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择倾听     
胡小萍 《山东教育》2008,(11):21-21
记得那是学期快结束的一天,课间我正在教室里专心地批改作业。突然,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跑进教室向我报告:“老师,小陈的牙被小徐打掉了,流了很多血!”我一听脑子里嗡的一下,怎么又是小徐,这孩子太不让我省心了,我跑出教室,看到小徐一声不响地站在小陈旁边,小陈则用手捂着嘴,血还在往外流。我急忙把小陈送到医务室,给他止了血,还好那颗牙本来就快要掉了。  相似文献   

2.
事例一课堂上,我好几次发现,当其他孩子热烈讨论的时候,小徐居然趴在课桌上睡着了。批作业时,我也发现小徐的作业不太像孩子的笔迹。一次,和小徐的班主任说明了这个情况,班主任拿起一张改好的口算纸让我看,第一列的答案写得歪歪扭扭,而且错误很多,而后面的几列却完全正确,而且笔迹正是小徐语文作业本上的笔迹。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程源起自主签到是幼儿每天入园进入班级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天早上,中三班的幼儿签到完进入教室后,小值日生们便开始参照签到表点名。正阳:小徐,你今天迟到了!小徐:我没有迟到,我是自己进班,没有让老师接。  相似文献   

4.
这个人是我带家教的学生的父亲从外县雇来的童工,大家都叫他小徐,就连那个5岁的孩子也是这么称呼,我也就跟着叫了。我注意小徐是因为他头顶的黄色头发,远看上去也不艳俗,倒是为他添了一层成熟与洋气。听我学生说,小徐12岁的时候就来了他家,他们都对他很好。小徐的工资全部寄回家里,家里有一个不务正业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许曼莹 《班主任》2007,(9):30-31
星期一早晨,我精神抖擞地来到教室,看着一些早来的孩子自觉地读书,我满意地笑了. 随着清脆的预备铃响,一个孩子急匆匆地赶到教室门口.是小郑,他又迟到了,我不禁皱了皱眉头.我问小郑:"怎么又迟到了?"他昂起头,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我妈妈没叫我起床,害得我手忙脚乱还迟到."这算什么理由?小郑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顾琴 《班主任》2020,(3):67-67
小易又打人了!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打人,并且毫不悔改!午间活动之后,我带领孩子从操场上回班级,小徐向我报告:“顾老师,小易打我。”我找到小易,他却振振有词:“他嘲笑我!”经过我反复询问,才弄清小徐根本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嘲笑之意,而小易却臆想别人嘲笑他,并打了别人。可尽管我把道理已经跟小易讲得很清楚了,他仍然不肯向小徐道歉,就那么僵在那里。  相似文献   

7.
<正>【等一等:生疑感】上午第二节课的预备铃响了,我拿起课本信心满满地向教室走去。这节课教学"青春的情绪",我打算结合学生上周春游的经历与感受,与他们一起探讨情绪话题。谈及春游,学生一定很兴奋,教学效果应该不错。正想着,在楼梯上迎面碰到课代表,她一改往日的欢快模样,苦着脸难为情地说:"老师,您能否等一等再进教室?现在教室里很乱!""怎么了?"我问道。"小飞把小徐的课桌掀翻了!""哦,我去看  相似文献   

8.
上课预备铃声已经响过近两分钟了。我的思路集中在如何进行开课讲演上,正准备开口,突然,一个小黑影从教室的后门向前门飞快地移动着,我知道是我们班上的“小捣蛋”小于同学要“飘”进教室了,立马走到门边,伸出手准备为他开门,这时“嘭”的一声,门打开并拍到我的手上,一阵钻心的疼痛感迅速传递到大脑,原来我的手指甲已经被门把打翻了。“怎么回事啊?”我嘀咕了一声,门外的小脑袋跟着就探进了教室,原来是小于同学把门给踢开了。我感到无语,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安全意识真是差啊!这门若是打在某个孩子的头上,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9.
开学了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刚上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一年级教室。望着宽敞明亮的教室、铮明瓦亮的桌椅、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像刚放飞的小鸟一样,唧唧喳喳地唱个不停。孩子们高兴,家长们似乎更加高兴。这家长啊,不光爸爸妈妈,还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八大姨、三亲六故,把教室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一会儿围着教室转一圈,一会儿帮孩子整理一下书包,还有的家长已经互相攀谈开了。更多的家长围到了讲台前,向我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说“我孩子太老实”的,有说“孩子太调皮”的,有说“我孩子岁数小”的,有说…  相似文献   

10.
初夏的裙子     
那天是假日后上班的第一天,经过假期休息,我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只待走进教室,尽情绽放。"老师,早上好!"一声声稚嫩的问候打破了教室的宁静。我扭头一看,嘿,三天不见,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背着自己的小书包,来到教室,利索地将书包放在书包架上,然后走到我身边,问我在干什么。仔细打量着这群孩子:有的理发了,有的扎了羊角辫,  相似文献   

11.
座位     
我无法忘记初上讲台时,那种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而更让我难忘的是从教第一天发生的那件事。那是1993年秋,我来到镇里的一所子弟学校。我接管的是三年级大班。也许是学校照顾我这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在我快走进教室时,校长对我说:“小徐,你班上已布置妥当,座位都排好了,你就不必再费心了。”我感激地点点头。走进教室,环顾四周都还满意;再看看学生座位,却发现有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子坐在中间最前排,显得那么显眼和不  相似文献   

12.
唐金龙 《师道》2006,(3):37-37
日前看到一则消息,让我眼前一亮。上海某小学一节30米快速跑体育课上,学生们在比赛后讨论怎样才能跑得更快。小组赛跑最后一名的小徐突然问:“老师,我能横着跑吗?”这个看似捣蛋的问题,引来全班哄堂大笑。体育教师马老师开始有些生气,但转念一想:小徐奇怪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原来小徐看见螃蟹横着爬,而且可以爬得很快,为什么人就不能呢?马老师肯定了小徐的想法。接着,小徐示范“横着跑”,居然得了小组第一。老师趁势讲解,横跑动作就是篮球训练中的滑步动作,并表扬小徐平时注意观察,鼓励同学们要勇于创新。虽说小徐同学的想法有些另类,但也确…  相似文献   

13.
<正>冬日,大课间活动场面热烈。我走向教室,准备做课前准备。在教室门口,被小施拦住了,"吴老师,我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花样跳绳',请您鉴赏!"她一脸认真的表情实在让我不忍心拒绝。"行,愿意当你忠实的观众!"小施使出浑身解数,像一个舞动的精灵,绳子在她的上下、左右、前后翻飞,在我的眼前飘忽不定。"真棒!",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将周边正在跳绳的学生也吸引过来了,他们一起加入到观众的行列。"吴老师,她跳的不咋的,肯定是我的手下败将!不信,让我们来比一比,您给我们当评委!"一旁的小徐跃跃欲试。其他的同学一看有  相似文献   

14.
某日,有五年级二班的一节科学课,课间我来到教室。还未进门就听见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走进教室一看,只见一群黑黑的小脑袋围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圈儿,孩子们不停地指指点点。一位被围在中间的孩子,手捧着一个半截塑料瓶做的生态瓶,一脸得意与满足,“这是我自己做的生态瓶……”高声地跟同学们炫耀。  相似文献   

15.
一次,学校里一个一年级小男生,胸前佩戴着崭新的红领巾,拿着扫把在教室门前扫地,我从他面前走过时,他匆匆举起那只拿着扫把的手,向我说:“老……老师好!”不知是慌张还是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一个“老”字竟被他重复了好几遍,我善意地冲他笑了,低下头摸着他毛茸茸的小脑袋,非常真诚地对他说:“孩子,你好。”后来,有好多次在校园里碰到这个孩子,他都会一脸灿烂地结巴着向我问好。我每次也都笑着回应他“你也好”。有时候我竟然觉得这男孩是故意在我每次经过他的教室门前等我,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想听到老师那句“孩子,你也好”的问候。有人说“…  相似文献   

16.
陈月明 《广东教育》2002,(11):20-20
班主任没有一定的威严是难以服众的。然而班主任过于在乎自己的威严,会使师生关系陷于尴尬局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抑制其独立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是我在一次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失误中领悟到的。开学初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班长匆匆赶来报告:小王欺负小徐!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心想昨天才开的班会,今天就敢闹事,还把不把我这个班主任放在眼内?我气冲冲地赶到教室。学生们正在围着看热闹,见我来到便闪开一条路。只见小王得意忘形地坐在桌面上,小徐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不由分说把小王拉到讲台,命令他当着全…  相似文献   

17.
关注     
潘涛 《新课程研究》2007,(11):35-36
记不得这是她给我的第几封信了,一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眼前立即闪现出她的形象:清秀的脸庞,额前梳着刘海儿,后脑勺扎着两把小刷子,见人憨憨地笑着。这个女孩叫刘秋芬,属于那种在哪里都不声不响的女孩。两年前,我当班主任。初次进入教室,我和那些积极分子谈得火热,只有刘秋芬和几个孩子一声不响地坐地教室的角落里。后来抄写花名册时,这个名字跃入眼帘,听同事们介绍:这孩子是秋分这天生  相似文献   

18.
孩子──我的小茉莉花儿鸡西市恒山区先锋小学校索世凤走进教室,面前都是孩子。孩子们那份天真,那份无邪,常常会让我激。不已。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盆枝繁叶茂的茉莉花儿,茉莉花儿的那份洁白,那份馨香,常会使我春意满怀。于是,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看成花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离园时间的到来,一个个孩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高高兴兴地和我说“再见”,随后离开了教室。当最后一位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出教室时,我松了口气,心想:一天过去了,我可以轻松地休息了。岂料,当我轻轻地关上窗,悠闲地在电脑前坐下时,莎莎的奶奶气急败坏地领着莎莎来到我面前,我心里一  相似文献   

20.
每天走进教室,我都习惯性地看看那个座位,每次都发现他来得很早。这个孩子让我心疼也让我着急。他总是安静地坐着。上课时,他从不主动回答问题;下课时,别的孩子早就欢呼雀跃地冲出了教室,他却总是留在教室;班级开展的活动,他也多半是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