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几点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和严肃的工作,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做长期的和深入的艰苦努力.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是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表现形式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重点:一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理论创新问题、包括哲学创新问题的研究上,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深入研究一些理论战线上普遍关注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和认识问题;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跟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1):9-10,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这三大理论创新具有四个特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从中获得创新的精神力量,保持创新的正确方向;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吸取创新的营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同时把实践中的难题与挑战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机遇,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创新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个阶段是邓小平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第三个阶段是江泽民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四个阶段是胡锦涛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相似文献   

5.
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又相辅相成。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又指导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切实把握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新视角,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要想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必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文本研读与把握精髓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行有效创新,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指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部署、新观点及新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高度。这预示着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真正步入一个崭新时期,将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作出更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是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既源于马克思主义又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实现得益于他突出的创新意识。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围绕着实践进行思考;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实践应用,需要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用贯通和知信行合一,需要把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向、深度和广度。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用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时代精神,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切实做到学术与政治的统一,大力倡导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发挥理论引领实践的强大功能,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更高的平台、更广阔的空间得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既拥抱过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中国化、正确实现与时俱进所带来的欢乐与自豪,又遭受过把它教条化、背离它的精髓与灵魂所带来的磨难与痛苦。马克思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说到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十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却特别困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要性转换成历史必然性,必须努力作好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与发展,捍卫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实现领导决策制度创新;引导广大人民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锻造一支高水平的干部队伍;最后,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与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艰辛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复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实事求是,并适时结合具体国情的客观需要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后的再创新”,有效引航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同时也成就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一系列重大创造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品质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重大的理论创新因其是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或明确讲过,但解决的却是在实践中凸显出来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则性问题,且架构完整,内容系统,因而对中国革命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在我党的历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可大体归纳为四个: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坚持理论创新是一个重要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首先是守正,对党的理论要自信,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其次,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提供精神动力;还要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实践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创新与实践的伟大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则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完成“十五”计划,实现第三步宏伟战略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保证和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苏东剧变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捍卫了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成功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党。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她的理论品质如何对我们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是怎样与时俱进的问题.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身追求创新的理论品质.对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诗富 《双语学习》2007,(10M):23-24
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告诫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紧密结合不断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胜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思想相结合,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立足国情、发展创新、尊重实践、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坚持党的理论建设等六个方面,基本体现了近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批判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真正做到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用历史的观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