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讨论“NA了”结构:1、指出表状态的及带书面色彩的形容同一般不能进入“NA了”结构;2、分析了“NA了”结构表示性质变化完成并持续进行.出现了由非A到A性质的新情况,偏离了某一性质标准,肯定某种性质等4种语义及其表达的歧义;3、分析了“NA了”结构的语义特征及产生歧义的内在原因;4、简略分析了“NA了”结构的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1、从切分“NA的N”结构入手,得到其内部直接成分“A的N”、“NA的”、“A的”三种结构。2、分析“NA的N”及各直接成分的结构,得到如下结论:“NA的N”有双层限定和单层限定两种结构,单层限定的“NA的N”和“A的N”结构有同位性的、离散性的、特称性的三种语义类型;“NA的”有“的”字短语和主调短语两种结构;“A的”是“的”字短语。3、讨论了内部三种直接成分结构与整体结构“NA的N”之间的替换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替换规则。4、归纳了各结构间替换关系的决定因素,并指出了制约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1、从切分“NA的N”结构入手,得到其内部直接成分“A的N”、“NA的”、“A的”三种结构。2、分析“NA的N”及各直接成分的结构,得到如下结论:“NA的N”有双层限定和单层限定两种结构,单层限定的“NA的N”和“A的N”结构有同位性的、离散性的、特称性的三种语义类型;“NA的”有“的”字短语和主谓短语两种结构;“A的”是“的”字短语。3、讨论了内部三种直接成分结构与整体结构“NA的N”之间的替换关系,得到了一系列替换规则。4、归纳了各结构间替换关系的决定因素,并指出了制约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5.
试论“缀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义友 《韶关大学学报》1992,13(1):0040-0045
根据现代汉语的词、短词和饺子三级语法单位内部存在一套基本一致的结构关系这一特点,本文指出了除“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之外,还有另一种句法结构类型--“缀本结构”的客观存在性。本文初步探讨了“缀本结构”在短语和单句中的各种表现,从语法形式、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分析等不同角度钗勒出“缀本结构”的基本轮廓,旨在寻求一种对那些被认为是特殊的而又普遍存在的语言结构体的新认识和新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6.
“N而V”中之“而”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探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7.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认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常式不同。英语句子是语法的,语法结构常式为三分,即SVO,汉语句子是语义的,语义结构常式为两分,即TC(话题和说明)。通过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通过实例说明在英汉互译中灵活运用句子结构,可以在翻译中做到目的语的通顺,有利于翻译目的达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头发掉得越来越少了”一类述补谓语句作多角度的分析,尤其是对歧义的分析来管窥动态句子中形式与意义不相一致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本讨论了歧义结构的类型,把歧义结构主要分为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两大类又若干小类;进而分析和说明了分化歧义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二十一世纪的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语法研究不再是单纯的模式推演,它应该融入更多更新的角度,本就汉语中的“把”字句为特例,试图通过对“把”字句的结构回位及把字动词语义界定来凸现“把”字句的言语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转向语义趋势的种种原因,认为它既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又受到了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汉语语法特点的影响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语言结构论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不只体现在各层级的语法单位中,而且体现在语音、语义中,后在各普通语言学作中,皆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格语法的结构框架,通过对现代汉语连式的界定,分析了连谓式中V与V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并以此归纳出连谓式的七种语义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6.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7.
体词谓语句的形成有重要的认知-语义动因,在区分省略的隐含的基础上,本讨论了有些学提出的“省略述语动词”的体词谓语句,证明这类体词谓语句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属于隐含范畴,并结合认知对这种隐含的语义基础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更深入地认识体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18.
论文主要阐述了维、汉语指称代词语法特点、语义类别等方面的异同点并以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试图论证上古汉语的“夺 之 名”结构中的“之”不宜等同于“其”,并通过上古汉语的“予(与)”和“夺”在语义上的平行类推作用以及现代语言学对双宾句式的一般理解论述“夺 之 名”结构的双宾性质。  相似文献   

20.
语调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规律,章对英汉语调在类别结构,语义语用两方面的异同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