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记技术是在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技术,它结合了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具有空间专一识别性,本文综述了共价法与非共价法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采用传统方法、扩散聚合、悬浮聚合和表面印迹等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以及分子印迹技术在色谱分离、抗体和受体模拟物、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分子印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印迹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它在化学仿生传感器、模拟抗体、模拟酶催化、膜分离技术、色谱中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固相提取、临床药物分析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分析原理和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原理及其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结合机理和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且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用于毛细管电色谱的印迹聚合物整体柱的合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表面模板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以及它们的性质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及对映异构混合物的手性拆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用于分离和对药物以及环境有害物质的检测的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各种化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作为酶模拟催化剂的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度选择吸附性,能专一性识别蛋白质模板分子.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选择性识别机制及其选择性吸附的影响因素,并对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金石蚕苷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三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运用量子化学方法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按不同比例结合的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E.通过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比例条件下形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金石蚕苷和丙烯酰胺按1:7的分子比例的印迹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分子识别技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识别性能,可以有效地分离开分子结构类似的几种物质,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已广泛用于固相萃取、手性药物分离、化学仿生传感器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苯甲酸为模板分子,1,4-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以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苯甲酸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其中用α-甲基丙烯酸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苯甲酸的氢键作用力和结合能力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9.
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机理进行了综述,并且介绍了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整体柱时的具体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光引发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以氨基比林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修饰后的硅胶表面接枝共聚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氨基比林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经无机离子改性、表面硅烷化、接枝修饰和表面聚合等过程合成了表面分子印迹改性皂土,并用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粒度仪等现代仪器对其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以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改性皂土为多相催化剂,研究了甲苯选择性硝化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表面分子印迹改性皂土的催化活性与酸性中心类型及模板的引入有密切关系。表面印迹氢离子改性皂土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重复使用5次,平均转化率为61.57%,平均O/P值为1.2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子印迹技术,以苏丹红I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做引发剂,制备了苏丹红I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静态平衡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I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苏丹I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为复杂样品中的苏丹红I的选择性富集及快速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硅胶表面合成了苄嘧磺隆印迹聚合物(MIPs),将MIPs超声分散于氨基苯磺酸溶液中,通过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氨基苯磺酸制备了苄嘧磺隆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亲代印迹     
亲代印迹是指来自于父母双方的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 ,在功能上存在差异 ,当其传给子代时 ,基因表达活性不同。研究表明 ,亲代印迹是一种特殊的“后成修饰”机制 ,甲基化是“印迹”修饰最可能的机制。亲代印迹不仅与人类疾病、哺乳类发育有关系 ,而且它对“中心法则”的发展及进化论的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性铭记可以分为积极性性铭记和消极性性铭记。个体在童年时期把异性父母的外显特征加以内化并把它作为其日后择偶的模板,这个过程被称为积极性性铭记。与之对应的消极性性铭记,也就是“韦斯特马克效应”是指人们会对那些在幼年时期和自己有过较多接触的个体产生性厌恶。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证实这两种机制在人类择偶过程中起作用的研究还很薄弱。未来可在性铭记产生的内部机制以及两种性铭记在人类择偶中的交互作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