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常听到不少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写了稿件若干,篇篇都如石沉大海”;“我的稿件采用后成了‘压缩饼干’”;甚至连新闻单位内部的记者也常有埋怨:“消息变成了简讯”、“长通讯变成了短新闻”。言下之意就是掌握了稿件“生杀大权”的编辑老爷“笔下无情”。其实,这些不完全了解编辑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地“冤枉”了编辑。编辑亦有编辑的苦衷。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这话不假。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有人又说编辑和记者一样是“无冕之王”,这从某种角度来看,都有相当的道理。当代小说编辑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编辑和别人只有分工上的不同,而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上却是一致的。小说编辑在面对稿件的时候,心里不但要为作者着想,还要为广大读者考虑,要对社会负责,而不能单凭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取舍。因此,在阅读和处理小说稿件的时候,编辑不仅要有“四个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在总的政治方向上和党  相似文献   

3.
编辑工作是一种高级创造有人说,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无外乎在作者创造成果——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加工处理,说“无名英雄”,说“为他人做嫁衣”均可,但谈不上什么创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记者采访就像蜜蜂采蜜一般。我说:编辑也和蜜蜂一样,同样在采粉酿蜜。不过,记者要“飞”到很远的“山野”去,编辑却在身旁的“花园”里,这个“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就是通讯员用脑汁和劳动写出来的稿件。蜜蜂飞织在万花丛中,哪怕是一朵小小的花儿,只要有点点花粉,它都要去采集下来酿蜜。编辑呢,也应该如此。只要通讯员来稿中有几句可用的东西,都应当摘编发表。一九五八年秋天,正当陕西全省播种小麦的时候,有关这方面的稿件像雪片一般,纷纷而来。但是,这里边有些稿件不好,无法见报;就是能够见报的稿件,也要经过去粗留精的编写。这时,我们的编辑,就在这片秋播稿件的“花园”里采起“蜜”来。经过一番选择,在通讯员巴山人、蒲兴华两  相似文献   

5.
夜班编辑工作非常紧张,在几个小时之内,要删改稿件、推敲标题、判断稿件分量、设计出版面。为此,有人形容干夜班编辑像“百米冲刺”。即使这样,设计版面前,也不可忽视调查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对稿件的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功”;二是有助于补短扬长,使稿件锦上添花。笔者干夜班编辑九载,逐渐养成调查的习惯,获益匪浅。作为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才能“沙里淘金”,形成稿件。作为夜班编辑,也只有掌握与稿件有关的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位报人曾说过,报纸编辑的功夫,相当一部分“藏”在他所编辑的报纸里。这话说得十分含蓄,但也道出了报纸工作的真谛。 作为记者,其精神产品每天与读者见面,其中不少新闻佳作更是受到万千读者青睐。而编辑身居幕后,充当专做“嫁衣”的裁缝。他们的精神劳动倾注在浩如烟海的报纸里,倾注在每一篇新闻稿件中,却鲜为人知。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的特点所致,记者往往受人关注,受人尊敬,而编辑常常被人忽略。有人误以为,要办好报纸,只要有一批拉得出、打得  相似文献   

7.
夜班编辑工作非常紧张,在几个小时之内,要删改稿件、推敲标题、判断稿件分量、设计出版面。为此,有人形容干夜班编辑像“百米冲刺”。即使这样,设计版面前,也不可忽视调查工作。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助于对稿件的把握,“磨刀不误砍柴功”;二是有助于补短扬长,使稿件锦上添花。笔者干夜班编辑九载,逐渐养成调查的习惯,获益匪浅。作为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素材,经过提炼、加工,才能“沙里淘金”,形成稿件。作为夜班编辑,也只有掌握与稿件有关的背景材料,才能更好地认识稿件的价值。这个工作,与记者的思维程序正好相  相似文献   

8.
倪缉熙在来稿《稿件失实与编辑责任》一文中说,看了本文标题,有人就会不以为然:“稿件都是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编辑只是修改润色而已,会有什么责任呢?”其实正是编辑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使某些本来不失实的稿件失实了。出现上述情况,大约有两种原因,一是编辑烂开“补药”画蛇添足;二是编辑错给“泻药”致稿伤残。举例说明: 例一,1980年7月,笔者写了一篇《农垦二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有些人总认为“编辑无学”,甚至有人说编辑是“简单重复劳动”,以至前些年个别高级领导干部曾不主张把编辑安排在评定职称的系列之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中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编辑工作的职业特点具有“隐蔽”性,常常不为人所知。因为编辑的主要任务是把他人的稿件转化为书籍,转化为杂志,转化为报纸,转化为音响图像等等。也就是说,编辑总是耘人之田,为人作嫁衣裳,象配音演员一样是从事幕后工作的。著作者因一书、一文成名天下屡见不鲜,而编辑倾注在名人稿件中的心血及其才智、胆识却常常不为人所知。可以说,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编辑工作者要充当无名英雄,要为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11.
据笔者所知,不少读者是比较喜欢读文摘报刊或有些报纸的文摘版(栏)的。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文摘稿常常只抓住一个“新”字,忽略了一个“实”字。因此有人说:“文摘”只能看做专载国内稿件的“参考消息”。例如湖南《文艺生活》1986年第8期刊载的“当代传奇”《陈毅与被处决的市长》,纯属胡编乱造,可是这篇稿件不仅几家专登文摘的报纸迅速  相似文献   

12.
在报上看到一幅漫画,讽刺甲、乙两个刊物的编辑利用录用稿件的权力,互相刊登对方的稿件,而置广大工作者的来稿于不顾。这是编辑工作中的“缺德”行为。近年来,这类事件却常有听到。如,有人利用编辑工作的方便,剽窃作者的劳动成果,把来稿抄录下来,稍稍改头换面,成了自己的作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搞好编辑工作,除了制定一些条例、规定、制度外,还要不要有个道德标难?恩格斯说:“每一个阶级,  相似文献   

13.
我们爱写稿的人,常把写好的稿件相互交换阅读,发现有的稿件错字多,语法不通,尤其在内容上包罗万象,不知所云。其实,这些稿件只要认真推敲、多修改几遍是完全可以校正的。对此,有人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有啥关系,反正编辑会修改的。”若问,为啥要把新闻稿写得如此烦琐冗长,回答是:“多提供些材料有啥不好,反正让编辑去删削好了。”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版面编辑是报纸的“设计师”。这话是有道理的。从某些方面来说,版面编辑确有点类似服装设计师。比如同一块布料,在不同的服装设计师手里,就会出现样式各异的衣服。在编报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同样内容的一整版的稿件,在不同的编辑手里,编出来的版面就大不相同。有的版面内容与形式和谐,给人以新鲜感、活泼感,能吸引读者;有的版面可能是一般化,板着严肃的面孔,给读者以呆板或“拼凑”的感觉。版面编辑设计版面的手段主要是:确定稿件在版面的位置和形式;版面的美化和新闻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耕耘之余,隔三岔五有点“豆腐块”被报刊编辑拾遗补缺,偶尔还承蒙老师错爱,有那么几篇作品获奖。在收获之后。我非常感谢本地一家报社的编辑们。是他们送给了我写稿的“真经”——好稿便是“敲门砖”。1995年6月,识字不多的我竟大模大样地干起了“职业写手”这一行当。由于对新闻懵懵懂懂,连投几十篇稿件,却“屡战屡败”,篇篇似泥牛入海。此时,有人指点迷津——稿件只写不送,编辑扔掉不用。几天后,如获至宝的我怀揣一篇稿件初次来到了本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阅后,将稿件还给了我:“没有可取之处……”不待他说完,我心里便想是不是编辑在“卖关子”。于是,我  相似文献   

16.
我专搞和兼做新闻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经常与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打交道,我感到一张报纸的优劣和编辑的精选精编精心设计有直接关系。他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天天伏案精心编稿,勤勤恳恳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强,编辑不仅一篇一篇地单独编发稿件,而且从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素质要求新闻编辑工作通常的业务范围包括总体策划、编辑稿件和编排版面三大部分。总体策划,即制订与修改编辑方针,设计报纸方案,策划和组织战役性报道等;编辑稿件,指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等一系列具体业务;编辑版面,指将单篇稿件进行搭配、组合,通过版式设计形成一块完整、统一的版面而进行的具体规划和操作。农垦新闻编辑和所有新闻编辑一样,都要做好上述业务工作。换言之,一个好的新闻编辑,应当是学问家、思想家、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有人说,编辑是时代的神经,是指成熟的编辑对时代和社会具有…  相似文献   

18.
我觉得,编辑要追求三个境界:“保险”编辑、“生花”编辑、“司令”编辑。所谓“保险”编辑,就是经过你的手编出的稿件保证不出差错,保证准确无误,也就是让报刊用户和广大读者、受众放心。达到“保险”编辑的水平,是做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否则,你编发的稿件错漏多,怎么算是合格的编辑呢?要成为“保险”编辑,必须把好五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技术关。把好政治关,是编辑的首要任务,这是政治问题、导向问题、党性问题。新闻工作是很强的政治工作,这一点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有人说,西方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为人作嫁”是编辑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我想,虽不能排除有人将其当作牢骚话,但大多数人是从积极方面去理解的:为人作嫁并非易事,为人作嫁苦中有乐,为人作嫁功在千秋。 首先,做好编辑工作,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 有人说,编辑应是杂家;有人说,这还不够,编  相似文献   

20.
有人把遍布祖国各地的人民日报驻地记者形象地比作排球场上的“一传”。“一传”并不是把稿件直接传到版面编辑手中,而是传到“二传手”———记者部编辑组,由他们编辑并经部领导阅改,输入稿库,供版面选用;重要稿件则送相关领导直至总编辑、社长审阅。“二传手”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他们是人民日报记者,却少有机会外出采访,名字也极少见报;他们是人民日报编辑,但并不是版面责任编辑,不能决定稿件是否上版。然而驻地记者的每一篇见报稿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都凝聚着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明知相当数量的稿件将要“牺牲”,仍善待每篇来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