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把课文拆拼给学生,是知识对知识的语文:把课文再创作,是人与人(师生)的语文。如果说刚走上讲坛的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话,那么“解读文本”比编写教案流程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的心里却是空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3.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角色,《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最近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多了,朗读又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了,朗读现象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4.
屈太侠 《小学语文》2008,(10):62-62
学生的理解、体验不同,朗读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不会一样,这就促成了朗读的个性化。但是,教师是否把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落到了实处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
葛龙玲 《教育》2012,(25):55-56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艺术,它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种再创造,需要调动口、耳、目、脑等多种感观参与。因而它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发展语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又能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之中,将词、句、段、篇收入语言仓库,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朗读指导,应该融理解、感悟、生发、渲染于一体。如何有效指导,让朗读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呢?笔者认为,不可忽视文本的细微之处。一、不可忽视文本的前后联系 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滋有味地朗读,更要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前后联系。朗读既要重声音的形式,更要重语言的内蕴;既要重表层的技巧,更要重内心的体验。如《月光启蒙》一课中“感悟童谣启蒙”的朗读指导片断。师:童谣怎么幽默、怎么风趣呢?自己读一读,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争取背出来。师:你最喜欢哪首童谣?为什么?生:我最喜欢《毛娃》这首童谣,因为毛娃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醒一会儿睡,很好玩。师:把你的喜欢读出来。(生读得很响、很快)师:想象一下,此时,明月已至中天—生:夜已经很深了。师:母亲说这首童谣是在—生:哄孩子睡觉。师:那能不能读得这么快、这么吵闹?来,孩子,我拍着你,你再读一遍,味道肯定不一样。(生再读,读得很轻柔,越读越慢。)当学生读书出现偏差时,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他们体会文本的情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教师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拍着他,既为学生朗读创设了温馨的情境,又给了学生朗读的基调、朗读的节奏。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调用眼睛、耳朵、嘴巴等多种器官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读受到了课程专家、一线教师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是我们应该下工夫去研究、总结的课题。我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朗读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浏览等,其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训练应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朗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一堂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对"有感情朗读"作了特别的说明,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提倡朗读要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分明是针对朗读教学中"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  相似文献   

11.
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媒介,但并不是简单地让幼儿“玩一玩”就可实现,其开展需要教师的有效设计与指导。如何有效地设计与指导?教师们都有自己的经验与思考。本刊特组织相关文章,希望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情朗读只是一种摆设,由于在朗读时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文本,文本情感没有真正得到内化,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得到内化呢?一、外显文本语言,以可感形象促发情感内化1.心灵勾画,将文本语言外显为真实画面促发情感内化。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若仅凭借音像片断的欣赏来激发情感进行感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涵泳品味语言,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朗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都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感生活方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味、理解文本,调动学生“读”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学生刚刚从拼音学习过渡到课文学习,朗读尚处在起步阶段,朗读教学在低年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常见的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热闹一片,在教室外很远就能听到他们响亮的朗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还在于读。试用修订版大纲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即声音响亮、清晰地读书或念文章,“需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语 )还要求读出韵味和节奏。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以及启承转合、急迫舒缓的节奏美;体会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养成学生字斟句酌、不苟且、不粗心大意的习惯。比起默读、跳读、猜读等,朗读对打基本功的小学生更有价值。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朗读,并…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渎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然而,由于教师朗读指导的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技巧与方法,解读文本时,他们鲜有从朗读学的角度进行朗读教学内容的设计。于是,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上便成为“弃之可惜,教之无味”的鸡肋。如伺让朗读教学焕发它应有的魅力?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