院校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安宁片区的几所职业院校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职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让其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成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践行者、维护者,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促进我国绿色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汇聚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中央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报告,是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生态价值观念。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内涵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贯彻“两山论”的生态价值判断标准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生态价值目标。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内涵,对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提到与其它四项建设相同的高度,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分析,提出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携手共创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县域办学”是浙江省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出现的办学现象,是改革开放后继中心城市办大学、高教园区建设之后浙江省第三次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浙江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文章分析了浙江省独立学院“县域办学”的现状特征、背景成因并提出了完善独立学院“县域办学”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核心词的“我们的价值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践行“我们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之一,应从教育型实践、服务型实践、专业型实践、组织型实践、文化型实践等方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将“我们的价值观”融入高校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5.
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及其道德教育难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应当建构的合理价值理念 ,既不是普世价值观 ,也不是相对价值观 ,而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 ,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对现代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的三大课题或三大挑战 ,即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 ,文明心态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明认同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伦理精神的合理价值生态 ,培养生态对话的文化品质 ,坚持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形上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之一,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命令控制型”阶段以及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日益融合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上升,其得以实现的形式也渐趋多样化,与此同时,政府在其中也发挥应有的作用,且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化进程越是加速发展,政府的作用就越是在其中有所作为。与自由市场环境主义所主张的单纯彻底市场化模式不同,我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前提以及由此决定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目的下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政治环境和中国自然环境的双重约束之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已经无法复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必须探索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发展模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成果和建设经验的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