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毕飞宇的小说语言轻盈而凝重,以自己个性化的语风实现了他的小说理想,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2.
私人化的"身体写作"在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处是一种人性自由的张扬,是人性平等和尊重的争取。杜拉斯笔下的女性是其独特创作思想与生活哲学的形象体现,她们特立独行地游走于杜拉斯的文本世界,形成一定的互文性,也系统地反映了作家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既不同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不同于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唯物主义"和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寄寓了对平凡小人物的同情与怜悯,其文学创作中体现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纯真自然人性的呼唤,与儒家的"仁爱"精神和道家的"道法自然"精神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从《孤岛》到《推拿》,创作近二十余年的毕飞宇,已成功地迈向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毕飞宇一直秉持着"时时创新,时时突破"的写作态度,力求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当下文学。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热的历史情结"、"王家庄的世态人情"以及"女性的疼痛书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命探索,它们之间有其内在的写作规律,展现了作家奇特创作个性和独有的魅力写作。毕飞宇在贯穿"疼痛"主题的过程中,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宽度。  相似文献   

6.
金仕霞 《文教资料》2007,(33):23-24
"十七年"时期的作家基本无法跳出"爱情 革命"的枷锁,而出现于五十年代中期的《红豆》却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呈现出了丰富性、复杂性,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多年来人们对小说中涉及的情爱描写、主题思想一直有争议。本文试图从爱情的角度解读《红豆》,探讨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人性始终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毛姆的三部著名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以及《刀锋》,展现了主人公人性的觉醒及其精神解脱的历程,揭示了作家对人性刻画的真实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层关怀。  相似文献   

8.
杜甲勇 《教育与职业》2007,(20):164-165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思考传统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问题,树立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来对待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用平等、理解、关心、爱护、宽容、锤炼的教育方法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作品揭示了断桥镇人封闭落后、沉闷单调的生存状态及“错位“的人性,表现了作家关怀人生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人类文化史上备受关注常说常新的话题,但奇怪的是,每一次"关怀"都是从强调人性的某一特性出发,而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今天的人文关怀应该避免再走"关怀-异化"的老路,融合正反双方的积极因素,创设要新更高的"合题"以为人性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真正做到从整体性上去关怀人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源自西方人文主义,提倡一种具有公平、民主、自由的权利状态。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对人类及尊重人的理性化思维十分关键,该理念决定了人类人性价值和自身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将其融入人文关怀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废都》是一部最有争议的小说,主要通过"性"的描写,组织了一张都市人物关系网。妻子、丈夫、情妇、情夫,保姆、作家、商人、法官、是性的主角,作家用诚恳的态度剖析了中国都市的"性"世界里包含着严肃的人性主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正从都市开始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主题演进、人性畸变、叙事特征、审美意蕴等方面对刘醒龙的长篇小说《痛失》进行评析,揭示县镇官场中的人性异化和人格扭曲,从而凸显作家关怀人生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作家以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深入认识e时代的人性境遇和人性表现,是人性描写获得时代质感的前提。挖掘时代实践激发起来的人性中的积极质素,捕捉人性深层发生的新的变化,直面人性坚守与损蚀的严酷,是人性描写的几个重要方面。人性描写的崇高旨趣,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使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人性的完善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平勇中篇小说集《天堂邂逅》中表现出了浓重的死亡意识,死亡意识在这部集子中体现的是一种生命关怀,作家借助对死亡的呈现,来思索深层次的复杂人性,生命价值,社会问题等,表现了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对个体生命深沉的凝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历史小说"借助虚构的历史背景剖析人性,通过众多悲剧人物和悲剧情节反思生存的悲剧性。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圆满地实践大量的悲剧创作,主要源自于作家对"文革"后深化的"人性"理念的积极回应、源于本体的悲剧意识的复苏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契合以及历史视野中的人性化叙述赋予悲剧创作以当下可能这三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中国作家曹禺《原野》中"云"的意象和美国作家奥尼尔《琼斯皇》中"月"的意象的解读和比较分析,探讨两部作品的内在意蕴,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两位作家在价值取向和审美态度上的异同,探讨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精神自由的主题,激发人们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和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从而体现了虚幻与现实的戏中"戏"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中,阿Q作为被改造的"国民性"的一种文化原型被不断地读解、模仿、再创造,那些时常反思国人传统文化奴隶、创作中以人文关怀为终极关怀的作家有意无意地带着阿Q情结,独具个性地突出"改造国民性"的文学观念,塑造了当代小知识分子阿Q、小市民阿Q、农民阿Q形象,展示着阿Q原型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9.
"城"之论     
尽管各个作家们笔下的"城"的客体意象及其象征和隐喻特征不同,但对"城"的情结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源自于共同的"民俗意象原型".从理想之城、现实的苍凉之城,到生存困境之城,再到人类的精神之荒原,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循环圈;渴望入城-不满现实之城--追求理想之城--终归被迫出城.这构成了20世纪知识分子的百年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现代作家沈从文以湘西边地书写闻名于世,作品以浪漫主义、自由主义为创作旨归,倡导"抽象的抒情"、致力于"人性"写作,三十年代的代表作《长河》关注民生、关注政治,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品格,文本中对反动当权者的讽刺和批判,对古老湘西未来走向的现代性倡往,和朴素的民治、改造思想,彰显了一个文学家的政治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