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蔡蓉  莫岳云 《传媒》2023,(24):82-84
《红色印记》是一套发挥济南红色文化和党史研究成果优势,为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量身定制的主题教育融媒体图书,其创新了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的方式,实现了红色文化“全覆盖”“新样态”和“精准化”的传播。通过以《红色印记》为基础开展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可以“嵌入式”选读线上红色艺术作品,“情景式”走读不同类型的红色馆藏,“体验式”重读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沉浸式”参与红色文化互动环节。  相似文献   

2.
美国西北大学传媒学博士艾伦说:“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对受众来说是‘海洋’,传媒整合营销的目的是让读者清晰了解自我需求,做到‘我要我的媒体,我要我的信息’。”呗媒如何面对“阅读革命”扑面而来的浪潮,探讨促进受众对纸媒达到“阅读享乐”的精神层次,提炼以纸媒传播为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品牌标志,与新媒体“和谐”共舞,共同繁荣当代新闻信息文化传播的伟业。  相似文献   

3.
凌翔 《军事记者》2004,(8):10-10
曾看过不少关于新闻与学区别的章.但由于其术语太专业,基本上没在笔脑海中留下什么痕迹.惟独下面这段描述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新闻是健美比赛中的运动员,尽量要少着装,以突出体格的强健。学是台上的舞蹈演员,必须借助服装灯光.以表现美的韵律、韵味。新闻是‘删繁就简三秋树’,学是‘花簇锦绣满园春’。”这段话之所以在我脑海中留下印记.就是因为它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通俗化了术语。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     
《浙江档案》2023,(4):63-65
<正>杭州 杭州市档案馆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树立全市档案文化工作一盘棋理念,充分挖掘全市红色档案资源,全面部署“红色印记”杭州红色精神档案史料展。选取“红巷精神”“三自精神”“千鹤精神”“五九精神”“南堡精神”“围垦精神”六大精神作为“红色印记”杭州红色精神档案史料展的主要内容,通过文书、照片、音像等多类档案真实、完整、生动地再现了杭州发展历程中值得追忆、传承、铭记、歌颂的感人精神。目前,“红色印记”已完成初步布展,即将对市民免费开放。  相似文献   

5.
周豪 《传媒》2017,(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那些乡情满满的方言、充满童年记忆的戏曲小调和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习俗等传统文化印记都逐渐被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印记是大众传媒的自觉担当和职责使命.近年来,广播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如河北广播的《燕赵传奇》、陕西广播的《文化三秦》、广东广播的《林兆明的艺术人生》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以下简称《印记》)等.这些节目正在自觉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以听觉魅力传递感人故事,为新时期的广播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尤以《印记》最具有代表性.截至2017年7月,《印记》系列广播节目已经播出了11个专题,共55期节目,内容涵盖了地方方言、地方戏曲、地名介绍、工匠文化、生态自然等方面.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受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并在《中国之声》《文艺之声》等各大频道的联动传播下,掀起了新闻回归文化本位的浪潮.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题。基本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从本质上,“文化自觉”既反对孤芳自赏的文化保守主义,又反对文化西化主义或文化霸权主义。从理论上,“文化自觉”提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晓林 《新闻记者》2006,(11):49-52
上世纪末,一本叫做《大媒体潮》的书曾预言道:“‘大媒体’(Megamedia)的出现堪称商业界的大事。科技和机会随着进展爆炸,要用上诸如资讯高速公路、500个频道电视、多媒体和数位通讯之类新词汇,才能窥其面貌……本书称此新兴产业为‘大媒体”’。可见,“大媒体”就是这种凭借计算机技术,使得各种电子介质的新媒体得以聚集从而形成的信息高速公路。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们并小知道“大媒体”为何物,十多年过去,“大媒体”显现了。一时间,以网络为代表的“大媒体”以王者姿态吸纳一切,可谓应有尽有。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媒介格局,几乎在瞬间,传统的资讯媒体如报刊沦为最低端的内容供应者。至此,技术压倒一切,“内容为王”似乎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8.
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两个提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让中国捐书榜网站成为全社会全面集中了解图书馆接受捐赠情况的平台“(受理部门: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支持‘文化火种寻找之旅’,努力发现‘感动中国的民间图书馆人’“(受理部门:中国图书馆学会)两个提案,并提出了运作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江琛 《声屏世界》2005,(9):36-36
作为一门艺术的播音,必定有“我化”的印记。播音艺术的实现过程便是播音员“我化”了的有声语言的表现过程。这个“我化”凝聚着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包含了播音员对稿件的准确理解和感受,对社会生活、播讲对象及各门知识的了解,以及播音态度的正确确立和播音分寸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0.
1988年9月2日,四川省南溪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历史资料时,从散乱的纸堆中,发现朱德早年住南溪时收集的三册藏书。其中有两册书上各盖着两枚刻章印记。刻章印记呈正方形,直径54毫米。一枚为阴刻篆,上书“德字玉陔”四个字,印记刻布局从右至左立排分二行:“德字”为第一行,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风情旅游是一种以观赏和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它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特色。它似一朵奇葩,争奇斗妍地开放在旅游业这块沃土上,给旅游注入了新鲜活泼的文化血液,使其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活动多种优势的显现,人们对本土民俗文化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也就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各地区纷纷推出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精品项目。如四川、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的地区推出了民族民俗风情游,深圳等大都市推出了“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之类的集…  相似文献   

12.
若谷先生曾为罗元贞、孙玄常先生的诗集、文集无法出版遗憾离世而唏嘘不已。为此,他专在《出版发行研究》上撰文,抒发万端感慨,他说:“罗、孙二先生诗文的文化价值,退稿的编辑未必不知道”,“但我明明看到许多毫无文化价值可言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书店里,我不禁生出疑问:出版社出书究竟为了什么?”“看来原因不在‘眼力’上,而在于‘钱力’。……时下,‘眼力’与‘钱力’较量,‘眼力’多半要败下阵来。如今出版社出书的目的,是不言自明的。”若谷先生的感慨,让人深感力透纸背的愤懑与无奈。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  相似文献   

13.
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按广播规律用音响讲故事,以声音的魅力唤醒耳朵,直抵心灵"荣获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部作品展示了广播业者对声音的追求,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以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样本,解读广播如何塑造听觉形象,为广播新闻提升节目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和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中医文化元素在电影中有着不同形式与程度的表现。人物传记片是中医文化元素最为集中的电影类型;以中医为主要题材的电影中,也有较为鲜明的中医文化印记;服务于电影类型融合策略,中医文化元素对氛围营造、剧情发展及角色塑造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较之专业技术层面的方药、针灸及按摩,中医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印记更易为观众所接受。因其显著的民族特色,电影还是中医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袁莉容 《新闻爱好者》2011,(11):101-102
主观性及元语标记 说话者以不同的视角、情感、认识构筑信息并向受话者传递,话语都用不同的方式带上说话人的情感、角度,这就是主观性。沈家煊认为:“在话语中.含有说话人的‘自我’成分.说话人在表达命题的的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年龄接近迈克尔·杰克逊的中国人来说,他的去世,有“世界一片凄凉”的感觉,这是实实在在的情感。原因无他,在从青年走到中年的近30年的生命历程中,杰克逊留下的印记是那样的清晰。这些印记,远远超越了音乐的内涵,而延展到一个社会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泰山是首例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局部缩影"。五千余年来,帝王封禅、文人题咏等重要信息,大多是以石刻的形式保存下来,泰山石刻承载着泰山历史的印记,作为重要的文化档  相似文献   

18.
金亚 《中国广播》2012,(5):67-71
本文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口述历史类广播节目《声音档案》为例,就如何利用和盘活库存的“声音文献”,重访亲历者,采制他们的口述,再结合广播“先声夺人’的特色制作出富有可听性的文化类广播节目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讯《惊涛裂岸见真情》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系列通讯《’98江西抗洪赞歌》第二部分的上篇,它文字朴实,主题鲜明,气势恢宏、真实感人。对播音员来说,如何驾驭这种稿件进行二度创作?我想谈谈自己在播音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基调准确是前提。系列通讯《’98江西抗洪赞歌》每篇开头都有这样一段引子:“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这是一曲撼天动地的浩歌,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引子概括地叙述了’98抗洪的事件、经过和结果,再一次显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大救星”这一永恒主题。我…  相似文献   

20.
“城市边缘人”报道的边缘化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阶层应运而生,然而他们始终处在“农村”、“城市”两各文化的夹缝中,以研究城问题著称的芝加哥学派认为:“‘边缘人’是适应与同化之间的过渡,他们是从原来的文化群体中出来的人,补充两个世界分割,受这一分割的煎熬。但他们同时也是两个群体,两个社会的接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