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正当防卫构成要件的理解和认识(一)基本概念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起因要件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所谓不法侵害,是指对法律保护的公私合法权益进行侵害。不法侵害的性质,即包括犯罪行为的侵害,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的侵害,受害人都有对侵害者实行防卫的权利。但是,是否对一切不法侵害行为都应当实施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中所指的不法侵害,主要是指那些侵害性质严重,…  相似文献   

2.
何佩弦  管清华 《天中学刊》2001,16(3):117-118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得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见,正当防卫权的行使远非是毫无限制的,而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不能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区分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什么原则或方法来认定 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呢?…  相似文献   

3.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概念与特征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并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相似文献   

4.
1 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新刑法典第 2 0条第 1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 ,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据此规定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是一种最重要的排除犯罪性行为 ,在近代各国刑事立法中大多数都有专门规定。但对正当防卫的性质、特点和适用条件 ,各国…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条共有三款,第一款规定了什么是正当防卫及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内容,第二款则明确了什么是防卫过当及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内容。第三款则是防卫过当的例外。相对于旧刑法而言,修改后的刑法增加了什么是正当防卫行为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并扩大了正当防卫的内涵;修改了防卫过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论正当防卫     
保护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目的.正当防卫是由采取损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方法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但正当防卫并不意味着行为人可以任意实施防卫.为防止滥用防卫,我们应从正当防卫立法存在原因、条件、目的及防卫过当几个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发生的正当防卫案件,已经改变了不法侵害的内涵。通说用具体行为界定不法侵害,没有注意到防卫人首先面对的是危险的人,大大限制了公民的防卫权。扩大防卫权的财物挽回说、一体化防卫行为说等观点,均没有突破行为说的限制,很难解释我国正当防卫兼具个人自卫权和秩序维护权的双重属性。判断不法侵害应当以已然行为为基础,兼顾未然行为即人身危险性。将人身危险性引入不法侵害,可以合理拉长防卫时间,适度提高防卫限度。如果将人身危险性限制为初犯可能性与再犯可能性,既可以扩大防卫权限,又可以防止人身危险性的滥用,更不会引发秩序失控。  相似文献   

8.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法侵害时所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行使正当防卫时必须把握正当防卫中的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以避免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9.
现行《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甚至不法侵害之间往往仅一步之遥。从防卫起因、防卫客体、防卫时间等客观要件出发,可详细厘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间的厘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是公民的一种权利 ,任何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发生时 ,都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 ,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但公民的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在司法实践中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确定 ,长期以来 ,一直是一个疑难甚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案件的评析 ,介绍我国刑法学界对防卫限度的认定原则及新刑法典对防卫限度在表述上的两点变化。  相似文献   

11.
无限防卫是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力。新刑法颁布实施以来,有关无限防卫的理解,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一,反对或质疑无限防卫的设置;二,扩大或缩小无限防卫权的行使范围;三,弱化或忽视无限防卫的主观条件。文章通过对这几个误区的分析探讨,论证了无限防卫设置的可行性,指出无限防卫权的行使范围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特定不法暴力侵害,强调了重视无限防卫主观条件的实践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规定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这一制度是双务合同履行中抗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论上,《合同法》对于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的规定还存在漏洞;在司法实务中,对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理解和适用均存在颇多争议。我们应该进一步解释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内涵以及要件,重构我国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从而使得该制度得以完善,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严重危及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程序性裁判机制的缺失是导致此种状况发生的重要原因。程序性裁判机制的构建对于防范国家公权力滥用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在充分考虑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前提条件与配套制度的基础上,在审前程序、庭前审查程序以及庭审程序全面构建程序性裁判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对以梦游作为杀人罪行抗辩的研究比较缺乏,而英美法系尤其是美国对此问题却有着独特的判例优势。借助于经典案例,着重回顾美国梦游抗辩的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梦游抗辩的发展脉络。或许法官对梦游抗辩中举证责任的把握相对不易是梦游抗辩在美国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此外,两大法系在梦游抗辩举证责任分配上存有差异,对差异进行适当的比较分析也很重要。差异的背后隐藏着不同法系之间以及同一法系内部不同法域之间在无罪推定方面的不同理解。基于梦游抗辩在美国的发展脉络,我们需要对梦游抗辩进行重新定位,以做出适合我国的相应调整和法律应对。  相似文献   

15.
辩护律师是刑事诉讼中重要参与人,具有重要意义。法律赋予了辩护律师特定的执业原则与诉讼地位。以保障律师法律使命的实现。然而,现实中辩护律师却遭遇了尴尬的处境,游离于公诉人与当事人之间。因此从律师本质属性出发,应当重新界定辩护律师的法律地位与诉讼角色,赋予律师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的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安抗辩权制度及预期违约制度分别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现代合同法的重要制度。我国合同法吸收了这两项制度,但带来了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矛盾与混乱。比较可行的做法应当是删除不安抗辩权,保留预期违约制度;同时对保留下来的预期违约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预期违约制度是合同法中违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英关法,我国《合同法》吸收和借鉴了这一制度。本文从关于预期违约的现行法律规定出发,着眼于预期违约的起源与发展,对其与我国《合同法》中的拒绝履行、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要论述了我国《合同法》中关于预期违约制度的成功与不足,以期对我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制度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过去立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正当防卫制度的有效实施,新刑法对此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文章在比较新旧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规定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修改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准确地理解新规定,并对新刑法的修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以来,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逐渐从私法领域渗透到包括诉讼法在内的公法领域。在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确立诚信原则,能够规范控辩双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多种法律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刑事法理论中的“警察圈套”不仅具有程序上的意义.更重要的在于其具有阻却刑事违法性的作用。在“警察圈套”的构成要件的理论上.有主观说与客观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