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教学中,结合课文特点紧扣“文字”,引导学生说“文”解“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咬“文”嚼“字”,接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熏陶;识“文”断“字”,掌握读书的方法,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的“咬文嚼字”石嘴山市第二十一小学徐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词,通过“嚼字”来“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到怎样遣词造句,从而学会准确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在理解文章内容时,通过“嚼字”来“咬文”,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咬文嚼字,推敲语言 著名的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先生所说的“谨严”,就是“咬”和“嚼”,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许多名言佳句,如不狠劲“咬”,能明其妙?不细心“嚼”,能知其味?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为别人那优美生动的语言所陶醉,从中我们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着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美就显得十分重要.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并能自觉地在实际生活中知道如何驾驭运用美的语言,这将会让他们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语言的灵魂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 ,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语言的品味 ,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如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呢 ?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作法。一、咬文嚼字 ,推敲语言著名的语言大师朱光潜先生说 :“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朱先生所说的“谨严” ,就是“咬”和“嚼” ,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 ,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 ,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表达了深挚的感情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与意境美融为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应该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就初中第三册《诗五首》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一、读诗作画 ,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 ,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 ,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 ,融诗情…  相似文献   

7.
咬文嚼字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要“咬”和“嚼”范文的字、词、句、篇等知识以及它所附着的思想内容.对于范文只有“咬”和“嚼”,才能品出味儿来,才能消化吸收变为学生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陈小园 《现代语文》2009,(7):104-106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时所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美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教学语言美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教学‘语言美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美,自觉、深入地研究、探讨和把握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规律,使教学语言更得体,更完善,更优美。研究和探索教学语言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进行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Chinese结交名人的好地方——能和孔子“之乎者也”敢同福楼拜嚼字咬文还可同兽迅去逛逛“百草园”  相似文献   

10.
中学古诗文审美谈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娟 《学语文》2003,(1):21-21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适当点拔,使学生领略其中美的真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语言美中国古诗文用语考究,常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有些语言非常生动,极富表现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美。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着一“闹”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本文属文学性作品——散文。教学中应突出一个“读”,在朗读中感知形象,增强语感;着重一个“绘”字,在绘画中领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落实一个“评”字,在评图中品味语言美;明确一个“思”字。深人情境,品赏语言风格,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设计提要]本设计采用“读——绘——评——思”的构成形式。即:1.朗读《绿》,绘梅雨瀑。2.评图品味语言美。3.从色彩符号中品赏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实施]1.朗读《绿》,绘梅雨瀑。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还得讲究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美。本文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化学语言美,在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化学知识的严谨,让教师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莫莎莎 《广西教育》2013,(25):76-77
古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清新、情趣盎然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古诗的审美教育,需要引领学生去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古诗教学应紧扣古涛“亦嘲、亦曲”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多形式、多渠道地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发展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美学是相通的,培养学生发现语言美、认识语言美、感受语言魅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它能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开发自身潜力,强化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趵突泉》是一篇看图学文。老舍先生以清新的笔调、优美的语言,细腻地描写了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可以一个“美”字贯穿全文,让学生美在其中。一、调动感官,体会形象美课文插图是一幅国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大泉和小泉,直观、形象地把握对趵突泉美的感受,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还可以补充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丰满趵突泉的形象。二、赏析品味,体会语言美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两个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大泉和小泉的美,引领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充分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1…  相似文献   

16.
刘莉 《成才之路》2014,(8):82-82
小学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黄金阶段,古诗词阅读的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在古代文学的熏陶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促进其成才。〈br〉 一、嚼字品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br〉 (1)阅读要感受诗词的语言特色。古诗词的阅读离不开对某一个字或词的鉴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地品味每一个字词赋予整首诗的特定的感情基调。例如,在阅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诗人反复推敲与修改的结果,其中分别用了“到”“过”“入”“满”等字,但都差强人意,直到用“绿”字,诗人才满意。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具有典型性的字词,通过对生动形象字词的咀嚼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可以增加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美读”是鉴赏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美读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的鉴赏积极性 ,提高鉴赏能力。1 置换法 ,品味语言美。通过对作品词语、句子或人物语言进行置换的方法 ,来比较鉴别作品的语言美。例如 ,在鉴赏《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看”字所领七句时 ,先以“染”字为例 ,引导学生将其换成“艳”字后 ,加以比较 ,品味其所以美 ;再让学生照样子试着把“争”、“击”、“翔”、“竞”换成“漂”、“飞”、“游”、“展”后 ,逐一品尝。用“艳”字只是作一般的静态描写 ;而用“染”字则是以动写静 ,显得生动形象。用“艳”字…  相似文献   

18.
陈烨 《学子》2014,(18)
正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因此,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世界的美,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无疑极具现实意义。一、对比选择字词,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国古诗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想要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就要对诗人的炼字有所了解。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用得极妙,春风拂过,给江南带来可喜的改变:植物焕发生机,千里江岸,被绿色所簇拥。原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美育已作为“素质”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具体地渗透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事实也是如此。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贯彻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语文最基本的属性还是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是凭借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作品表现出来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呢?  相似文献   

20.
新编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一文 ,作者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景象说起 ,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该文的学习重点为 :①概括内容要点 ;②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在备课和教学中 ,为了突出学习重点 ,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课文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即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语言美点”。《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在描述了物候景象之后 ,补写了一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对于这个句子 ,在以往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