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晓静 《中学教育》2001,(3):43-44,8
教学设计顾名思义是“教”与“学”的设计,以往我们的教学设计只重视“教”的设计,而忽视了“学”的设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的设计更为重要。因为“教”的本质意义是让学生学会“学”。本文从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特点出发谈一谈学法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立足于“学什么”“是什么”,即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认识,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即不仅重视对历史知识传授的设计,更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习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的设计。面对新课程,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本文回顾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对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基于“卢卡斯模式”,以揭阳市空港经济区研学课程设计为例,从确定研学地点、主题目标、设置研学任务、研学评价四个方面阐述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建构“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框架,深入探究人地系统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卢卡斯模式”在研学课程实践中对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效果,为地理教师进行研学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四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数学课堂教学设引,大体可以从“道”“学”“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道”属于哲学范畴,表现为理念、立场、观点;“学”属于科学范畴,表现为对事物的判断、事例分析、规范确立等;“技”属于技能范畴,表现为技巧、技艺,也就是操作方法、具体行为步骤等.三者紧密相连,“道”为引导,“学”为“道”的具体化,“技”为“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拙文[3]~[6]侧重于从“学”与“技”层面上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本文拟从“道”的角度,结合具体事例,对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建构主义课程论为基础,对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进行比较,着重分析和论述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模式,以期促进教育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游戏化学习在激发学习者动机、改善学业情绪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将游戏化学习与在线课程资源的“学”“测”两环节有机整合,有望提升在线课程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鉴于此,研究构建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借助眼动仪、脑波仪、问卷采集了120名被试的认知行为、学习体验与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数据,深入分析无游戏化设计、“学”“测”“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对在线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的游戏化设计使学习者大脑更专注、更放松,消极情绪降低;“测”的游戏化设计促进学习者投入更多视觉认知资源,降低内部认知负荷,增加学习数量;“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效果最佳,表现为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加工资源投入更多、外部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提高。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作用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旨在从游戏化学习视角为在线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太过偏重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而较少对学生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教师“教”的有效性研究,探讨了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效果,并以三个教学设计环节为例,对有效突出教学核心目标、有效指导思维方法及有效设计课堂提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一致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要求。以素养目标统领“教”“学”“评”三要素,以任务驱动整合“教”“学”“评”三环节,以评价导向贯通“教”与“学”全过程。以指向“教—学—评”一致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为例,首先要叙写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群目标,其次要设置促进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最后要设计并开展评价引领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学教案”是我们贯彻新课程理念,灵活实施“三段六步”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编制和使用好“学教案”,能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使用教材,丰富课程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给“学教案”定好位,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地编制“学教案”,恰当地使用“学教案”,让“学教案”在建设高效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新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制高点的把握.本文剖析了传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尝试进行“走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基本内容。对“数与形”例1的课堂教学研究,本文从对教材内容的梳理与反思入手,挖掘思考价值、丰富学习资源、制订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以“预学后教”为基本策略,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过程,暴露思维差异的预学作业。教师在对学生的“预学作业”进行适度分析的基础上,把提升数学表达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应该如何操作和把握,以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探索。厘清高中化学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模块“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差异,比较现行高中化学三种版本必修教材“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编排的异同。基于教师的学科理解,根据逆向教学设计范式,提炼“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框架的三个维度,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应用问题解决”学与教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是其核心目标,和谐互动是教学文化中应具有的基本行动特征,“教师多元”是学与教行动中指导者的角色力量。同时,它们也是数学“应用问题解决”学与教行动设计的理论支撑点,有助于切实提高数学“应用问题解决”学与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高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品质,而“逆向教学设计”是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抓手。为此,聚焦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以“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为引领,建构了基于逆向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流程,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为例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是设计学硕士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设计学及其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的办学特色、设计学学科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并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首先确定其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然后制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计划;随后进行了以“田野考察法”一课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包括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思政策略、设计教学实施流程、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环节;最后在初步实现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持续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了明显的发展是教学有效、高效的标志。因此,在教师、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应放在首位,教师只是共同体中的首席。从而,把传统的“教”与“学”转变成“学”与“教”。“学”要有方向,“学”要有目标,鉴于此,本课堂教学主要抓两点:1.提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和落实课标的有效措施,是对传统的单元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和整体设计,有助于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如何”的问题。大观念视角下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通过勾联各知识板块,重组调整教学难度和时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设计学三个概念在教育技术学界没有做严格的区分,这给学术研究以及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实践等方面造成混乱。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是不同的;教学设计学,并不是教学论的低层次重复;教学设计能力,不等于对教学设计学理论和模式的简单照搬;教学设计学的理论和模式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本土化”改造,才能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之一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与建构,对自己“教什么”、“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等一些事关课堂教学成败得失的关键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与考虑。尤其是反映在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表现为笼统、模糊、尺度把握不准,层次性、发展性体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