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托班的孩子入园之初,哭闹一般较厉害,加上9月份余暑未消,哭闹会消耗大量水分。因此,保证小托班孩子充足的饮水量,既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老师头疼的问题。尽管我们一再提醒孩子主动喝水,但效果不佳。 于是在一次喝水前,我告诉孩子们:“现在我们每一位小朋友  相似文献   

2.
喝水新花样     
时值夏秋交汇之际,督促孩子们每天多喝水成了老师的常规工作,特别是家长临行时反复地叮嘱,更让我感觉到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喝水这件事逐渐“马虎”起来:不是“偷工减料”,就是趁机和同伴玩耍,忘记喝水。就连我原先设计的“喝水记录表”也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很少再有幼儿主动去记录自己喝水的次数与数量。  相似文献   

3.
中小班时,孩子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老师对孩子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关注比较密切。到了大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服务意识的增强,特别是习惯的养成,喝水就成了孩子的一种自觉行为,部分老师对孩子饮水的关注大大降低,对孩子的喝水问题加以放手。但我通过观察发现,大班孩子饮水的次数虽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邱荣梅 《幼儿教育》2000,(12):27-27
班上有几位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总是对我说:“老师,给我们孩子多喝点水。”对此,我总感到纳闷,因为我班每天安排四次幼儿集体喝水,其余时间也不限制喝水,随渴随喝。按理说,幼儿喝水不算少了,为什么家长却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观察幼儿的喝水状况。格格咳嗽了,我让她去喝点水,只见她取下自己的水杯,很熟练地扭开保温桶开关,一会就接完了水。我走过去看她的杯子,发现她接的水还不到杯子的1/4,我问她:“你每次  相似文献   

5.
喝水新花样     
时值秋季,督促孩子们每天多喝水成了老师最近的常规工作,特别是家长临行时反复地叮嘱,更让我感觉到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里的幼儿对喝水这件事逐渐“马虎”起来:不是“偷工减料”,就是乘机只顾和同伴打闹,忘记喝水。就连我原先设计的“喝水记录表”也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很少再有幼儿主动去记录自己喝水的次数与数量。  相似文献   

6.
于泽正在小便 ,老师走过去不放心地提醒道 :“请别忘了 ,小便后冲厕!”于泽扭开水笼头 ,回过头不满地说 :“老师 ,我早知道 ,你不用再说了!”乍一听 ,觉得是孩子不耐烦 ,仔细一想 ,可不是 ,幼儿一入园 ,老师总担心孩子干不好这 ,干不好那 ,凡事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 :“漱口、洗手、喝水、冲厕……”原本孩子非常乐于去做的事情 ,经过老师不断重复地提醒 ,变得枯燥无味。这些指示语如同“枷锁” ,越来越紧地套在孩子们的心灵上 ,日久天长 ,幼儿渐渐由主动变得被动 ,由乐于尝试变得无动于衷 ,甚至依赖于这些“枷锁” ,只要不提示、不重复…  相似文献   

7.
近来天气比较干燥,常有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对我说:老师,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不然她在回家的路上就嚷口渴。对此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在园我们每天都安排多次喝水时间,其它时间也不限制幼儿喝水。按理说,孩子们喝水不算少了。但为什么家长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那天,石可小朋友有点咳嗽,我让她去喝点水,只见她取下自己的小杯子,很利索地扭开保温桶的开  相似文献   

8.
小班幼儿刚入园,教师的最大愿望就是:别哭闹,听话就行了。但这是不现实的,总有一部分幼儿大哭大闹。因为怕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对哭闹的幼儿,教师关注得特别多,经常抱抱、亲亲他们,带他们出去玩一玩,用有趣的玩具逗逗他们,甚至还给他们好吃的。此时,不知老师是否留意了那些“乖”孩子,不哭的孩子没有?尽管他们不哭闹,但是,他们的小脸绷得紧紧的,脸上无笑容,一言不发,一副恐惧状。这些幼儿,来园前,家长对他们进行了“熏陶”,教育他们上幼儿园不哭闹,要做个好孩子,并被戴上了勇敢、听话的桂冠。但是,这些孩子同样也有分离焦虑,他们离开父母、…  相似文献   

9.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批幼儿来到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大多数幼儿都会哭闹,有的甚至会长时间地哭闹不休.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造成幼儿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哭闹期,笔者认为一是要让老师的爱去抚慰孩子;二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迁移他们的感情关注点;三是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四是需要家长配合.  相似文献   

10.
近来天气比较干燥,常有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对我说:老师,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不然她在回家的路上就嚷口渴。对此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在园我们每天都安排多次喝水时间,其它时间也不限制幼儿喝水。按理说,孩子们喝水不算少了。但为什么家长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次偶  相似文献   

11.
新学期开始,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一进班级的大门就开始哭闹,有的孩子甚至在园外就开始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不仅让家长心疼不已,也让老师焦急万分。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我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见到本班老师能主动地打招呼,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家长也反映孩子信任老师,经常讲“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幼儿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喜欢老师呢?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不打我、不骂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我觉得,幼儿对老师的喜欢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是不够的,老师除了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达到情感的交融之外,还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本领的,是很能干的,这样才能增强孩  相似文献   

13.
徐梁 《山东教育》2008,(7):123-124
一、言传身教,熏染培养 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很容易受到老师情感的感染。因此,培养幼儿的爱心,老师首先要爱孩子。老师亲切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温情的抚摸都会在孩子们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病了,老师喝水喂药;被子蹬了,老师给帮忙盖好;长发散了,老师帮着梳理整齐……通过这些事情,孩子们感到了关心和爱护,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老师通过自身爱的情感,引导幼儿生活在欢乐的群体中,从老师的爱中,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  相似文献   

14.
<正>父母的困惑: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做事情的主动性不够。大人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不主动多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他做事的时候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呢?家园沟通:在幼儿园的时候,这个孩子也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但做事比较刻板。在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小朋友们把区域材料整理好之后就去小便、喝水,有的孩子口渴了,就先去喝水再回来整理材料,但这个孩子就一直在整理材料,直到老师发现他在不停地跺脚,跟他说:你可以先去小便,回来再整理。”听了老师的话,他才赶紧跑去小便。  相似文献   

15.
<正>常去幼儿园接孩子的家长一定知道,每到幼儿园开学伊始,无论幼儿园室内还是室外,随处可以听到孩子的哭声,找爸爸妈妈、找奶奶爷爷的等等声音,对于这些哭闹的孩子来说,老师们真是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讲道理,讲故事,玩玩具,更有唱歌给孩子听的等等。根据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针对不同年龄段,我总结了几个应对幼儿哭闹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依赖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爱心,耐心真诚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需要人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家长的放心和安心。我们会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随时向家长公布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发一些幼儿在园活动的小视频及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育信息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让幼儿尽快克服焦虑情绪,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7.
幼儿人园适应问题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孩子们刚人园会出现哭闹不止、胆怯害怕等一系列的“症状”。其实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中小班时,孩子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老师对孩子的饮水次数和饮水量关注比较密切。到了大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服务意识的增强,特别是习惯的养成,喝水就成了孩子的一  相似文献   

19.
活动要求 1、丰富幼儿词汇(学说“一起玩”、“滚过来,滚过去”等短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与老师一起编儿歌。 2、培养幼儿与同伴一起玩游戏的兴趣;会用礼貌语言来解决活动中的纠纷。 3、在不同的距离内,学会滚接球。情况分析小班幼儿词汇还不够丰富,语言表达力不强,缺少和同伴交往的能力,总喜欢各自抱着玩具一个人玩,很少与同伴融洽地在一起活动。我班还有个别孩子会抢夺别人手上的玩具,也有少数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找朋友玩,但总是不欢而散,他们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各自的意见,一遇矛盾只会争吵哭闹,因此班上孩子在游戏中的纠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题为<泥土里的小动物>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小铲四处寻找,他们发现了小虫子、小蚯蚓,兴奋地跑来告诉老师.老师则充满激情地随孩子们一起看着,胆大的孩子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捉,胆小的孩子,想捉又不敢.老师其实心里也有些怕,可是为了更好地感染胆小的孩子,也捉了一条蚯蚓.胆小的孩子不怕了,也试着去捉蚯蚓.老师并没有提许多关于蚯蚓的问题,而是问:"有谁知道关于蚯蚓的事情?"还让知道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提问,请其他幼儿来回答,回答不出的问题,老师也充当小朋友做解答.不知不觉地幼儿掌握了许多关于蚯蚓的知识.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幼儿都处于主动、兴奋和思考之中,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事实证明,教师用孩子的眼光来打量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尝试,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