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园 《编辑之友》2005,(6):14-16
一、"反映"和"引导":青春文学的构成要素 新世纪之初,中国出版风起云涌,青春文学势头强劲.20世纪80年代新人类高扬"青春"旗帜,宣扬叛逆,吟唱感伤.  相似文献   

2.
"80后作家"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他们的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许佳等.进入本世纪后,新作层出不穷,新人不断涌现,尤其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数年举办,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写手,使"80后"文学群体愈来愈壮观,在文坛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后"并不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而是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写作群体.他们现身文坛,大约是在上个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是韩寒(代表作<三重门>)、许佳(代表作<我爱阳光>)、郭敬明(代表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张悦然(代表作<樱桃之远>),等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官"和"民"的反差还不明显.当时曾广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车轮子一转,给个县长不换."那时,在老百姓的眼里,县长只不过工资比一般人多点,门路比一般人大点,能给亲戚朋友"走后门"弄个票证,买点紧缺商品之类;或逢年过节有人给送几条好烟、几瓶好酒,出门有辆"吉普"坐.  相似文献   

5.
沈春华 《青年记者》2016,(32):34-35
传统译论下对新闻翻译的研究,多数停留在文本层面的技巧探讨上,忽视了"超文本"因素对新闻翻译的制约和操纵.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传统译论下"忠实"的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上世纪80年代初期,勒菲弗尔在一篇文章中讨论了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作品的英译,在该文中提出了"折射"(Refraction)概念,指出"折射"就是为适应不同读者对作品进行改变.80年代中期,他又将"折射"变成"改写"(Rewriting).①《国际新闻翻译》(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一书的作者比尔莎和巴斯奈特(Bielsa & Bassnett)对该理论大加赞赏,认为它为新闻翻译带来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韩建勇 《传媒》2010,(8):45-46
从20世纪70年代深圳、宝安等地部分居民,通过"鱼骨天线"接收来自香港TVB和亚视的电视信号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各地区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光缆区域网传输香港电视信号,以及1998年香港华娱电视正式接入广东有线网络传输播出,港澳及境外电视陆续落地珠三角,深圳地区广电收视市场被港澳媒体"占领"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回忆、访谈和历史记录支撑着我们对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纯文学”黄金年代的想象和构造,似乎除此之外别无它物。然而,一场贯穿了80年代始终的“通俗文学热”却足以打破这片光荣的幻象。作为在“通俗文学热”高潮时期“1984年到1986年”,“连续三年发行量居全国期刊之首”,1985年第2期更是“攀升达到了七百六十万册,  相似文献   

8.
1 "信息热"是源于社会潮流的驱动 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计划经济逐渐离我们远去.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使许多行业都有了朝不夕保的危机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犹如逆水行舟.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时期出生的"80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有人称其为"充满希望的一代""幸福的一代",亦有人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 "麻烦的一代".随着他们长大成人或者相继完成学业步入工作岗位, "80后"已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主流,如今正值青壮年的他们,将承担起巨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90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80后"锋芒毕露的时候, "90后"的孩子们还正处在默默无闻的成长期,很少引起关注.今年"五四",最大的"90后"们刚刚举行了成人宣誓,正式宣告自己已18岁成人.当社会中的"保守派"还在把"80后"看作问题扎堆的小孩,为寻找解决他们"自私自利" "缺乏责任感"等毛病的解决方案而头痛时, "90后"的突然登台让他们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1.
所谓"80后",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一个在我国拥有约2亿人的庞大群体.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身处一个相对开放、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很多,与其父兄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索溪'仙境'如此之奇美,为什么在80年代中期才露珠帘呢?索溪早在唐、宋,特别是明朝时就有大名传世,有诗文和壁刻为证.但千余年来,这里地处荒凉、贫穷、落后又偏僻的"湘西盲肠"上,只留下诸如"向王天子与杨家将在百丈峡打了一百仗后,被逼死在神堂湾"之类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
柯云 《档案时空》2007,(5):31-33
索溪'仙境'如此之奇美,为什么在80年代中期才露珠帘呢?索溪早在唐、宋,特别是明朝时就有大名传世,有诗文和壁刻为证.但千余年来,这里地处荒凉、贫穷、落后又偏僻的"湘西盲肠"上,只留下诸如"向王天子与杨家将在百丈峡打了一百仗后,被逼死在神堂湾"之类的传说.  相似文献   

14.
从"人本位"到"事本位"--我国灾害报道观念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灾害报道,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我国采取了特别谨慎的态度.纵观新中国50多年来的灾害报道,是遵循着一条特殊的发展轨道的.其观念和形式,在这期间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灾害报道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教化层面的意义,后阶段转向以"事"为本位,追求的是一种信息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的命题,我在80年代初《科技档案工作的任务与范围初探》一文中①提出了异议,但当时并不知道"自然形成规律"命题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6.
虎闱 《档案与史学》2005,(11):40-40
我有幸为巴老"打工",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那时,巴老倡议发起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已正常运作,因此,他老人家需要将一批捐赠的书籍,打包托运到北京.碰巧,在福州路旧书店从业的我和同事许志浩,不仅略谙现代文学,而且受过规范的书刊包装训练,自然,理应出手替巴老效力.  相似文献   

17.
敏感问题,是指"容易引起群众心理波动和社会震荡的问题"[1],例如灾难、事故、贪污、腐败、三农问题、就业问题、食品安全,住房改革、医保改革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界解开了精神枷锁,开始正本清源,恢复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少数媒体"忐忑"试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切实起到了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敏感问题的报道突破了"文革"后一段时间的单纯的政治性揭露领域,更多地涉及到经济、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推进,媒体纷纷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的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更是在新闻的独创性上下工夫,深度挖掘、报道能迅速挑起受众兴趣的敏感问题.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序的提高和中国整个舆论环境的愈加宽松,敏感问题报道也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重写"一词,在国内学术界不绝于耳,"重写"哲学史、"重写"学术史、"重写"文学史……在诸多学科热闹莫名.而在编辑出版学领域,似乎未见有动议者.然而,说和做,有时其实是可以分开的.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档案馆即进口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缩微技术设备.多年来,在对馆藏珍贵、重要全宗档案的缩微复制和保护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深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平地崛起并后来居上的现代化新都市,已持续举办21届的"深圳读书月",是其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文章简要回溯了"深圳读书月"活动的源起和发展,重点探讨了深圳如何为告别曾经的"文化沙漠"而不遗余力地探索前进,终于在201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总结了影响"深圳读书月"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其他城市可持续、高水平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可借鉴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