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为了说明荔枝不易贮存的特点时,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讲授这一课时,笔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杨贵妃能不能吃上新鲜荔枝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思路】此课的教学思路是 :整体感知 ,局部挖掘。本单元提示明确指出 :“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要以整体感受为主 ,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荔枝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它以构思之精 ,语言之美 ,感情之深 ,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像这样一篇优秀散文 ,在讲解时切不可分块切割 ,零敲碎打 ,一定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受 ,然后再进行局部的挖掘 ,最后再由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有关荔枝的两首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罗浮山下四时春 ,…  相似文献   

3.
杨妃在华清宫食鲜荔枝乃误传,从荔枝所产的地理位置和运送工具、保鲜技术方面考察其所食的荔枝实为荔枝蜜饯或荔枝干。再从历史角度考察玄宗和杨妃游幸温泉均是冬天或孟春,不可能食到鲜荔枝。其所以误传.乃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
杨妃在华清宫食鲜荔枝乃误传,从荔枝所产的地理位置和运送工具、保鲜技术方面考察其所食的荔枝实为荔枝蜜饯或荔枝干。再从历史角度考察玄宗和杨妃游幸温泉均是冬天或孟春,不可能食到鲜荔枝。其所以误传,乃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杜牧所写《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诸多注本均解释为“依次”等意思。其实,这是对诗的曲解。笔者查了《汉语大词典》、《唐诗百科大辞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等权威工具书和其他有关材料,认为这首诗中的“次第”没有依次、顺次、按照次序的意思,而应解释为“顷刻”或“全部”。“山顶千门次第开”可译为:山顶上的所有宫门顷刻之间全都打开了。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在欣赏《再别康桥》时,经常会引述徐志摩的求学经历、新月诗派的创作主张,进而谈到《再别康桥》的作法。但细思之下,我们发现这首诗歌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可能不仅是因为它的“新”,反而更是因为它的“旧”——这首诗很符合我们鉴赏传统诗歌的经验。中国新诗对传统诗歌精髓的吸收,是天然存在的,也值得我们重视。正如郑敏在《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中所说:“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  相似文献   

7.
<正>诗歌显著的特征是精练、含蓄。因为,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绪化的美感。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古代诗歌极精练的特点,而精练和含蓄总是相关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抒发情感,从而使人感到含蓄蕴藉,韵味无穷。一、含蓄是一骑红尘妃子笑不动声色地叙说一个事件,不加褒贬议论,这就叫含蓄。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题画绝句惠崇《春江晚景》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但题名不一:《唐宋诗举要》、《苏轼诗集》等题为《春江晚景》;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上海出版社的《绝句三百首》等题为《春江晓景》。是“晚景”还是“晓景”?这并非无关紧要,它涉及到对诗歌的准确理解,很有辨识的必要。惠崇和尚的画已经失传,无法寻觅;苏轼的手迹也早就湮没,无从查考。然而,诗歌本身却给我们提供了依据,只要仔细研讨一下这首诗究竟写的“晚景”抑或“晓景”  相似文献   

9.
视新诗为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在中国诗歌这个特定的话语空间中来讨论《新诗的“变”与“常”》,在肯定“‘变’是新诗的根本”的前提下,来讨论新诗的“变”与“常”之间的互动关系,涉及的虽同样是新诗与古典诗歌精神、艺术传统等似乎已经被多次重复过的问题。然而,同样的事,并不等于同样的问题。事,  相似文献   

10.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以提醒最高统治者,要记住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千万不能像唐玄宗那样为所欲为、荒唐可笑。  相似文献   

11.
【前记】人教版初二册“新诗三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致黄浦江》《给乌兰诺娃》)为新增篇目。在教学时,若能挖掘三首诗的内在联系,突出其作为一篇课文的完整性,并通过情感熏陶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风格,定会让学生在获得有关诗歌知识的同时,领略到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情动于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设疑乡愁情师:我们接触过很多关于“乡愁”的诗歌,有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背上几句吗?(生背诵)师:我们学过这么多的“乡愁”诗,这一类诗歌一般是表达什么情感呢?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师:对,但是今天我们会接触到一首不一样的“乡愁”诗——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二、诵读诗歌,感受形式美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歌,朗读这首诗,体会诗歌的形式美。朗读时,要注意这首诗歌中一些难读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古诗,这些千古绝句让我们动情,令我们落泪,催我们奋起……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诗两首》一课,品读两首诗。一起来读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整体,区别“个性” 本诗歌单元共四课(七首)。依次是十一、毛泽东词两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十二,艾青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十三,中国当代新诗两首(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舒婷《致橡树》),十四,外国诗歌两首(普希金《致恰达耶夫》、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这样编排,既有同类而归的理由,又有同类显异的意图,即不仅要了解各类诗歌的有关知识,又要辨析同类诗歌的各自特点,识同求异。本单元有词两首,其余五首是自由诗,它们体裁不同,而又同属抒情诗;五首自由诗又同工异曲。因此,在对诗歌作整体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贺知章的著名绝句《回乡偶书》之一,上世纪就编入教材,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这首诗不仅入编小学教材(语文版二年级上册115页的第25课),还编入了初中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65页的第25课),而且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作为教科书,“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语),但就这首诗在语文版教材中的两次出现,  相似文献   

16.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语文五册35课《绝句》,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从他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这首诗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写的。他这段生活比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静结合的画。字里行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执教本课,以美为线索。  相似文献   

18.
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朴,但在发表之初及其后的几十年中,反响却是相当大的。这些诗作为文学革命初期幼稚的新文学、新诗坛带来了新异的色彩,也带来了新的理论实践课题、新的希望与新的困惑。这6首新诗所创造的那种既浅近又深刻,既熟悉又不太容易真正读懂的诗歌文学语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新异的美学“震慑”。因此,要深入认识鲁迅新诗创作的“发端”,准确“评估”鲁迅新诗作品的  相似文献   

19.
以诗论诗是我国诗歌评论的一种传统形式。姚莹的《论诗绝句六十首》是杜甫《戏为六绝句》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继承和发展。它对从诗经、汉魏乐府到宋、元、明、清的历代诗歌都有所论述,对各个朝代的主要诗人的创作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也有所评论。姚莹在这六十首论诗绝句,强调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赞扬了一些爱国忧民的优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诗发轫于翻译诗歌已是学界的共识,且不说作为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依靠译诗《关不住了》来宣告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单是梁实秋“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说,便足以道出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不同寻常的因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