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功能完备的高校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是解决目前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率不高问题的关键,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以现有网络技术构建的资源共享平台对共享需求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利用网格技术构建共享平台的设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实验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紧缺、区域不平衡和重复性开发等问题,为了有效共享和优化实验资源,充分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发挥实验设备的性能,设计了基于语义云实验资源共享平台,平台结合了语义本体和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阐述了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语义描述了实验资源及相似度计算,解决了实验资源发现、查询和推理等问题,设计了实验资源本体中间件,建立了一个对实验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实验证明基于语义云实验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云连接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对实验资源的访问,有效解决了资源异构性等问题,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实验教学信息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资源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然而由于资源异构、资源孤岛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本体是共享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的规范说明,利用本体描述教育资源的语义信息,可以充分实现教育资源复用和共享。本文首先构建教育资源知识本体,根据该知识本体建立一个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模型。应用该模型能解决教育资源语义形式化问题,同时为教育资源之间提供语义互操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工程训练资源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工程训练资源共享的设想,从强化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提高实验队伍的素质、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模式、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建立良好的工程训练资源共享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管理者、共享者以及有关利益获得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致使高校的实验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是指个体主体通过管理和应用实验资源在实验室空间进行交互活动和交互过程的相关性,存在着管理主体、共享主体和利益主体等三种主体,表现出资源管理主体与共享主体、内部共享主体与外部共享主体、资源管理主体与利益主体等主体间关系。在实验资源共享中,通过实验资源共享各主体间性的认知策略、机制策略和实践策略,强化管理者与共享者主体间互动交往、互相尊重、互利平等的活动,充分发挥实验资源的作用,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在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现状和困境作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通过对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领域的可行性分析,结合语义Web技术,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语义共享框架;同时,从资源语义描述、资源本体构建、资源知识库构建和应用,阐述如何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2011计划"对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提出更高要求,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协同创新。通过分析共享实验室优质资源的有利条件,提出实验室可协同共享的优质资源有特色实验课程、跨学科实验项目、通用优质实验器材、专业实验软件、高效管理及技术服务等,从协同协议、运作机构、政策制度、技术管理队伍、信息化平台、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共享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是当前高校主要的两类实验室,其功能及服务对象相对独立。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两类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受到限制,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及服务效益较差。利用生态学仪器设备季节性与便携性的特点,在"基础生态学大实验"的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对生态学实验室资源的共享进行了初步实践,以期促进生态学实验室资源的教学科研共享。通过总结该实验课程的教学经验及其他学者在设备资源共享上的经验,在学校构建共享平台的环境条件下,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增强共享意识、相互协作,以充分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服务能力,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9.
教学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本体技术引入到教学知识管理中,通过使用现有的本体编辑工具、描述语言和开发方法,构建并实现基于本体的教学知识库系统,为网络教学系统以及其他用户提供了教学领域知识的共享模型,从而实现教学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协同创新"理念,结合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军队院校开放共享实验平台的整体思路,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具体措施:(1)基础实验平台建设;(2)交叉学科实验平台建设;(3)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4)联合共建实验创新平台;(5)大型设备共享中心建设。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建设好军队院校开放共享实验平台,培养出优秀的卓越军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共享平台,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构建了一个共享平台并对其模块进行了分析,以期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包括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内的资源共享技术运用到了成人院校的开放教育中.文章通过分析成人院校开放教育共享运行机制的优势,分析融合成人教育共享运行机制的必要性与优势,从管理、系统与网络方面提出了教育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由于缺乏共享平台,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构建了一个共享平台并对其模块进行了分析,以期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智慧网络学习资源信息系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适应性学习的需求,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体、语义网整合研究,并把本体、语义网作为技术支撑,构建智慧网络学习资源共享信息空间和设计模型,真正实现了以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空间及合适的方式将适应的学习信息和资源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通过共享学习空间获取帮助、交流和对知识的索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的内涵,提出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文章探讨了实现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的途径是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的范围、拓展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的内涵,并发展成为资源共享文化。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基础以及学院在“四院一体”的体制下资源共享方面的探索。希望通过继续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将共享文化逐渐在高校中传播、发展,通过高校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资源建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业领域存在的知识表示、共享、重用等问题,将本体理念与技术引入农业领域。介绍了本体论的有关概念和理论,在关于本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农业领域本体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方法。最后,以枸杞病虫害知识为例构建了领域本体,可为促进枸杞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知识共享及重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区域社区云共享模式通过优化整合区域内社区分布式、异构的优质数字化资源,构建网格式资源共享机制,以全面智能的服务,均衡区域内社区的发展。本文从社区资源云共享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其理论模型,阐述了其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微观层面出发,在有限理性前提条件下,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和随机博弈Petri网,构建了军民融合资源共享随机演化博弈模型,模型由资源共享枝、不共享枝和单方共享枝构成.同时,通过该模型对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动态演化过程进行模型化表示和探究,发现了影响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关键制约因素.为了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应尽可能地减少军民融合资源投入成本,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规模,提高双方资源共享的收益率,降低资源共享过程中机会主义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对大型设备资源共享要求的不断提高,利用校园网络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共识。应用信息化手段代替繁琐的人工操作,实现开放共享设备预约方式的网络化、智能化,能够使预约程序更加方便和快捷,确保设备的预约使用更加透明化、公正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克服优质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困境,进而达到“节省成本”和“质量提升”的双重目的。但当前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依然不足,通过对西北三省四县的实证调查发现:教师资源共享整体不足且教学点问题最为突出、校际共享教育经费过程中对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物力资源共享缺失且校际呈现等级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公平与效率冲突导致共享理念被忽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校际共享缺乏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导致共享主体间博弈难消除;学校布局过于分散,导致校际资源共享可达性较低。因此,各级政府应从建立共享理念、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学校布局等方面着手,有效促进县域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