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朔的优秀散文《香山红叶》,是一篇玲珑剔透、清新隽美的佳作,一直吸引着读者。这篇标志着杨朔散文创作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 (一) 杨朔创作散文,从不满足于对生活作一般化的表现。他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闪光的、新鲜的诗意,通过精巧的构思把这种诗意熔铸成意境的晶体。读者透过这小小的意境之窗,可以看到整个时代的风云,可以在美的陶冶中,感情得到升华。《香山红叶》就体现了作者的这种创造。这篇游记散文,题为《香山红叶》,然而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描绘那“万山红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一篇散文,发表在同年十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后来作者把它收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这里只谈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首先,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这点最突出地表现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我觉得作者在这  相似文献   

3.
分析文章的特色,主要从取材、构思、布局、语言等方面着眼。文章的特色因作者、文体和写作内容而异,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只能略举几个例子,供读者反三类推.朱自清的《绿》,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作者独具慧眼,重点写梅雨潭的“绿”,使“绿”作为文章情景交融的焦点,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喜悦之情。这种别出心裁的取材角度,便是文章的最大特色。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是一篇讽刺性小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以诗笔为文的散文佳作。文章借景抒情,写了春草的任性和朴素天真,表达了作者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散文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文章贮满诗意,可与朱自清的《春》媲美。有以下几点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5.
感悟散文的“神”是阅读散文的关键。如何感悟散文的“神”呢?一、整体感知,捕捉“文眼”“文眼”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构思布篇的关键。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能体现文章主旨在语句,它往往是...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个诗的意象,她有具体的形象,有深邃的意念,有人化的性格。通篇之立意,在于表现水之灵动而又不失本色,切合题意。而处处所写,当然不仅仅是水,而是水——人——诗的统一。散文和诗,总是有着不解之缘,人们不是常说“散文的诗意”、“诗意的散文”吗?人们还直接把某一种文章称之为“散文诗”! 这是一篇富于诗意的散文。文中的“水”,是一  相似文献   

7.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是指狭义的散文,即专指那种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文学作品。如何教学这一类文章呢 ?   首先抓住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从教法上看,抓住"形散神聚"是散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就能提挈起对全文的选材、组材、立意、表现手法,甚至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全面分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抓住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就是抓住了散文教学的纲。   散文的"形散"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如《藤野先生》一文,开头…  相似文献   

8.
《兰亭集序》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散文,然而文中融合了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等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因作者的感情变化而出现从平静到激荡再到平静的变化,极尽抑扬顿挫之美感。从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善加提炼应用,完全可以吸取到类似篇章教学的诸多经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散文教学思路与审美教育融合两项。  相似文献   

9.
闪亮的一刻     
闵彦钧 《新读写》2012,(12):29-29
对初中生来说,这是一篇不错的作文。作者从大自然中的闪电,想到了人生中要做最闪亮的那一刻,要奉献自己、照亮别人。文章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取材事例有代表性,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割肝救母的彭斯等,表现了小作者的心灵之美。  相似文献   

10.
《笨拙的梦想》是一篇记事散文,事件完整,过程清晰,很容易把握。但文章的内容却并不单薄寡肃,而是意蕴丰厚,耐人咀嚼,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善于剪裁、巧于插入的功夫。  相似文献   

11.
《劳动最有滋味》这篇课文节选自老舍先生的优秀散文《贺年》,是作者回忆小时候为筹备过年参加劳动以及在劳动中的亲身体验.内容真实感人,语言朴实,寄情深远.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蕴含的感情呢?一、抓住关键词语《劳动最有滋味》这篇课文的语言虽十分简洁.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榆钱饭》这篇散文在结构上的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可以涉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榆钱饭》从时间上看,囊括了40来年。散文的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在结构上靠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这篇散文以“吃榆钱饭”为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散文,曾被称为小品文或小品散文。这里的“小”只有小巧精致、具体而微的意思,这是它的重要的文体特点。散文尽管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林语堂《(人间世)发刊词》),什么都可以写,但它往往从熟悉的小事写起,管窥蠡测,洞察幽微,最后通达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乃至沟通无限广阔的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14.
<笨拙的梦想>是一篇记事散文,事件完整,过程清晰,很容易把握.但文章的内容却并不单薄寡肃,而是意蕴丰厚,耐人咀嚼,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善于剪裁、巧于插入的功夫.  相似文献   

15.
美点赏析这是一篇反映现实生活的随笔散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用敏感的内心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困惑,用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笔调书写了人生没有无用功的结论。在如今浮躁而功利的时代,就连孩子们都带上了现实的眼镜,去质疑学习任何一种事物的用处。这篇散文可以成为孩子成长旅途中的温馨提示,希望孩子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的标题犹如美女之目,总能为我们暗送秋波。如同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十分引人注目,"有什么用"四个字带有强烈的质疑,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6.
《茶花赋》是杨朔同志的一篇立意深邃、语言优美的散文,曾经有过许多赞美它的文章。但是,如何拿到课堂上给初二学生学习,使之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呢? 一篇已写成的文章,当然只能透过文字看作者的观察。作者“久在异国他乡”,怀念祖国之情无限深长。二月天,从海外归来,“一脚踏进昆明”,看到怎样的春色呢?作者的观察是十分仔细的,他看到各色各样的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朱砂梅,真是看得清、分得明。还有玉兰是“微残”的,迎春是“娇黄”的。这令人心醉的春色牵引着作  相似文献   

17.
“随笔”,在文体上是散文的一个分支,从名称看,它应该比一般散文更加“随意”。随笔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所谓“随”,第一是指创作的状态。它是作者思想火花的自然闪露,心灵之燕的自由飞翔。它行文流畅,如山瀑飞溅,一泻而就;运笔舒展,如闲云野鹤,行止自如。随笔所反映的作者情感的律动,应该是最直接、最真切的。第二是指文章的取材与布局。它可以不顾时空的线索,不遵起承转合的规则,情感上可以大起大落,尽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任性挥洒。第三是指文章的色彩。随笔是最富有色调的文体。它可以表达心底的狂欢,可以伸张人间的正气,可以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先生说:“情感乃是散文的生命。”《白杨礼赞》是一篇色彩浓郁的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从情感入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涵。 一、解题披文 感受情感 《白杨礼赞》这一课题,洋溢着作者的情感,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它统领全文,又意味深长,紧扣课题,可引发学生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对普遍的白杨树怀有崇敬和赞美之情? 2、白杨树有哪些不平凡之处?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