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迭即文章".书本中有世事,文章中有人情,课文是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和表现.学生通过阅读,从文章中间接地了解自然、理解生活、把握社会;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康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这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教学是培养人的行为.理解生活、培养情感,是学生阅读的两个重要的目标,我们日常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属于这两个目标并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2.
【单元概说】本学期继续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全册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第一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代风貌、体察世事人情,进而丰富社会知识、加深情感体验。本单元五课共六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把握和独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生活阅历的丰富对写作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对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年纪轻生活阅历自然较浅,苛求其生活知识丰富,也是不现实的。 就写作能力而言,是指一个人用字、选词、造句的能力,或者说是运用文字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字、词、句、篇中能决定语言能力表达高下者,无疑是词汇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景建荣 《教师》2011,(29):86-86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文从参与坡度、参与难度、参与深度和参与广度来阐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文从参与坡度、参与难度、参与深度和参与广度来阐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世事”和“人情”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积累,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就能激发学生的欲望,进而运笔写作。但这些“世事”“人情”一般是原生态的,是具有特定的情境的,需要写作者进行艺术加工才能熠熠生辉。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依境出言,学生才能下笔生花,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改变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状,教师就要从生活中汲取"活水"。深入生活,洞明世事人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生活,增加体验与感受;在阅读与实践中习得语言与方法,夯实习作之基,得习作之法,是学生掌握习作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内容都涉及到了感恩教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语文课程,渗透感恩励志教育。通过对文章进行剖析,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改变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对与错,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父母、老师、自然和社会所表现出的善良。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指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有全面细致的观察了解和认识;"人情练达"指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有着深切的体验和领悟.由于教育的功利性,很多学生忙于"三点一线"的紧张学习,无暇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于是只能跑到各类作文选中去寻找和积累素材,结果出现了千文一面、假大空式的作文,而缺少学生自己的东西,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胡正莲 《现代语文》2011,(10):118-119
阅读教学,不应是简单的“说文解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语文能力培养,应从源头探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学会解读文章,需追本溯源。语文阅读是一种站立的生命体验。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发挥;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生命体验积淀;阅读教学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构建阅读的广阔背景。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级要培养学生理解词和句的能力,并在阅读中感悟、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响亮地提了出来,《外国小说欣赏》作为新课标中的选修课,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写道:"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就是要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情感取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我们应做一个有情义的人;阅读中,我们应善于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在写作中,我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外国小说欣赏》时贯穿情感教育,其好处主要有二:一是情感积淀,  相似文献   

14.
叶胜阳 《学周刊C版》2019,(16):131-131
小学阶段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对树立小学阶段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开展阅读活动,能够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巨匠曹雪芹曾经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乃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人们已经认识到让学生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努力探求让学生在洞明世事的基础上练达人情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课标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因此,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初读感知课文大意区别于广义的从课文内容、思想感情、作者思路到表达方法的精细化感知,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只有在潜心的阅读中,才能有高质量的彻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不独从"时时在意、步步留心"中来,也当从精神游历的恢宏与大气中来,缺少了阅读的生活绝无生气与情趣,缺失了阅读的精神也自然不会丰盈,缺乏人生的广度、宽度以及浑厚度。阅读如此重要,绝不是可有可无,那么教师该怎样去指导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因此,语言表达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与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诗歌,因其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节奏韵律感强等,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绝好的选择。文章试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读诗。  相似文献   

20.
她的故事     
黄文倩 《新读写》2011,(5):17-17
这是一篇形神兼备的好文,笔风成熟自然,读完似乎有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也认识了这样一位邻居——她不会说话,可是在傍晚的余晖中关怀着别人,在清晨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朝气,在人情淡薄的现代社会“照亮黑暗,给予温暖”。文章结构精妙,无论是选取的典型场景还是最后通过“崇拜”来点题,无不表现出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