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昭 《收藏》2012,(4):122-127
黄笃,中国当代艺术著名策展人,多次参与策划国际大型艺术双年展,并曾策划中国当代雕塑家隋建国、展望、向京、张华等人的展览,同时将西方艺术推向中国。不久前,他策划了著名意大利"贫穷艺术"大师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的全新个展。而在东西方雕塑艺术的碰撞中,中国当代雕塑的种种问题也浮现出来,让我们走近黄笃,听听他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当代武术价值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武术发展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向中国强烈渗透的背景下,武术的价值才是武术蓬勃发展的核心.因此,构建新的武术价值观对当代武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当代中国武术的价值观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藏》2007,(9):85-85
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中国书画博览杂志社主办的“融合·消解”2007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于7月8~13日在北京798艺术园区时态空间举办。此次邀请展旨在展示当代文化语境下中青年画家在融合西方文化,消解油画的异域特征方面的探索成果,展览强调作品的当代性,强调视觉表达的独特性,注重发掘艺术新人,  相似文献   

4.
瑜伽的现代抉择与东西方健身文化融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东西方健身文化的差异,同时对以瑜伽为代表的东方健身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分析,指出:东西方健身文化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在研究范围、健身方式、健身原理、健身效果的评价方面都存在互补性。瑜伽的现代抉择证实东西方健身文化正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向中国强烈渗透的背景下,研究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术教育的研究关系到武术的普及、推广和武术文化在中小学的渗透,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研究,提出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白石     
魏华 《收藏界》2011,(2):141-142
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木匠,一位艺术的全才,一位长寿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在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先生是一位各方面艺术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人品、绘画、诗词、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其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堪称中国近代画坛的泰斗。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先生不仅是“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化大师,其在教育领域也别具慧眼,硕果累累。“山地人生观”和亲情似海的基督教家庭塑造了林语堂和他坚韧又不乏细腻的性格。他以西方文化教育为参照系,在扬弃中国旧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对教育目的、考试方法、生命教育诸方面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认真研讨林语堂的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12,(1):129-130
程淑美大师荣获"2011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奖现场 程淑美大师档案昔日皇家绝技传承人!当代金银器花丝领军人物!用黄金创作的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定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工艺美术特级大师、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刘斯姮  李忠斌 《收藏》2007,(10):170-170
8月12日,卢浮宫首次赴中国举办的“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展及国内历年来规模最大的“潘玉良画展”同时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数万群众共同享受首博献给中国观众的东西方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0.
张祖仁 《收藏》2006,(8):77-77
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联合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家雕刻艺术作品展”于5月18日至25日在福州雕刻艺术馆举行。展品包括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和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冯久和、林学善以及中国五、石雕刻大师郭懋介等人的作品。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和内地的收藏家。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东西方体育文化所处的地理环境入手,分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并对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更深刻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溪水 《上海集邮》2009,(4):43-44
澳门历史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由20多处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7块前地和1块广场等组成。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的评价:“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也见证了向西方传播中国民间宗教的历史渊源。”“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及价值向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及价值观进行比较, 探究中国当代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果认为中西方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由于各自的人文、地理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体系, 在当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中, 中国由强调修身养性逐步向快乐健康、全面健身方向发展, 西方注重对自我的挑战, 以刺激、活泼的体育项目, 强调运动及耗能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0,(2)
融汇古今,妙手精琢,器成天下2009年11月12日,美国精英杂志《时代周刊》刊登文章发出向中国学习的声音。西方国家从进口中国工业产品,到如今越来越多的进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而处在高速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也重新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料。传统艺术品作为中华文明的最佳载体,它的拍卖转手,屡屡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事件。传统的,才是经典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传统艺术正迎来伟大复兴的春天。国宝景泰蓝是中华传统艺术之集大成者,其工艺囊括了珠宝的花丝镶嵌、陶瓷的釉彩烧制、玉器的精雕细琢、黄金的打磨抛光,做工极尽繁复,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作为唯一一位全面掌握景泰蓝创作、设计、全部工艺的大师,张同禄的作品更是备受追捧。此次大师创作世界首款十二生肖景泰蓝,融汇古今,妙手精琢,一问世,就荣获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和天工艺苑·百花杯金奖两项大奖,引起巨大轰动。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1,(4):163-163
北京荣会艺术中心简介 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荣会"),以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己任,秉承"中国元素,创新艺术"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国陶瓷文化的研究创意、开发和传播,结合其他传统手工艺术品及奢侈品的创意研发,积极推动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合作,与国内外众多著名博物馆、艺术机构、业界大师专家共同携手,形成集传统艺术品与当代创新艺术品展览、销售、鉴赏、教育、托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机构。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5,(11):958-960
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东西方体育文化形成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西方体育文化虽起源相同,但因文化基础不同,其表现形式、发展过程呈现出相应的差异。认识理解东西体育文化的变迁差异与价值取向,为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快推动中国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国际化进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3,(15):7
景泰蓝独步皇宫数百年,被誉为"皇家艺术",至今仅有国家级大师6人。一直以来,各位大师各展所长,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2009年,为了展现当今景泰蓝艺术之大成,钱美华、米振雄、戴嘉林、钟连盛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决定首度联袂,倾尽心血共同创作一件盛事重器。2013年,历时近4年的设计创作后,当代景泰蓝艺术至高成就的代表之作"天龙八宝壶尊"震撼亮相。  相似文献   

18.
回顾全球化时代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发现:东西方体育文化在对生命诉求、价值取向、身体展示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摆脱文化困境、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促进文明进步最终能促成东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展望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认为: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将构成东西方体育文化关系的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19.
申秦雁 《收藏》2008,(8):24-27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刊曾于奥运会倒计时130天之际在第四期杂志特别策划了“体育文物艺术品收藏专号”。以独特的视角,通过中国古代异彩纷呈的体育文物和古希腊文化载体上的体育活动形象.讲述东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辉煌成就。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收藏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力图使读者领略到东西方体育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6,(3):156-156
2005年度,佳士得国际全年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8亿英镑,较之2004年增长率超过30%,创历史最高记录。2005年,佳士得先后在国际上16个城市举办了633场拍卖会,340件艺术品的成交价均逾100万美元,当中以战后及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品、现代及当代印度艺术、珠宝、名表、俄国艺术品、西方大师绘画、家具及亚洲艺术品的拍卖业绩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