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校之长,要做的事很多,但是件件都不应该离开教师发展这个中心话题。教师工作的好坏事关学校的前途和发展,很难想象一所不关心教师发展的学校,将是怎样的学校!所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当家人”,心中应该时刻想着“五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2.
一、丰富的中国诗歌文化诗歌是运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 ,通过丰富的想象 ,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集中反映现实生活 ,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被视为文学中最高最美的艺术 ,犹如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体育中的足球 ,是一种极为精致的艺术。我国是诗的国度 ,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 ,诗歌这个艺术宝库一直散发着熠熠的光芒。《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的”国风” ,思想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 ,对形成中国诗歌寄兴遥深、含蓄蕴藉的风貌起了重大作用。诗歌发展到了汉代 ,有…  相似文献   

3.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虽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中讲解小说时,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认为环境、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则千篇一律地等同看待,或顾此失彼,致使讲解重点人为地偏移,令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我认为,对小说的教学应尊重课文...  相似文献   

4.
"五个一工程"项目复合培养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区别于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的本科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案。文章以广东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五个一工程"项目对人才培育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阐释了如何从各个层面的发展进一步深刻结合"五个一工程"项目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5.
一、丰富的中国诗歌文化 诗歌是运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歌被视为文学中最高最美的艺术,犹如音乐中的钢琴、舞蹈中的芭蕾、体育中的足球,是一种极为精致的艺术。我国是诗的国度,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诗歌这个艺术宝库一直散发着熠熠的光芒。《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思想和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对形成中国诗歌寄兴遥深、含蓄蕴藉的风貌起了重大作用。诗歌发展到了汉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这些乐府诗,风格各不相同。建安诗风慷慨悲壮,太康诗风缛丽繁富,南朝诗歌文词清丽、情致宛转,北朝诗歌则多豪放之声。到了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6.
李芳芳 《教育》2014,(6):36
正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传承着文化和思想,是一门有灵性的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因此,笔者理解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有了这个味道,你的语文课才美。听你的语文课如同在品尝一道佳肴,品一杯美酒。因为你的课堂浓缩了语文的精华,让人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郭雷 《考试周刊》2010,(15):46-46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以往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情景”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谈道: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正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着。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怎样才能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课呢?一、不断充电,厚积才能薄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庆坤 《山东教育》2004,(11):35-35
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浪潮迭起,全国各地已涌现出一大批教改新模式。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版实施,各种版本的语文新教材陆续在全国各地试用,语文教学改革必将掀起新的高潮。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语文教学的现状依然还是“换汤不换药”。主要表现为:教改的形式有了,内容实质上没有变化;教材的内容改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变。究其原因,还是教学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1.
“歌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为了便于记诵,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歌诀法”是语文教学中习见常用的方法.人们常把“歌诀”片面理解为一定要押韵合辙.而把“无韵的整齐句子”排斥在外,这种看法是欠妥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任教时,要求学生培养研究学问的兴趣和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并把起码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编成通俗化的歌诀.如“研究五字诀”:一、集、钻、剖、韧(确定一个课题.多方收集必要的材料,钻进去,分析解剖,坚持不懈);“四把钥匙”:中国语文.外国语文、数学、方法论;“五路探讨”:体验、导师、访友、用书、思考;“八位顾问”:遇事要问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几何.这歌诀不求押韵合辙,同样好记,因为它用序数打头,记住“一四五八”,便可联想起相关的内容.如果硬是要将其改成合辙,那很可能是这样:“一集钻剖韧,四把钥匙跟,五路探讨忙.八位顾问勤”.这样一改是顺口了,但有些故作姿态了.当然,大多数歌诀是押韵合辙的.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发动学生,合编歌诀,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声东击西",原是一种军事谋略:表面上故作姿态,用假象迷惑敌人,以掩盖自己真实的攻击方向,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它并非仅限于在战争中使用。事实上,在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中,这种谋略手法也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许多语文教学大师巧妙、精湛地教学中,就能寻找到它的踪迹。但需要明确一点:教师运用此法,并非视学生为敌人,以欺骗手段对待他们,而是为了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注意,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且看下面三个具体教例:例一,北京酉城区第八中学罗天平老师过去曾教过的班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教学中“人精神”的最根本体现,我认为应该是:展示人的个性,塑造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课改以来的语文课,人们多关注于情趣,至于理趣,即理性思维似乎遭受了“冷落”,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才是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欣赏,只需体验情感,愉悦情感。学生阅读课文,进去了还得跳出来,即学生在课文里经历了一番情感体验以后,跳出来能冷静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和评价,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得越深刻,越能表现理性思维的水平。如果学生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理性的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学生也就感到愉悦,感…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和意义在教学中,搞“以量取胜”,资料多、程序多,讲得多、练得多,时间、精力花得多的情况相当普遍,但效果极差。原因何在?惑怕与教法不当有关。教育部在教学大纲中规定“改革教法”.笔者认为,“改革教法”的含义颇多。其一是创立新法,其二是优选方法。本文不谈前者,专论后者。全国上下和各级报刊杂志介绍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办法,仅拿来不行,必须因学生、教材和其它条件选择应用。本文所称“优选”,就是根据教学对象与教学条件选择一种适宜的方法而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光亮 《现代教育》2003,(22):57-57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向来占有重要地位。我每个学期要求学生背诵几篇乃至几十篇的名篇佳作,深感这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乐 《考试周刊》2011,(11):37-37
本文认为对学生进行的美德教育,可渗透在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可以与语文教材、语文活动、语文写作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数年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而又令人担心的现象——有趣的是,热爱语文的学生往往在语文学习上游刃有余,而且在其他各科的学习上也能出类拔萃。而“雪藏”语文的学生往往不仅偏科严重,整体学习水平也让人担忧,真可谓是“赔了语文又折了其他”。语文是一门需要悟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培养兴趣和长久积累的学科,一朝一夕之间无法真正领会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做语文老师,不光要有语文老师的感性,教会孩子各种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老师的理性思考,把逻辑思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数学的“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运算方法,我试着把它们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教育这块特殊的领域也是如此。作为文明文化传播的耕耘者,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时时“清洗”自己的脑子,常常做教学反思,自觉接受新事物的熏陶,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做理论知识的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