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知识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要实现武术的国际化,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国际间的跨文化传播。而中国武术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整体,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就主要围绕这三个层次展开。并且,中国武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是建立起第三文化,使两种异质文明在精神层次上达到最大可能的调适,最终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论述了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必然性,确立了新文化传播的方向与内容,其理论与实践有五个方面的特色:第一,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第二、李大钊确立了跨文化传播的标准;第三、李大钊跨文化传播的受众的广泛性;第四、李大钊跨文化传播的风格的独特性;第五、李大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的强大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跨文化传播是一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行为,而正是因为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传播者所传播的城市形象容易受到目标受众认知机制的影响,造成偏差、扭曲、缺失等问题。以避免目标受众的民族中心主义认知为目标,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试图在民族相对主义的认知环境中进行第三方文化建设,以此传播易为目标受众感知并接受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是一种全球性、国际化的传播现象,它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同时,兼具举办国自身的文化交融性。正如国际奥委会提出“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须是多文化的又是跨文化的”。笔者在研究中,借助跨文化“语境控制”理论来分析申奥宣传片传播样本,解读跨文化传播在奥运会对外传播中的应用,以此研究跨文化传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洁 《文教资料》2020,(1):103-104,16
本文从文化自信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和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化自信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的维度,跨文化传播能够增进文化自信。同时,文化自信要求跨文化传播紧扣价值观传播路线,传播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必须坚持"本土化"和"人人参与"的原则。本文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出建议,以期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用全新视野思考、审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在中国的青年群体中引发了巨大的文化传播效应.这种文化现象的显性表征,为我们带来了研究的命题和思考的意义.实际上,这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呈现的经典样本.爱德华·霍尔的“非语言传播理论”突破了文化的“陌生人”、“边缘人”的概念,启发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文本意识.由此,在求同存异的目标价值下,从《老友记》的剧作出发,在剧作的形态特征、内容特征和叙事特征三个层面对其跨文化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进行总体梳理,通过剧作这把钥匙打开跨文化传播的门径,探寻其规律构成.  相似文献   

7.
云南根据自身优势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随着旅游的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本文试就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关系进行了理论阐释,分析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如何处理好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8.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是促进文学发展的重要手段。翻译是对语言的转换,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是对一种文化的转换,就是跨文化阐释。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可以造成不同的效果,合理的选择可以促进优秀的文化走向世界。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与跨文化阐释的概念和作用,然后概述了跨文化阐释和文化传播的关系,最后对跨文化阐释的范围进行界定。以期翻译人员能够合理的选择翻译方式,让优秀的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渐渐成为现代经营的主要模式、当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变成一种经济潮流,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广告作为一种说服性的交流活动,其本身就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样式,早已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日常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拟从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技巧,希望能够提供给从事或研究广告跨文化传播的专业人士提供一种传播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开辟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到中国。钢琴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这种跨文化的传播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钢琴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钢琴文化属于单向度跨文化的传播模式,只是关注钢琴演奏的技巧,往往忽略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所以,在开展钢琴教育的时候,不能只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还要加强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从而将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促进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往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跨文化交往活动有时会发生交际者始料未及的交际障碍,小至误会,大至冲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即为“文化空缺”,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以及文化差异.因此,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其产生的基础,“文化空缺”是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有几种类别:语言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包括能够反映文化内涵差别的词汇;交际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在文化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如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语篇层面的文化空缺,主要指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的语篇组织结构方面的不对应.造成文化空缺的原因有:民族性格、情感等的差异,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差异,礼仪禁忌的差异,典籍、典故以及宗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both products of hum an society.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language and culture. Some social scientists consider that language is the keystone of culture. Language is a media of communicationwhich is culturally conditioned. Culture, a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soil for language emergence as well abackground for language use, is closely knitted together with language. However, current teaching syllabus in China does noprovide a system of the specific cultural contents to be included in any teaching program. Culture as a set of traits is by and largeneglected area and has drawn little attention. According to a famous professor Hu Wenzhongs paper, more than 90% students admithat there is a cultural gap between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nd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nd all of them think that awareness ocultural difference should be made a goal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misunderstanding is often worse than linguistic one and tend to create ill feeling between native speakers and Chinese speakers oEnglish. Therefore, cultural mistakes as well as linguistic mistakes should be avoided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in inter cultura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成功的交际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外,理解掌握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知识的导入直接影响语言教学的深入发展,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当今新时代已非常重要。主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文化的导入原则、文化导入内容及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主体间交往行为理论,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主体间身份建构的意义与语用原则。主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语用者都应该尊重交际对方的语言文化主体身份、遵守"真诚情、理解性、公正性、平等性"的主体间语用原则,通过意义协商、文化认同和公正平等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言文化霸权式的思维倾向和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项目组将原有的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化改造,增设文化教学动态管理模块,构建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泛在学习环境。以系统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输入,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及文化的认知能力;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非言语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采用综合文化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宽容度;运用英语在线互动功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学灵活度。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对某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反映。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故而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探讨中英文化的某些差异和在跨文化交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逆差与跨文化交际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逆差是文化全球化所传达的现代性与地方文化所固守的民族性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它是跨文化交际的张力所在。通过分析文化逆差产生的经济原因和民族文化心理根源,文章指出文化逆差是现代性话语对民族性话语的暴力征服,在跨文化交际中,弱势文化的逆差直接关系到其文化话语的获得和文化身份在全球化语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急需大批的懂外语能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高科技专门人才。作为语言背景的深层文化 ,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 ,以及研究文化差异带给语言的影响 ,有助于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少数文化强国实施文化霸权政策,国际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使中国文化尴尬失语。当前,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国际文化交流呈现东方转向。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阻碍交际的进程。以中庸思想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原则,求同存异,有利于化解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