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妈妈,快来看啊!”10岁的安妮在门后大声喊叫。怎么啦?我仰靠在椅子上,享受着被两个孩子搅扰了一天后的片刻宁静。由于学校放了假,孩子们像突然从畜栏里放出来的小马驹儿一样回到家里。他们一会儿跳到床上,一会儿追逐着小狗儿满屋跑,一会儿把饮料打翻,一会儿又抱怨谁把电视遥控器拿走  相似文献   

2.
吞吃蚯蚓     
在某小学的一次自然常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有什么特征。经过片刻观察后,学生们开始发言。一个孩子说:“蚯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老师说:“你观察得很仔细。”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老师说:“对,我很佩服你。”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用线将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一会儿,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言文涉及到表时间的副词。这些时间副词数量较多,用法也广,意义各不相同,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大多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下面结合具体例句,对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出现的时间副词从用法上进行归纳分类,以便于掌握。一、在范围上表示短暂时间1.旋:表“一会儿”,如“旋闻垂帘之谕”。——《谭嗣同》2.俄:表“片刻”,如“俄有武夫出于  相似文献   

4.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画家和牧童》戴嵩(sōng)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是韩滉(huàng)的弟子,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有“一天看四季”的说法:或许出门是飘雨,一会儿又多云,但片刻之后也许还会放晴……2005年8月14日至8月28日,在澳大利亚的14天里,我被同行的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簇拥着,和他们一起全方位接触了外国朋友的生活。我们的心情也随着各种新鲜的发现,绽放出各异的色彩。和大  相似文献   

6.
“小火车”开动了,我们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一会儿冲上台阶,一会儿又冲下台阶,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像一条飞龙,弄得大家晕头转向,上气不接下气。才一会儿,“车箱”就四分五裂了,车尾的刘泽鑫被甩了出去,急得他大叫:“等等我!”  相似文献   

7.
顺德广府话“阵间”与普通话“一会儿”都是常见的表示短时义的词,二者同异并存。“阵间”没有否定形式,普通话“一会儿”的羡余否定形式是“不一会儿”。在表达方面,方言“阵间”存在时情标记和特殊量词“个”,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普通话中没有。  相似文献   

8.
出差偶遇有人推销一种叫声光陀螺的小玩具,陀螺在推销者手中一边发光,一边奏乐,一会儿“金鸡独立”(将高速旋转的陀螺置于纸盒内,纸盒一角能独立),一会儿“亭亭玉立”(立于指尖),一会儿“有惊无险”(走钢丝),一会儿“横空出世”(悬挂陀螺水平转轴  相似文献   

9.
平凡之音     
凌晨,静得很.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蚊子在耳旁“嗡嗡”地叫,用手挥两下,蚊子飞走了,过了片刻,却又在耳旁“嗡嗡”地叫,像做梦的人在你旁边说着呓语.“吱吱”,我隐约又听见了另一种声音,却不在意.又一声“吱吱”不禁让我侧耳细听,好像有老鼠在床下.它们一会儿撞床柱,一会翻木柜.我打开灯俯身探看床下,却连影儿都没有.关上灯,躺回床上,“吱吱”声又响起来,时而远,时而近,而我就在这吵闹声中睡着了.  相似文献   

10.
歪打正着     
“小夫子”真的眼花缭乱了!在你们笔下,舜简直就是“百变金刚”:一会儿是神仙,一会儿是明星,一会儿是圣斗士……“真是I服了U”了!来,复习一下我们共同的“誓言”:“将歪批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主席访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表明中美两国关系从李登辉访美以来的低谷走出,进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阶段.许多人对我国与美国关系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对抗一会儿合作,一会儿吵一会儿好的政治现象不理解,从根本上说,是不懂得“一球两制” 既共处又斗争的道理.“两制” 之间的共处和斗争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能否正确理解这一国际政治现象,关系到能否正确看待当今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可没撒谎     
胖胖的爸爸给他检查家庭作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胖写道“:我上课的时候一会儿唱一会儿跳舞。”小孩子不要撒谎,是什么就是什么,要实事求是!我上课的时候一会儿打磕睡,一会儿玩文具。这回我可没撒谎!我可没撒谎$小樱桃卡通公司~~  相似文献   

13.
校园笑话     
机会社会史讨论课上,教授向我们解释社会的审美标准是如何随时代而改变的。“例如,”他说,“1921年当选的美国小姐,身高1米55,体重49公斤。你们认为如果她今天参加选美,机会如何?”全班沉默了片刻,然后有个学生答道:“不怎么好。”“为什么?”教授问他。“至少,”学生说,“她年纪会太大了。”安静老师说:“现在,我的孩子们,我要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静下来了,一个小男孩尖叫道:“您扔针吧!”醒世名言有一回看参考书,看得昏昏欲睡,不经意间瞄到书上一句话:“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立刻惊…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人婆”,因为长相性格等各方面都很像男孩。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给我取了个名字叫张振。我不爱哭,不爱闹,更不爱撒娇,做事总是大大方方的,爱和男孩做游戏,只要是我们班的男孩,都与我一起做过“接电线”的游戏。我爱拿男孩的东西,一会儿拿拿陆聪的帽子,一会儿戴戴李康的手套,一会儿穿穿马帅的鞋;一会儿摸摸男孩的这儿,一会儿看看男孩的那儿。总之,只要是我班男孩的好玩意儿都被我看过,摸过。我的外号很多,“男人婆”、“卷毛”、“大蚂蚁”、“大蚂哥”、“泥鳅”、“老头儿”……应有尽有,数也数不清。别人喊我的外号,…  相似文献   

15.
当孩子牙牙学语时,我们是多么开心;当孩子迈出第一步时,我们是多么欣喜……然而有一天,当你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开始跟你“争执”,开始跟你“反抗”;一会儿“大闹天宫”,一会儿粘着你像“小跟屁虫”;一会儿要向东,一会儿要向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你是否会束手无策呢?是否会抱怨:“这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总是要做不让他做的事,真拿他没办法。”“一点儿小事就哭个不停,真烦人。”其实这时的孩子已有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困惑、痛苦、愤怒、忧伤、快乐……那么如何读懂孩子的感受呢?我们不妨试一试以下的方法。仔细倾听孩子的…  相似文献   

16.
我说我家     
《小学生》2006,(6):12-13
妈妈问爸爸:“她一会儿爬,一会儿跳,一会儿捉弄人,你怎么不去骂她呢?”爸爸呵呵呵地笑着说:“她是我的芭比娃娃呀!”  相似文献   

17.
一、导语设计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一篇《踢“鬼”的故事》的课文,说的是鲁迅先生在家乡教书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从朋友家回学校路过坟地,遇见了一个“鬼”。这个“鬼”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鲁迅先生不信鬼,就走到“鬼”跟前使劲踢了一脚,那个“鬼”痛得“哎哟”了一声。鲁迅先生仔细一看,原来这个“鬼”是个  相似文献   

18.
方印恬 《生活教育》2012,(13):46-46
我提着装白兔“泡泡”的竹篮等王澄儿,因为我们约好了一起遛兔。我和王澄儿带它来到一处碧绿的草地,那儿有一大片蒲公英丛。“泡泡”那浅红色的小眼睛打量着这个绿色世界,眼里盛满了欣喜和好奇。蒲公英叶的清香吸引了它,“泡泡”蹦过去,快活地咀嚼着;吃饱了,它就将薄薄的柔软双耳贴在圆滚滚的身体上,悠闲地小睡了一会儿;休息片刻后,它就用一只脚爪擂鼓似的在脸上刷,原来是在洗脸呢!洗完脸,“泡泡”又用舌头仔细地舔理着身上的毛,直到变得雪白洁净。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航海途中,伊斯帕尼奥拉岛人拒绝给船队提供食物。哥伦布就对岛上的人说:如小给他们食物,上帝就会发怒,以月亮变暗为证明。果然不久,发生了月食,月亮越来越暗。岛上的人非常害怕,求助于哥伦布。哥伦布故意出走片刻,然后走回来说:上帝已饶恕了你们。又过了一会儿,果然月亮又重新变亮了。岛上居民看见哥伦布竟有如此的“法力”,只得乖乖地给船队提供食物了。  相似文献   

20.
一位老师出示了一幅“大雁南飞图”,要求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学生说:“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个小于号,一会儿排成一条横线。”老师伸出大拇指夸奖他有创造性,但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说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大雁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为了让学生说出这个句子,这位老师想了不少办法,而学生最终没有说出来,老师颇为失望。事实上,对这些一年级学生而言,说出“小于号”、“一条横线”来,并非有意创新,而说不出“人”字来,也很正常。“桃花怎么会开呢?”“因为它想看看这个美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