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转化差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以及衡量班级管理工作成败的重要内容。差生作为学校不可同避的教育对象,在新的社会形式及教育思想上,更有加强研究的实际意义。鉴此,本文拟就转化差生的策略问题,略谈本人之拙见。  相似文献   

3.
英国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句话说明了师爱的巨大作用。作为班主任不管是在班级管理还是教学中,尤其在“差生”的转变过程中。更应该发挥出师爱的作用。班主任用一颗爱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由此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变“差生”为优生。那么怎么才能使“差生”转化为优生呢?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卑疑惧、意志薄弱、行为不良,这一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为此,许多专家出于良好愿望,将所谓的差生,以"后进生""个别生"或"问题生"等概念取而代之。然而,改换名称也掩饰不了"差生"群体依然存在的事实。只有在改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才能促进"差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转化差生是贯彻教育平等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差生因类型各异,形成的原因复杂,所以差生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育、转化差生,转变岐视观念是前提,消除心理障碍是基础,改进学习方法是关键,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20多年的从教经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摸索出了一些转化差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我也认识到差生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教育对象,在新的社会形势及教育思想下,更有加强研究的实际意义,下面我粗略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8.
高中物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本提出了转化高中物理差一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措施,旨在寻求出转化高中物理差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差生"也即后进生,他们有的学习差,有的纪律差,有的习惯差,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如"温水泡茶慢慢浓",耐心细致地转化教育才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曾庆东 《中学理科》2006,(10):96-96
当前普及九年教育过程中,学习差、纪律差的“双差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是普遍的事实,转化差生的任务相当艰巨。现就部分班主任的一些习惯性的做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把转化差生的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职业学校也取得了硕大的发展成果。在其取得巨大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个让教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差生转化。这个问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本人结合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分析了差生形成的根源,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差生转化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差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每送走一届学生,我都会从他们中间抽几本作业收藏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并贴上照片,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他们全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最差、最不遵守纪律、最不听老师的话、最难管理的学生,但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这一群最差的学生中,每一位都在沿着向好生、优生转化的轨迹发展。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懂得:教育转化差生是抓好班级工作的关键,差生问题能够得到最有效的解决,其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用优生的事例去教育差生,不仅会有隔膜,甚至还会产生嫉妒、逆反、厌恶、抵触的情绪;而用差生的事例去教育、说服、转化差生,往往会事半功倍,会让差生感到亲近、顺气、可信、适用。这些材料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张海群 《教师》2012,(36):90-90
有人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说法当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差生是可以转化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对于如何转化外语学科中的差生稍有一些感触,并且从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作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在班级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部分差生,他们总是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我在近十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对一部分差生进行耐心的教育、疏导、转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差生的类型和原因1.差生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素质教育教学中,对差生的转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一定要把转差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差生的转化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后进生的原因入手,列举“差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以本人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对“差生”现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根据个人经验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重点阐述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策略,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能有效的减小“差生”面。  相似文献   

20.
杨建民 《吉林教育》2002,(10):44-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