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一、墙报上开辟“三峡园地”,有以历代描写、称颂三峡的诗文为内容的学生硬笔书法作品,还张贴学生收集来的有关三峡的风景图片、三峡工程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4.
5.
6.
7.
当代作家刘征的散文力作《过万重山漫想》是1998年6月第3版高二册语文教材中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新版教参中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指导比较简单。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对这篇文章开始学习都比较粗心,只是感叹“想象丰富、奇特”,并未真正悟到其中的精妙,而老师们则大都深感所掌握的资料太少,又很难找到有价值的资料,难以有效地具体指导。我在教研教改示范课上选讲了这篇课文。今特以我对本文的理解求教于同仁,恳请指导。  相似文献   

8.
9.
《过万重山漫想》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构思新奇,文章的思路安排得自然巧妙。赏析文章的思路特色,可视为赏析这篇散文的最佳切入点。笔者想就此文的思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聿 《现代语文》2002,(2):49-50
刘征是一位语教育家和研究艺理论的学,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散《过万重山漫想》(试验本高语一册)便是一篇充满豪迈诗情的佳作。纵观全,思路宽广、思想深邃、气势如洪,令人击节称叹。仔细品赏,便会发觉,善用问句是本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窃以为,《过万重山漫想》一妙就妙在:既善于借“问”拓思,又善于因“问”造势。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两大部分,阅读部分共六个单元,现代文与古代散文各占三个单元,编排不分文体,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选自第二单元,是一篇现代散文,属自读课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过万重山漫想》(以下简称《过》)是一篇游记类散文。该文以船过三峡为背景,以“漫想”的形式追古抚今,展望未来,歌颂了知难而进的开拓者以及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并号召今天的人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过》文篇幅短小,但容量却非常之大。而且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15.
高中《语文》第二册编入两篇新课文《汨罗行》(戈宝权)和《过万重山漫想》(刘征),取代了原有的《猎户》(吴伯箫)和《土地》(秦牧)。现不揣浅陋,对此举措的得失略加评说。  相似文献   

16.
一、课文悟读读罢此文,作者飞越的神思、联翩的浮想令人折服。作者的“漫想”始终扣住“第一个”展开,放得开,收得拢,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整体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下几千年,收放自如:眼前的三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凭舷眺望,继续追溯→远古许多“第一个”→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局部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先想到“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又想到使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再想到绝对不是第一个,想到舆论压力和精神负担→最后想到“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这样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先写时间,便于…  相似文献   

17.
一.引子今天,又是一节语文课,仍然是学习那篇《过万重山漫想》。经历了昨日唱独角戏的失败以后,我再一次修改了教学方案。痛定思痛,我删去了不厌其烦的知识介绍,删去了苦口强调的摘记重点,而是布置任务放手让学生去完成。不知道今日的效果是否会别于昨日,不知道今日的课堂是否会有新的精彩。我有些紧张,也有些期待。  相似文献   

18.
19.
本的自读目的.编在“单元提示”和课的“自读提示”中已明示。需引起注意的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的重要目的,因此对这篇语言富丽、生动、恣肆的自读课来说,学生朗读就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一、破题师:冬天,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清萧索的,然而作为欧洲最早 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作家之一的乔治·桑却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冬天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抒情散文《冬天之美》。二、朗读课文师:我们先一起将课文朗读一遍,看看我们是否能从中发现美,获得“美”的感受。(音乐起,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导。)三、课文鉴赏师:有了这遍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美”已有了朦胧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鉴 赏本文,揭开那“美”的朦胧面纱。首先请看题目《冬天之美》,如果我们给它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