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是类存在物,而且是现实的、感性的、有差别的存在物,即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假如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这种非对象性的存在物,只是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2.
我给认知下了一个定义:认知是一种符号效应。还拖了一个尾巴:符号之外无认知。符号是什么?符号是代表别的东西的东西。一样东西代表自己时,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不能成为符号。一样东西只有在代表别的东西时,才能成为别的东西的符号,别的东西就成了被它代表的对象。符号是两个不同东西(实体、属性或关系,物质的或非物质的)之间的关系。没有对象,无所谓符号;没有符号,无所谓(符号)对象。符号与对象的代表关系只存在于认知之中。例如:玫瑰  相似文献   

3.
创造的误区     
创造是人的天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需要。几乎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所创造。但另一方面,许多人在实际上,只有运用现成的,很少有明显的创造。推究起来,一般并非是天资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是创造对象性陷入一些误区。1、只把对象性指向外对象,忽视了内对象人类长期以来进行的是第一次的飞跃,即解放体力的诸种创造。由于自然对人类的威慑,为了存在和战胜自然,人类虽是自知自组织系统,却把主要的精力用于研究外部对象,创造和制造种种解放体力的工具、能源和机器,相对地忽视了对自我内对象的认识、控制、开发、塑造。对…  相似文献   

4.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我们每一个人的认知过程。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于是,体验向自我开放,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生命化,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其实质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思维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把黑猩猩变成金刚,或把普通人类变成巨人,那么只要它们一抬腿。腿骨就会折断,甚至即使站着不动。它们的体重也会把它们自己的骨头压成粉末。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认知的过程。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欠缺,当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化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时,会发生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构建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客观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忽视认知主体的力量,把客观性视为一种统计学上的平均,其目的是消除和控制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导向,结果之一就是认知者的社会文化背景被化归或消失,认知者或观察者逐渐消失,成为一种自我记录的装置.社会建构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强调认识中的主体力量,视客观性为一种社会建构,客观性变成一种修辞学,一种权力,结果是滑向相对主义,并把科学意识形态化.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实证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处于问题的两个极端,关键问题在于它们都是脱离了科学实践去考察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好体育不是仅仅把体育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和身体练习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体育知识变成学生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更有效地练习身体,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常讲的三要素就是认知、抉择、行动。认知是基础的,抉择是关键的,行动是必要的。作为第一步的认知,对于开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打开认知大门,自我认识就是其中的一扇,做好了自我认识,门就打开了一半,也为我们做好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自我认识,其实就是不断的自我学习,了解自我和武装自我的过程,就是提高个人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过程,真正把爱好兴趣特长统一起来,切入自己的性格特点,作好价值趋向选择,按需求要求自己,不盲目从众,不过分严格苛刻自己,真正做到力所能及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1.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常讲的三要素就是认知、抉择、行动。认知是基础的,抉择是关键的,行动是必要的。作为第一步的认知,对于开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打开认知大门,自我认识就是其中的一扇,做好了自我认识,门就打开了一半,也为我们做好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展自我认识,其实就是不断的自我学习,了解自我和武装自我的过程,就是提高个人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过程,真正把爱好兴趣特长统一起来,切入自己的性格特点,作好价值趋向选择,按需求要求自己,不盲目从众,不过分严格苛刻自己,真正做到力所能及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而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是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人的人类个体,是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模式中的,语言-符号与经验/体验之间有着内在的文化共同性;语言-符号的生成过程与个体的(显性的可以言说的)经验/体验过程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共构过程.语言是关于价值性、文化性体验的陈述,而不仅仅是对象性、符号性认知的陈述.认识活动的确定性是文化关系与文化过程的语境中的确定性.在语言一符号交往语境中,对特定个体语言-符号陈述的认知或认同,就是对他所陈述的经验/体验、经验/知识确定性的承认.  相似文献   

14.
在STS学界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实践转向”。通过综述“实践转向”中的经典案例,据此阐明其来龙去脉。学界业已关注实践转向的一个本质,即处理主客体二分的困境:外部世界如何能够进入人的认知,认知中的图景如何能被确证是真实无误的?这部分研究对实践行为的关注抹平了主客体。同时,进一步把这种主客体消弭的世界图景放置在特定的时间维度下观看:究其根底,集体、孤独的主体、客体,它们统统处于“实践行为”这个当下的时刻之外,它们是进入了“当下”时间维度的外来者。与此相对,当下在实践中的只有行为。而在场的行为不再给出那些从时间终点或从原初点投射过来的本体事物,而是让事物和人在当下不断地新生。  相似文献   

15.
简述范畴化及认知模型——以认知的视角看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俊 《科教文汇》2008,(16):167-167
我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会把它们按照我们理解的范畴来归类。作为人类思维、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妊然依赖于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本文将对范畴化这一基本认知过程及其理论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颜色     
《知识窗》2014,(13):37-37
从出生年月日,便可找出自己生命的颜色,窥探内心深处真正的自己,计算方法是:把你的出生年月日的数字一个个相加,直到变成单一数字,这个数字就是你生命的颜色。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4)
高阶思维指的是在很高的认知水平上产生的心智活动或者是比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将创造、实践、分析的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的思维能力来知道科学概念,而将问题串加入小学科学课堂可以提升小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是对自己如何在感知、如何在记忆、如何在思维的一种自我认知。提高高中生的元认知能力,加强元认知策略培训,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在中国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也有这样一位女科学家,叫罗彦凤,她给自己树立了一个科研梦想——"此生至少有一类自主研发的生物材料或其制品能最终变成造福人类健康的商品"。为这一梦想能早日实现,她一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家都在关注如何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龚亚夫教授提出,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大致来说,英语的核心素养可确定为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方面。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途径,它是学生获得知识,认知事物,发展情感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绘本因其生动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的喜爱,因此也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特别是培养学生"非认知"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课外补充。但笔者发现,很多情况下人们在研究和探讨英语绘本教学时,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绘本的"认知"要素上,更注重词句的学习和操练,以及教师如何"教"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把绘本阅读教学变成了另一种课堂文本教学,不自觉的忽略了绘本的"非认知"因素。久而久之,如此的情况导致不少孩子对英语绘本由一开始的兴致盎然变成意兴阑珊。因此笔者试图从英语绘本构成的基本要素来探讨如何利用英语绘本来培养小学生英语的非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