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正>德育范畴比较广泛,下面仅以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三个方面。一、增强道德意识1.增强自我完善意识。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的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没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任凭这种斗争呈自然状态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有自我完善精神的人则能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灵中真善美的力量,有意识地战胜假恶丑,使自己的生命之舟沿着有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与美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审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载体,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把教育寓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让学生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和培养人的创造素质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一是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前人创造的美的经验、美的语言、美的表现方法等,形成自己的合乎规范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二是借助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用外在的美的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养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性。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是…  相似文献   

5.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而如果教师自身就是一个缺乏高尚道德的卑劣之人,是无法教育学生的.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每个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表现出人性之真善美,都应成为毛主席指出的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我无意也不能在学生中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只是想用自己的言行表现一个普通人应当如何对待人生,对待事业,对待生活,如何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虽然我的人生之路已经不长,而学生却刚刚开始,但我愿意和他们携起手来,共踏人生的喜怒哀乐、苦辣辛酸之路.所以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如实地向学生展现了自己的灵魂,达到了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我自认自己是一个恪守信念不断追求的人.可能有人知道,我在康中经常做  相似文献   

6.
郭峰 《甘肃教育》2011,(20):62-62
语文是“百科之母”,内容包罗万象。综合性很强,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用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德育事例,结合实际,为学生营造是非分明、积极向上的德育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作用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形象。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完善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无论哪一篇文章,哪一句话,都是作者思想的外露,或喜、或哀、或怒、或乐、或褒、或贬。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如讲《一件小事》时,启发讨论,为什么平常的小事,却写得那样  相似文献   

8.
文学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德育的过程首先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而课外阅读恰恰就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人".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鱼龙混杂,如果不加选择,盲目阅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初中生正值阅读的最佳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希望开拓自己的视野.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德育,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语教学是审美教育的主载体,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把教育寓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让学生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罗妍 《中小学电教》2009,(8):106-106
<正>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作文课是主要途径。"因为表达可以使思想定形,使感情深化,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本身也随着提高了。"通过从说到写,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学生的思想感情就能向美的方向不  相似文献   

11.
林珊 《人民教育》2015,(3):41-44
真善美是不是过时了?中国哲学与美学讲究以故为新。心灵体验中的世界永远是新的。这使我有勇气与信念追求属于我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学。我所执着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学",其基本内涵是指:语文教学应当面向真实的儿童——儿童的感性、儿童的生活与生命,以语文课程的本体性任务为基点,以向善的人文情怀为方向,"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儿童的语文素养与真善美的人格素养,为儿童获得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真善美,既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家国情怀、生态意识、科学精神、超我境界、仁爱之心、高雅趣味等,而德育方法与途径则包括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担负起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我以为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一、以阅读为契机,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寻找学生心灵的源泉语文阅读教学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相似文献   

15.
一、认识奠基生命的语文教育本质,教学创新才能大气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心中只有时时拥有这种认识与意识,课前的预设与课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文”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语文教育。这种文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使学生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高中语文作为多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社会不时有学生漠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发生一些本该避免的伤害事件,这使得尊重生命,加强生命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出一些自己看法。一、启迪心灵,让情感穿透课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启迪心灵,闪烁着生命光泽的作品。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把这些极富生命力的文章的内涵精心的提炼授予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实际,走入学生生活,深入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良善与美德。因此,课堂是学生叙事的舞台,是张扬个性、纯洁心灵、追求真善美的舞台,而师者是灯塔、引路明灯、点燃理想的柴火。师者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学生的心,用生活素材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激活品德教育、良善教育的力量,从而启迪心灵、唤醒生命、增长智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参与、精神享受的过程,学生只有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才能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有精神参与的阅读中展开心灵对话、积淀人文素养、获得审美享受、激发生命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实现与语文本体教学的和美共生。  相似文献   

20.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在语文教育中。情感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学习的原动力。语文学科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学生有了积极健康的感情,就会产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内心愉悦,获得前进的动力。不仅如此,情感对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还可以进行调节,影响语文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