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又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2.
论早期乡土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年代可以说是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浪漫“自我小说”、“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普罗小说”相继构成了二十年代五大小说高峰。它们以各自的音调和色彩,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 如果说,浪漫自我小说、“问题小说”、“普罗小说”是在先驱者们自觉倡导下,在一片片欢呼声簇拥下萌芽成长的,那么,乡土小说则是在静悄悄中崛起的。  相似文献   

3.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艺体裁,在观念上是很精确的。但“小说”的名称,在明以前的中国文学史上却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化;小说理论批评,也随着不同历史阶段小说创作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发展。典籍中最早出现“小说”一词的是《庄子》。《外物篇》记载任公子得大鱼,“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后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辁才讽说之徒”,是指凭藉着轻浮的小才讲故事的人,“讽说”一词,是动宾结构;“小说”指的也是故事一类的传说。  相似文献   

5.
万安 《中学生博览》2022,(20):54-55
<正>链接俗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存在着不少“小说元素”,有的让人感动,有的引人深思,有的逗人发笑……让我们从中采撷一二,学习创作一篇小小说。任务解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和“超短篇小说”,小说样式之一。它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作完整描写和叙述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6.
废名、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不同于鲁迅、茅盾等,他们更加讲究主观个性的表现,把表现“美”当作创作的最高追求。废名的小说是一首首真善美的诗,它使小说意境“雅化”,沈从文的小说是一首首湘西民歌,它使小说的意境“通俗化”。一雅一俗,概括了他们小说意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谭帆先生的专著《中国小说评点研究》(2001年4月版)。这是一部全面研究古代小说评点的论著。全书“上编”为总体研究,阐释了小说评点的“源流”“形态”“类型”与“价值”,“下编”为“编年叙录”,梳理了两百二十余种小说评点本的概貌,可谓融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于一体。这里选录的一段是关于对小说评点整体评价的,作者认为,评点在小说领域不仅仅是一种批评,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涉及了小说的文本改订、小说的传播出版和小说的理论构建等多种领域,故对于小说评点的研究也应取一种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张兵小说论集》虽然是在前些年发表于各类期刊的学术论文基础上整合而成,但它绝非一部“散论”或“杂说”。一方面,这里具有明显的体系,大致可以分成话本小说研究、文言小说研究、章回小说研究等系列,主要涉猎世情、武侠等相对集中的小说内容;另一方面,这里还有一条比较硬朗的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张兵先生在“前言”中所阐发的观点:“小说,一种文化。”可以说,把小说定性为“一种文化”,是张兵先生富有理论气魄和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也是聚合这部小说论集的大章法、大格局。我们知道,小说研究的文化学视野并非是随意打开的。张兵先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什么是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源于mystery一词的意译,原意是“神秘”。侦探小说,鬼怪小说之类都属于神秘小说,但近年来鬼怪小说已趋没落、所以“神秘小说”一词就专指侦探小说而言。汉语把此词译为“推理小说”,其实倒是很恰当的,因为侦探小说的阅读价值主要就在于从中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10.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微型形式。在文学领域中,诗歌有绝句、小诗,日本诗歌还有所谓“俳句”,就是由3句17音组成的短诗;戏剧有短剧、小品;格言、语录成为散文中的一种文体。而在艺术领域中,还有微雕、微型盆景。可见在艺术领域中,创造微型形式是一种带普遍性的规律。小说在经历了由短而长的演变之后,也出现自己的微型形式——“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被称为“小小说”、“—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千字小说”、“袖珍小说”,最近还有人认为应该给它定名为“微篇小说”。虽然名称各异,但大家都承认,小说是可以写得比通常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即10000字左右的小说)更短的。当然,篇幅的长短不是衡量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或“小说何以成为小说的小说”,即:在小说创作的同时对小说创作本身进行评述。这两种过程在形式上精密结合,从而打破了“创作”与“批评”的明显界限。使它们合并为“阐释”和“分解”的概念。海勒的《老年艺术家画像》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在内容上形式上和语言上造成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在政治的统帅下经历了“三起三落”,涉爱小说命运坎坷,但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描写爱情的作品。“百花时代”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爱情书写的春天。“十七年”小说难以找寻纯粹的爱情,小说中的“爱情”只不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种点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源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创作鸿丰。关于中国小说的起源,大致说来有这样几种说法:“出于稗官说”、“出于诸子、五经说”、“出于神话传说说”。 “出于稗言说”是班固提出的。它是我国小说起源的最早的一种说法。但班固所谓之“小说”,据其历史渊源,是指一些琐屑的言论和无关紧要的道理,其内涵是和我们现今所说的小说不同的。不过班固对于小说起源的观点,却一直为历代史家所沿用。成为中国小说  相似文献   

14.
去年8月12日《中华读书报》记者张洁字报导:《九云记》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两派学者都说“铁证如山”。文章说,二十多年前,偶然在韩国一座图书馆里,发现一部9卷18万字的汉文小说《九云记》。二十年来,一派学者说“是一部地道的韩国小说”,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是一部中国小说”。尹荣玉、陆宰用和法籍华人学者陈庆浩认为是“韩国小说”,而丁奎福、崔溶澈和中国社科院的刘世德则认为是“中国小说”。双方都说自己的结论“铁证如山”,谁也说服不了谁。张洁字把这个问题推向了全国。四个月过去了,好象也没有什么反响。起初我看了这…  相似文献   

15.
“新小说”的出现是现实主义小说失去相对优势的一个标志,其探索和实验在法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新小说”的彻底“反小说”倾向导致了它在60年代末的衰退。近10年来一批年轻的法国作家推出了一批新“新小说”,展示了小说的一种新面目,引起了各国评论界的热切关注和读者的普遍欢迎,预示着小说艺术在新世纪的变革方向。克里斯蒂安·加伊的《逃亡者》集中了新“新小说”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十七年”文学中,“红色传奇”小说是一个曾经产生过巨大社会反响的小说支脉。作为一种以意识形态言说为叙事宗旨的小说,“红色传奇”小说在作家(文化)结构、叙事理念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性。这些特异性影响了“红色传奇”小说的叙事建构,并由之产生了“红色传奇”小说意识形态的表述困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一提起小说,就会想起《庄子·外物》中的一句话:“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是“小说”一词在中国典籍中的第一次出现。但这“小说”与我们要研究的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是何种关系还是个问题,因而这个词的出现并不能证明中国小说产生的时代,正如《列御寇》篇说“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这“几何”一词并不能说明《庄子》与几何学的出现有什么关系一样。不过,  相似文献   

18.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 ,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 ,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 ,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 ,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小说”在中西文化系统绵延发展千余年,各自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作为历史范畴的概念是一种假定性认知方式,中国现代“小说”概念孕育甚早却诞生于清末民初中西“小说”系统的全面撞击对接中。巨大的时空错位使“误读”在所难免,重新检讨“小说”概念是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小说作家一再指出:小说是一种相当解放、相当自由、包容性很大的文体。如王蒙说过“真正好的小说,既是小说,也是别的什么”,他强调:“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小说似乎是写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散漫无稽、越来越无可无不可了。”李陀提出要“考虑为小说观念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动态模型”。冯骥才呼吁“必须创造一种相当广泛、自由、包容性大的形式”的小说。这些看法实际上都涉及到对小说文体的关注和构筑设想。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已将小说文体的命名提到小说理论研究的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