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国及各省市信息化水平测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苏君华  孙建军 《情报科学》2005,23(6):817-822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6要素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对全国各省市信息化建设进行测度,分析其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庞庆华 《情报杂志》2006,25(6):61-62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信息化水平由多种指标决定,确定各种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对企业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了各种指标的重要程度,并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神经网络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靖 《现代情报》2006,26(8):124-126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势在必行。本文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了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是由网络通过学习自动生成的,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为研究制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亚君  张玉智 《现代情报》2009,29(10):86-88,91
文章建立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选择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总结吉林省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并根据其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春明 《情报科学》2006,24(1):43-46,5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竞争已从企业之间扩展到供应链之间,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信息化水平对其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所属类型、企业信息化水平排序、优势分析等方面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企业信息化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化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永宁 《情报杂志》2007,26(2):85-86,84
企业信息化评价是对企业信息化整体价值的度量和测评,是检查企业信息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讲效益、求务实”的重要策略和工具。从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模糊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适合于企业信息化背景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个案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六要素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对江苏省信息化进行测度,分析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并与全国各省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为警务督察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网上警务督察工作机制,是警务督察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是发挥警务督察职能、提升警务督察效能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简述目前永州市公安局网上警务督察建设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永州市公安局网上警务督察工作机制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对永州市公安局网上警务督察工作机制的建设和具体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安信息化是继社区警务之后的第五次警务革命,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引领着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规范基础信息采录标准,强化公安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引领和管理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就强化基础信息采录推动警务机制改革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综合信息竞争力测度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海涛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5,23(7):966-969
本文创建了企业综合信息竞争力(EIIC)这一概念,并用数学统计方法对EIIC进行了测度,包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权重的确定和EIIC的计算,其综合评价值越高,说明该企业的综合信息竞争力越强;指标的权重越大,说明该指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也越大、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任翔 《情报科学》2008,26(6):929-93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公安情报工作的手段与方法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期间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项是公安情报工作缺乏相应的政策与法规作保障,造成了公安情报工作机制不完善,公安情报资源开发不足,公安情报安全存在隐患,公安情报未能达到共享,公安情报预警不佳及公安情报人才不足等。因此,加强对公安情报政策法规建设,制订与公安情报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公安情报政策法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罗一龙  张敏 《科教文汇》2011,(35):206-208
民警训练教育是提高干警素质的关键,只有对现行训练教育进行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民警训练教育才有出路。本文根据对我省民警训练教育工作的调研所收集的信息,结合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教育的模式及实践路径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包晓波 《科教文汇》2014,(30):202-203
警察体育源自军事体育而又独立于军事体育的新兴学科。警察学生作为警察和大学生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在未来的岗位上承担着更多不可预测的突发问题,而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胜任警察职业的基本能力。通过对我校警察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两年半的跟踪调查,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和《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因素》问卷分析中,来揭示警察专业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警察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周俊山 《科教文汇》2014,(16):106-107
当前老龄化趋势及孝道文化的堕落,老年人受虐待问题在中国应该引起重视。警察保护老年人并减少老年人受虐待具有最大潜力,给警察补充有关老年人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中国法律基础和传统养老文化为警察介入老年人受虐待提供了前提,中国警察部门具有良好的声誉,为其介入老年人受虐待问题提供了基础,老年人受虐待比较复杂,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应该培训。因此面对中国老龄人口和老龄化趋势,在警校中应该增设老年学课程。  相似文献   

15.
刘海萍 《科教文汇》2011,(3):126-127
射击课是公安院校的一门必修专业技能课。近几年各警察院校先后成立了自己的校射击队,意在培养警察的专业射击能手,为警察大比武、大练兵积聚人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专业射击运动生涯,谈一点自己的浅见,希望能给予教者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6.
范瑛 《科教文汇》2014,(32):64-65
公安院校不仅仅是培养预备警察的摇篮,同时也是培育“莘莘学子”、人文荟萃的高等学府。公安院校唯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给预备警察一个光明的未来。因此,公安院校要增强其文化底蕴,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预备警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还要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预备警察深入基层公安业务实践,通过这种广泛深入社会的实践锻炼去历练和拓展其人文素质的内涵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警犬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警犬档案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与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本文针对全国警犬档案管理现状,从警犬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三个方面阐述警犬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警察文化生态的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能力建设是近几年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界定了警察文化生态,以及公安机关能力的内涵,然后分析了警察文化生态建设的对于促进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再次构建并分析了公安机关能力建设文化生态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其实施要点。最后指出加强警察文化生态建设是构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mited research base on knowledge sharing in public sector organisations, specifically police forces, and organisations in the Middle East through a case stud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Dubai Police Force.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was conducted with staff in key departments in the Dubai Police Force. Informed by the literature and by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a previous phase, the core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a bank of Likert-style questions coveri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intention to knowledge share, and attitude towards knowledge sharing, and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rust,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leadership, reward, tim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was analysed using structured equation modelling, in order to test the measurement model us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o test the structural model. The structural model suggest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 to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trust,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tim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attitude to knowledge sharing were upheld. Rewards did not to influence attitude to knowledge sharing.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for practice and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